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天昊国与城
交流国家、城市与区域竞争战略,社会与经济改革事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百姓关注  ·  梵净山紧急通知:暂时封闭! ·  昨天  
百姓关注  ·  多多买菜贵州多地招合伙人 ·  2 天前  
百姓关注  ·  部分景点暂时封闭!贵州知名景区紧急通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罗天昊国与城

北京动,中央也要动

罗天昊国与城  · 公众号  ·  · 2019-01-11 17:05

正文

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北京东迁,尘埃落地。

北京市四套班子搬迁到通州了,外地人还继续来北京。为什么?外地人来北京,不是来找北京市政府烧香拜拜佛的,而是来找中央各个部门求规划,,求资金的。

他是来找中央的。

北京太“胖”,众所周知,但是如何瘦身,药方要开对头。为解决北京病,有关方面曾出台了很多限制人口的对策,外地儿童入学关卡重重,单方面管制外地车辆。限人限车限产。如此种种,反映了北京的无奈。其实,病相表象在北京,根子却在中央。

相对动北京,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动中央。尤其是国家级的非核心部门迟早应迁出北京的。具体而言,重点是央企,高校,医院,以及一些非核心行政部门。其特点可总结为迁官迁校迁央企。雄安新区,应时而生。

北京动,中央也要动。

(1) 北京集中太多公共资源

且淡定。大数据时代,一切回归数据。

北京确实人多,不过,其根本原因是占有太多全国性公共资源。

早前,有一张“富人地图”流传全国。中国建设银行联合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了《 2012 年中国财富报告:洞悉客户需求致力科学发展》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该报告对中国富人的地域分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被称为中国的“富人地图”。报告显示,中国富人最多的前几个省市,依次是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广东。

截止到最近, 2017 胡润亿万富豪榜显示:全球 68 个国家的 2257 名亿万富翁当中,来自中国的超级富豪有 609 个,北京达到 94 人,超过纽约。也超过国内的广深沪。

官方和民间的两大调查结果都显示,中国顶级富人最多的地方并不是中国最强大的经济省份广东和江浙,而是北京。这是一种极度不正常的现象。

财富集中于首都,说明此国是一个权力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作为一个典型的市场竞争充分的国家,美国富豪最多的地方,是在经济中心纽约,不是华盛顿。甚至,美国的财富也不集中于纽约,而是分布全国。同时,美国的富豪分布很均匀和分散,其世界 500 强的产生也很均匀和分散。沃尔玛就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

北京不仅是政治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经济资源最集中的地方, 说明中国离市场化还很远,权力对资源的配置还是非常强的,市场还没有成为完全主体,这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必须进行深入改革的原因。

财富集中于北京,亦是中国社会阶层贫富分化的缩影。从事垄断行业的阶层,与权力亲近的阶层,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处于财富的顶端,而广大民众,却处于财富的末端。

中国是一个半市场经济国家,权力对于市场的干预非常强烈,北京富人集中,侧面反映了北京的权力集中。

大项目的审批,大的国家战略的规划与落实,都在北京,由此,地方跑部钱进, 求财求人求规划,都要来北京,权力资源集中在北京,围绕权力活动的人自然就多, 近水楼台先得月。

在中国的 100 多家央企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央企总部驻扎北京,北京还集中四大行总部,全国五分之一的 985 高校,全国十大医院中的一半。

北京的总面积,约为全国面积的千分之一,北京的总人口,约为全国人口的 70 分之一。按照面积均算,北京的央企密度是全国的数百倍,按照 GDP 计算,北京的央企密度,亦是全国的数百倍,按照人口计算,北京央企的密度,至少也是全国的数十倍。

同样,无论按人口还是面积算,北京当下拥有的高校密度,均远超全国水平。这点与央企的分布非常类似。

由此,北京一方面集中过多的中央机关,央企,高校,占有众多 公共资源 ,一边又嫌人多,好事占全,似不现实。

经济资源取决于市场,讲自由,公共资源取决于权力,讲平等。

最优质的公共资源过于集中北京,造成的是拥堵,破坏的是公平。

(2) 迁官迁校迁央企用疏导法治北京病

为此,北京未来要想控制人口,不应用堵的方法,而应用疏的方法。分散资源,比拦截人口,更为重要。

为长久计,北京应首先将部分央企和高校迁出北京,分散到全国。

雄安新区承担的一大使命之一,就是分流北京的资源。

未来,国家应以雄安为跳板,分流到雄安只是第一步,在全国范围的合理配置,才是终局。

雄安是中国的都江堰。水满则分,纵览全局,调度天下。

当下,中国经济遭遇巨大挑战,很多地方增长乏力,尤其是民营经济受困。而国企,尤其是央企,力量越来越强,对于经济格局的改变能力强大。有时候甚至一个央企的投资,就彻底改变了一个地方的经济版图。比如,湛江 2011 年的 GDP 也就千亿规模,而宝钢和中石化两项投资,总额就超过了 1000 亿,等于再造湛江。

一方面是部分地区独拥央企总部驻扎,或者央企巨额投资的优势,一方面是部分地区资金缺乏,投资无门的困局。央企过分集中于北京,对于全国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 将大部分央企总部迁出北京,对于平衡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下,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均是方兴未艾,国家也规划了数十个城市群,未来中国有更多的城市和区域崛起,则可有效吸引人流,分流北京人口。

来,央企迁出北京,落户地方,可大致参考三大原则。一是人口比例,很多人口大省,竟然无央企驻扎,让人震惊,如河南,人口过亿,应该可多承接几个央企。二是按照经济发展程度,比较贫穷的地方,应适当考虑多迁入一些国企,三是考虑央企与当地的切合度。如中国天然气资源,大部集中在西部,中石油总部驻新疆是否更佳?中国煤炭产地集中在山西,神华驻山西是否更方便?中国粮食产地主要在东北和江南,中粮或可考虑。

将大部分高校迁出北京,也可仿效央企迁出原则,主要参照人口密度,土地面积、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河南人口过亿,竟然连一个 985 高校都没有,都挤在北京,五道口个别高校还互相看不顺眼,没必要。但是,要动北京的 985 高校,,只有中央才有权限。

无论是央企,还是系列国立中央级大学,乃至众多国营顶级医院,都不是北京想动就可以动的。所以,北京中心东移,限车限人,劳神费力,虽然能暂时缓解问题,但是要长久解决问题,关键还是在中央。

动北京,也要动中央。

雄安既出,国家对其寄予厚望,雄安分流北京高端资源,已成定局。部分机关和央企、大学迁移分流了,人就少了,外地来办事的少了,车自然也少了。问题迎刃而解。

2017 年,北京人口流出 2 万多人,自进入 21 世纪之后,北京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先兆已显,未来已来。

雄安何时动,动到什么程度?快了。近日,国家已正式批准雄安新区规划。

部分央企、在京高校拟率先搬迁。初步小成,为时不远。

雄安只是第一步,改革的撬板, 未来,首都集中的过多公共资源,将逐步在全国相对均衡分布,最后 将全国的公共资源,彻底按照人口数量或者经济实力,进行重新布局,改变以行政级别配置公共资源的模式。

北京率先行动,中央谋定后动。

我们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往期经典回顾——


内陆七雄决定中国未来

中国城市产业战略的五大迷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