专栏名称: 铅笔经济学
铅笔经济研究社,成立于2006年,是非盈利性的民间社团。我们的核心观念是市场经济、法治、有限政府、古典自由主义。我们致力于在中国社会宣扬和推广这些观念。同时,我们努力研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实,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都市报  ·  亚冠:泽卡、克雷桑传射&卡扎破门,泰山3比1 ... ·  9 小时前  
江南都市报  ·  亚冠:泽卡、克雷桑传射&卡扎破门,泰山3比1 ... ·  9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北京国安一球员家人称其国外集训因伤脑死亡 ·  9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北京国安一球员家人称其国外集训因伤脑死亡 ·  9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铅笔经济学

李子旸:城市管理中的人海战术

铅笔经济学  · 公众号  ·  · 2024-04-04 12:30

正文

2200 8




这一天,我去乘坐地铁。那是个小地铁站,又不是高峰时间,乘客很少。空荡荡的车站里,只看见安检口的那几名人员。


对于地铁里的安检,一直都有一些争议。反对者认为这种安检没什么效果,纯属浪费人员和资金,不如取消。支持者则认为,不管怎么说,安检毕竟会有一些作用,还是保留比较好。


这天我在空荡荡的地铁站看到“无所事事”的几名安检人员,反而知道了,只要政府财政能承担,地铁里的安检就不会撤销,会长期保留。


原因在于:如果撤销安检,在这种小地铁站的非高峰时段,地铁站内几乎就没人了。这样一来,如果发生一些需要处理的事情——不只是安全方面的事故,比如老幼妇孺乘客需要帮助,或者某设备突发故障,或者有人突然发病(比如急性心梗)等等,就找不到人来快速处理了。


地铁毕竟是重要的城市交通大动脉,人来人往,就算是小地铁站,也会发生一些需要有人来处理来应付的事情。如果这些事情不能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很大。因此,在地铁站保留几个人,随时处理各种事情,及时上报等等,就很有必要。


可是,如果干巴巴地放几个人在车站里,这几个人无事可做,难免懈怠,时间长了,还难以保障到岗率。既然如此,别让他们闲着,让他们做做安检,手头有事可做,一方面可以达到安检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在车站一直保持有几个人,随时处理各种大小事情。这对于地铁来说,很有合理性。


或许可以在这里给地铁部门提个建议。既然这些安检人员事实上可以做很多事,地铁可以对他们做一些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地铁服务质量,比如培训他们的急救技术。这样,万一有事,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总之,把简单的安检口提升为服务站。或许这样一来,对地铁安检的争议会少很多。




实际上,类似地铁安检人员的这种情况,在公共汽车上也有类似的。北京的公共汽车,原来有司机和售票员。后来,由于有了自动刷卡机,除了少数两节大通道车,大部分公共汽车都取消了售票员。


取消售票员的原因很简单。自动刷卡让售票员无事可做,那就取消了呗,正好可以节省一个人的开支。可取消以后才发现,其实售票员的工作不只是卖车票,还有其他很多。在乘客满满的公共汽车里,有太多琐碎的事情需要有专人来处理:照顾老弱妇孺乘客、配合司机开关门、给乘客指路、在车里安排乘客不要扎堆拥挤、调节乘客之间的纠纷冲突、如果有盗窃等犯罪及时处理等等,等等。


这些事情,司机忙着开车,很难顾及。自动刷卡机更是做不了。车里还是得有个人。结果就是,北京公共汽车每车都配备一名安全员。开始,这些安全员负责安全,可能是为了维稳吧,但时间一长,安全员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有的勤快的安全员,简直和过去的售票员没区别。这些安全员往往不是北京本地人,服务达不到原来售票员的水平,但总比没有人要好得多。


这显示出一个规律:很多服务型工作,原来以为可以用自动化机器取代人,其实根本做不到。人的主动性、灵活性,是机器远远达不到的。在那些琐碎、细致、大量的服务工作,还是要靠人来完成。


一言以蔽之,人的作用,往往不可替代。




人的作用的不可替代,和我国在城市管理中惯用的“人海战术”不谋而合。面对城市管理中的许多问题,有的国家倾向于采用自动化设备去解决,尽量减少人员数量。我国的习惯做法则是“人海战术”。虽然也采用很多先进设备,但往往同时配备很多人员。


这种做法,经常被指责为人浮于事、因人设岗,但实际上,对于服务型工作来说,人海战术才是最有效的。


如果继续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话题。不仅在服务型工作中,也不仅是在城市管理中,就算是在战争中,人的作用,足够多的士兵数量,也是不可替代的。


从海湾战争开始,美国在全世界引领一场军事思想变革,那就是用高新科技打赢战争。士兵的作用不再重要。很多国家都大受启发,纷纷改编军队,缩小部队数量。既然用技术就能打赢战争,何必还让士兵“冒着炮火去冲锋”呢。


可是,这两年俄乌战争打起来以后,大家才发现,打仗还是得靠人,靠足够多的士兵。美国的所谓“高科技战争”,其实只适用于“拳打幼儿园、脚踢养老院”式的实力悬殊战争。如果双方实力相当,高科技啥的就不那么好使了。打赢战争,还是得靠训练有素、且数量足够的军队。


原理是一样的。高科技术无论多么先进炫目,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或许实力悬殊的战争会按照你事先的设想开打。但实力相当的战争,一旦打起来,大部分事先的安排,也就无效了。必须依靠战场上的士兵主动的调整、学习和改进。人的作用,不可替代。


某些武器,比如美国的海马斯火箭炮,就算逞强一时,但由于双方实力差不多,你能做到的,对方早晚也能做到。只要对方积极想办法,做出针对性的安排,任何武器的弱点,都会被对方发现和充分利用。所以,指望着靠先进武器就打赢战争,是天真的幻想。


最终,双方较量的,还是综合实力,而在这种综合实力中,高质量的、数量足够的人,是重中之重。有了人,就有了一切。没有人,或者人不够用,很快就会败下阵来。




在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争先恐后的当代社会,夸大技术的作用,低估人的作用,是常见的一种错误观念。持有这种观念的人,往往被某些新技术的参数、效果所“吓住”,认为在这些强大的技术面前,人类简直就是个待宰弱鸡。


这种错误观念错就错在,低估了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有这种独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总能用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组合各种资源和环境条件,从而保持主动地位。而那些所谓的新技术,最终必然为人所用。


那些不相信人,相信技术相信物的人,肯定会遭遇幻灭和失望。



:李子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