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战略前沿技术
【战略前沿技术】紧紧围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聚集前沿科技以及孕育产生前沿科技的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等,密切追踪科技前沿热点,敏锐捕捉战略前沿技术,传播前沿科技资讯。欢迎点击订阅!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战略前沿技术

“博伊德循环”2.0理论:信息取代机敏性成为空战、电磁战和网络战的生命线

战略前沿技术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5-23 23:15

正文


来源:国防科技要闻(CDSTIC)、美国《防务头条》,作者:王璐菲

美空军上校博伊德1966年提出“观察-调整-决策-行动”循环(OODA循环,或称“博伊德循环”)及“能量机动性”(EM)理论,启发了F-16“战隼”、F-15“鹰”式战机的设计。现在,已不再是速度与机敏性为王的时代。洛·马公司的舒克以及空军研究实验室的布拉什提出了一种新的战斗机优势理论——“信息优势”(IP)和“信息机动性”(IM)理论。该理论的重点在于比敌人更快速获得有用信息,并更快速利用这些信息。

与博伊德的“能量机动性”(EM)理论启发F-16、F-15战机设计相比,“信息机动性”理论解释了F-35战机如何通过信息作战域取得模拟战演习优势。这一理论也适用于电磁机动战和网络战领域。



信息即第五代战机的生命



2017年“红旗”军演模拟了13架F-35A战机对抗最先进侵略战机等威胁,作战效能远超预期,杀伤率高达20:1。这一性能优势已经改变了美各军种对F-35运用方式的理解。《航空航天力量》杂志文章指出,四代机的速度和能量等于生命与生存能力,而对五代机来说,信息就是生命。


“能量机动性”理论



1966年,博伊德在托马斯·克里斯蒂及詹姆斯·吉布森的协助下创造了“能量机动性”理论,提出了战机可用能量等于生命的概念。“能量机动性”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解飞机高度与动能能量(位置和速度)之间关系、定义飞机机动性的方法。博伊德宣称,在模拟空战中,利用“能量机动性”原理,他能在40秒内从初始不利位置击败任何敌人。


“信息机动性”理论



在当代战争中,信息作战域的机动性比有形作战域的机动性更重要。空战格斗已经被超视距瞄准和执行所取代。“信息机动性”没有利用位置、推力、升力、速度及其他物理参数,而是利用了来自通信理论的参数,包括通信信道容量、信息熵、(单位时间)信息发送量,以及信息传递速度,创造出与包以德具体能量公式类似的“信息优势”量度。然后,飞行员可以通过与敌人对比,判断自己是拥有更强还是更弱的“信息优势”。“信息机动性”优势在信息领域的工作原理与机械优势相同。在机械世界中,一个人要抬起一辆汽车达到更换轮胎的目的,赤手空拳是无法完成的,但借助汽车起重器则可以实现所需的力量倍增。虽然“信息机动性”理论公式是能解释得通的,但相关原理仍需进行仿真模拟。一个可信的原理也必须是预知性的,使人们能在战场上或自动化金融交易体系等类似领域中,通过对以信息为中心系统的分析,高精确地预知哪一方将获胜。F-35是一种高带宽、联网、高能传感器/武器、低可探测平台,具有相对其他一切类型飞机的信息领域优势,如果能维持“信息机动性”优势,将赢得对抗敌人的“信息格斗”。这一原理也适用于电磁机动战及网络战等“第三次抵消战略”领域。


“元帅级”战略家博伊德与OODA环

本文转自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摘自《从思想到行动:解读美军战略规划》


博伊德是谁?



