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嘉祥锦江中学
展现师生风采,分享教育资源,提供最新资讯,彰显先进理念,放飞自由思想,建设人文校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嘉祥锦江中学

【嘉锦.教研动态】深度对话文本,潜心打磨课堂 ——记初中语文团队说课赛

嘉祥锦江中学  · 公众号  · 初高中  · 2018-05-04 20:27

正文

深度对话文本,潜心打磨课堂

——记初中语文团队说课赛

文/李婷 杨书梦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盛夏五月的时光如斯美好。劳动节刚刚过去,但那“奋斗拼搏、只争朝夕”的号角声依然铿锵,鼓舞着我们继续前行。

2018年5月3日,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组教师集体赛课于上午八点在国际楼VR教室如期展开。

首先是初一语文组为我们呈现的是“乐府双璧”之一《木兰诗》的精彩说课和上课展示!

说课:

以学生为根本,以文本为蓝图,以思考为导向

首先由程英老师进行教材分析。程老师从三大方面为我们分析文本:木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木兰的教学价值以及木兰在教材中的地位,并以此拟定教学目标:体会诗歌语言的丰富内涵,分析木兰的多重形象、传承木兰的家国精神。

接着是由杨静老师带来的学情分析。杨老师通过视频采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对花木兰这一形象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从本课的学习要求、已有的知识储备,已有的能力储备和学生欠缺的方面上分析学情,提出“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有针对性地确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

接下来母红梅老师分析教学流程,从导入部分的人物初谈,到后面的深入人物形象,再到最后的总结升华,以文本关照现实,用语文关照生活,对现在的女孩们提出期望。


上课:

以形象为内核,以对比为手段,以提问为主 线

周霞老师带领初一(12)班的同学们为观者打造了一场精彩的课堂表演。

首先,从初识木兰形象入手,让学生们谈一谈心中的木兰,同学们很快提到这是一个女英雄的形象,接着自然过渡到读文本,感悟木兰的英雄情,并加以激昂的朗读,让课堂氛围越加浓厚。之后,深入探究,从木兰的女儿心中探究其第二重形象,并从细节的品味处感受其悲情色彩,将课堂探讨的热烈氛围推向高潮。

拓展环节中,周老师将木兰与同时代的女性进行对比,并在木兰的选择中突出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并以此提出对新时代女孩们的殷切希望。最后,在学生们精彩到位的角色朗读中结束了这一场思想升华之旅。

刘芳老师的教学反思让我们对这堂课有了更多的认识。刘老师从“认清学生的真实疑问”、“追求课堂真实的探究”、“关注学生真实的思考”三个方面进行反思,并力图从思维的活度、深度、广度和高度上,真实地关怀学生,观察文本,观照生活。 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了睿思沉稳的初二年级组,一位艰辛悲苦的《卖炭翁》伴随着他们的讲述向我们缓步行来。


说课:

教材与学情交融并举,流程与意图相得益彰

首先由激情而又亲和的杨书梦老师对教材进行逐一解析。杨老师宏观而简明地分析了单元课文编排的意图,并阐明了《卖炭翁》作为教材中最后一篇课文的重要承载作用。她提出,在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人生的感悟。并从流派定位、内容体裁、拓展延伸、现实意义等角度较全面地把握文本,设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将这篇重新选入新教材的老课文“啃”得透彻清晰。

接着上场的是温婉大气的孙光黎老师,她为大家带来了与嘉祥学子紧密相连的学情分析。她提出,经过小学、初一的积淀,同学们对诗歌量和诗歌鉴赏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本次赛课把《卖炭翁》定位为一次群文阅读的教学,是基于同学们对诗歌已有的积累量和较为丰富的诗歌阅读方法的基础之上的。而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老师也常常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诗歌的整合、对比和迁移。而嘉祥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育国际英才”,精英化的教育仍需要将眼光投向底层民生,拥有慈悲之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她希望以《卖炭翁》这首诗为引子,带领更多优秀的嘉祥学子关注脚下的热土、关注身边的民众,为人民发声,为社会奉献,哀民生之多艰,养济世之情怀。

柔情沉稳的章念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教学过程的详解。从《卖炭翁》这篇课文的具体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进行探讨。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她所设计的思路,是进行同类题材的对比阅读,聚焦一大核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围绕两个方面——探究《卖炭翁》、进行对比阅读得出其异同,依托三种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对比法,来开展有深度有趣味的教学。

上课: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万众瞩目的重头戏——由蔡昕老师带领初二(14)班的学子,用一堂课进行了一次富有哲思和情怀的探寻。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白居易,他的诗歌是通俗易懂的,同学们读起来亦觉得简单,可蔡昕老师却不单单就此诗而讲,而是进行一次探究之旅,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的兴趣展开教学。他带领学生探究《卖炭翁》诗歌,明确叙事诗的事件、人物形象及作者情怀,为后面的对比阅读做了自然的铺垫。继而他进行第一次比较阅读——与《诗经》对比,从而得出唐诗中的现实主义与《诗经》中现实主义的异;第二次比较阅读——与《梁甫行》对比,从而得出唐诗与建安风骨中现实主义的异;最后升华总结,结合“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杜甫和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白居易的创作,明确他们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而作为优秀的嘉祥学子你应该如何心系百姓呢?——作为一个情感的升华;同时对本课学习中的探究验证的方法做了深刻的总结。

此后,温暖和美的陈菲老师对这堂课做了多角度总结和反思。她首先跟大家探讨了什么是一堂好课:能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能让学生有长久的自发的思考,这课就有价值。以此为基础,她谈到了本堂课的亮点和遗憾: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十分完整,课堂充满了理性思考,注重学生思维引导和鉴赏能力的培养的课堂,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而诗歌探究的方法指导、衔接班与平行班思维差异等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思考。

最后,黎炳晨老师做了高屋建瓴又见解独到的点评。他提出两堂课行云流水,循循善诱,并真诚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课堂能否做到有质量的真实流畅,能否精准地提问,能否用内在逻辑推动教学环节,能否有价值地拓展。

此次展示,承前启后,既是对此前初中语文组两个月以来的筹划打磨的展示,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新起点。路漫漫其修远兮,望各位同仁共勉,向教研更深处漫溯!




主编:嘉祥锦江中学微信编辑部

本期责编:雷雅洁

本期审稿:吴昌文 李佩玉

【嘉祥锦江中学微信公众号征稿】

欢迎老师、同学们以及亲爱的家长朋友们积极向嘉祥锦江中学微信公众号投稿!

征稿内容:

教师投稿可是教育随笔、治班理念、班级故事、文学作品等;

学生投稿个人原创文学作品即可;

家长投稿可是家校沟通、学生成长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