这个问题来自一个最不该出现的地方。在博伊德的葬礼上,美国空军礼节性地派来了一位中将,而这位空军中将不知道博伊德是谁,他只是对葬礼上那么多来自海军、陆军、国防部、企业管理界、战略智库和新闻界要人感到困惑不解。

博伊德的传记作者、美国空军大学教授哈蒙德说,“不知道他的人是个损失,知道他的人受益匪浅,或许会永远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哈蒙德的这句话是有感而发。尽管美国空军的主战飞机仍然是博伊德主持设计的F-15和F-16战机,尽管美国空军还在使用他制定的空中格斗战术,尽管美国空军运用博伊德的信徒、沃登中校制订的空中作战计划打赢了海湾战争的空中战役,奠定了美军压倒性胜利的基石,但作为一个官僚机构的美国空军,却似乎没有原谅博伊德。原因在于他从来没有原谅过美国空军的官僚系统。只要认准了是对的,博伊德会不惜任何代价去干,他退出现役也是为了更自由地推动美军军事改革。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军事改革运动,最终造就了美军世界一流的联合战略规划和执行体系。“参加推动军事改革的人们很难就这场运动为何展开和何时开始达成共识,但所有参与者都赞同一件事,博伊德是这场运动的灵魂”。

信奉博伊德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给了他最高礼遇。他的葬礼上,陆战队军官多于空军军官。海军陆战队司令克鲁拉克上将亲自撰写悼念文章,表达陆战队和他本人对博伊德的崇敬和感激之情,“不仅海湾战争的胜利属于博伊德,而且未来战争的胜利也属于博伊德”,授予博伊德名誉海军陆战队员称号。美国海军陆战队历来自认为是精英部队,绝不会轻易把荣誉称号送给美国空军、陆军和海军其他兵种的成员,但是为博伊德破例了。克鲁拉克上将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说“未来战争的胜利也属于博伊德”难免有些过火,但这恰恰体现了博伊德的魅力。他的力量和影响来源于他的方式,博伊德方式。

博伊德方式之一:“观察、定向、决策、行动”环

军事战略界和企业管理界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博伊德其人,甚至也不知道OODA(Observation观察,Orientation定向,Decision决策,Action行动)环属于博伊德。然而他们却经常使用博伊德在战略管理领域创造的术语和思想。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博伊德是对美国以及西方企业界和管理学界影响最大的一位职业军人。福布斯、哈佛商业评论都介绍过他的战略理念,数十本专业管理著作都提到过他。近年来美国管理学界突然对海军陆战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向商业企业界大力推荐“海军陆战队方式”,而这个方式的灵魂却是“机动战”或OODA环,这是博伊德作战思想的结晶。

OODA环简明而深刻地阐释了如何赢得竞争和对抗:1.首先弄清楚什么是赢:按照自己定的规矩生存和繁荣;2.为此,确定自己的目标:增强己方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生存和繁荣的能力,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3.对敌目标:削弱敌方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适应环境的能力;4.策略:切断敌方与环境的联系,干扰敌方与环境的互动,摧毁敌方内部的和谐,使敌方意志崩溃,无法抵抗;5.方法:在敌方“观察-定向-决策-行动”环内采取行动,干扰敌方的心理、时间、空间维度,使竞争对手不间断地面对威胁或不确定的事件,无法做出有效反应,无法应对己方的战略设计,经常陷入混乱、孤立、恐惧、怀疑的境地,最终陷入战略性瘫痪。

为使己方的OODA环具有竞争优势,必须实现决策力与执行力的整合,方法是从观察到行动形成良性的环路,把经观察、选择而来的决策视为需经行动验证的假设,把行动效果作为环境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进入下一轮观察、行动循环。拥有竞争优势的OODA环,就可以更自主、更迅速、更不规则地实施观察、定向、决定和行动,争取和保持主动,反复和出其不意地利用敌人暴露出来的弱点,将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向,最终打败敌人并使自己升级到更高的阶段。OODA环特别适合于一个机构与复杂环境的互动,因为它提出并解答了适应性(adaptive)问题,即有机体如何迅速适应不可预知的技术、对手、规则和周围环境的突变,这是领导者梦寐以求的东西。孙子兵法最重要的战略原则之一是“胜敌而益强”,即不干赔本的买卖,作战的真正目的是使自己更强大而不是打败敌人,打败敌人只是使自己更强大的手段;必战之时,不仅要打败敌人而且自己还更加强大(因此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做好打败新敌人的准备。显然,OODA环是孙子这一战略思想的框架化、流程化和操作化。

博伊德方式之二:战略综合

OODA环里体现出孙子的战略思想并不是巧合。如果说“思维”(Thinking)比“思想”(Thought)更重要,那么可以说博伊德的战略理论里体现着孙子的战略思维。这是他潜心钻研《孙子兵法》等东方兵学的结果。而对东方兵学、东方(日本)管理学的学习,仅仅是他“扫荡式”学习的一个领域。博伊德是个自学成才的战略学家,为构筑OODA环和“冲突的模式”,他数十年如一日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了军事历史、工程设计、思维科学、哲学、数学、决策和管理理论、物理学、生物学,等等。博伊德关于机动战和“冲突的模式”的核心观点,是他从戈德尔数学原理、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和热力学第二原理所获灵感在军事领域三位一体的运用。博伊德先于复杂科学的开创者们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东西方哲学进行了超越分析的综合,并令人惊讶地提出了一个简明的思维和行动框架。迄今,研究复杂科学的科学家们尽管对社会问题和企业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但很难指出某个新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超出了博伊德的OODA循环。博伊德能够提出不仅适应于军事,而且适应于社会生活、商务活动和企业领导管理的行动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军事实践而获得的有关对抗本质的洞察,以及跨领域的战略综合。

这种战略综合,是博伊德、也应是其他个体或机构之创造力的来源,它使OODA环的应用没有止步于作战层面,而是上升到战略层面;没有局限于军事领域,而在管理、经济等更多领域得到了应用。著名战略学家柯林·格雷评价说,“OODA循环似乎太粗陋了,不值得将其归为一个大理论,但它就是一个大理论。它简朴雅致,适用范围广泛,对战略本质的洞察质量甚高”。格雷是大西洋两岸一流的战略学家,他对其他专家的战略观点,尖锐甚至尖刻的批评远多于肯定和赞扬。对博伊德的这个评论实属难得。

“博伊德之禅”

博伊德方式归根到底来源于他的性格。最能说明博伊德性格的是他在少校军衔时的一件事。当时他初步形成了有关“冲突的模式”的思想,开始引起关注。高出博伊德所在机构两级的司令部一位上将司令官亲自打电话来说:“听说你有个我应该听听的介绍。这周末我有1到2个小时。怎么样?”博伊德回答说,“对不起,上将先生,介绍要4小时,你或者全听或者别听”。这位上将“屈尊”拿出4小时老老实实地听了他的介绍。敢以这种方式对待上将的少校军官,在世界范围都不多见。这就是博伊德。他的战争观在20世纪最后25年改变了美军如何进行战争准备和如何作战;他种下了美国陆军“空地一体战”、海军陆战队“机动作战”、空军“空中战役”、参联会“震慑作战”的种子;他为美军联合战略规划和执行系统提供了术语;他发起了一个针对美军官僚系统的长达10年之久的“游击战争”,首先是空军高层,然后是国防部高层;在一个以技术崇拜为特征的军队里,他大声地率先说出“人第一、观念第二、物第三”;他关于如何学习和思考,关于战争、竞争、决策和领导本质的哲学,影响了美国企业界和教育界。

就是这样一个使美国军事政策和实践发生了革命的人物,博伊德一家人长期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尽管他曾造就了那么多百万富翁”。退休后他拒绝接受国防部补贴,坚持“不受金钱的拉拢和污染”;他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买那么多书,就在书店里大量阅读。博伊德的小儿子喜欢搜集昆虫标本,本子里夹着从家里捉到的70种昆虫。

这就是为什么克鲁拉克上将以及博伊德的其他追随者用信徒般的语言赞美他。哈蒙德教授说,“与博伊德的交往,改变了我的阅读和思考,并永久性地改变我”;“他是一个比生命本身更开阔的人”。博伊德的生活就是一种方式,是某种西方的禅(Western Zen)。这是一种追求纯粹的过程和专注的心灵状态,问题可能就是答案,答案也可能就是问题,关键是心智的灵活性。这就是竞争的本质。OODA环之于博伊德,如同E=mc2之于爱因斯坦。所有有机体都通过提高独立行动的自由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博伊德也不例外,他与他的方式融为一体。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 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 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预见未来 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 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 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