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喝葡萄酒也成了一道难题,我们人生中的难题还不够多吗?
从你第一次接触葡萄酒,网上各种信息就扑面而来:OEM酒冒充名庄、人工勾兑酒、旧瓶装新酒、山寨酒擦边球、劣质酒卖高价、变质酒分辨不出、知名品牌公然做假……种种问题,几乎让人谈酒色变。
在酒缸里浸淫多年的收藏家们,尚不能避免买到高仿品,何况是普通爱好者。
喝 红 酒 不 再 是 一 件 享 受 的 事 情
跟 优 雅 和 情 调 无 关
马 马 虎 虎 一 口 闷
潦 潦 草 草 过 一 生
所以,关于葡萄酒种种以讹传讹的鉴别方法,就成为不明真相者的尚方宝剑。
然而,这些方法真的靠谱吗?!
网传一:条形码鉴别法
普通酒粉肯定碰过这样的情况:
初学者
:“你们这里的酒是真的吗?100%原瓶原装进口?”
商场导购
:“告诉您一个秘诀,以3字打头的,是法国产的,以8字打头的,是西班牙产的,以6字打头的,是中国制造,我们这儿的都是正品。您看,这瓶酒的条形码数字是 3 打头的,代表法国,扫一扫条码也能在手机上显示法国。”
酒商们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客户
:“进口葡萄酒上的条形码能看出葡萄酒的原产地,你这酒连条形码都没有,是假的吧?”
酒商
:“……很多名庄酒都没有条形码啊。”
条形码,不是进口葡萄酒的必备装置
现在的扫码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也早已深入人心。逛超市或商店时,大家习惯性的扫一扫商品上的条形码或二维码,以查看相关信息。
有很多人理所当然地以为,所有的商品,包括葡萄酒在内都应该有条形码,不然就是不正规的。
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
各国葡萄酒酒标法规中,并没有强制要求有条形码,因此,有相当一部分进口葡萄酒都没有条码。
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AN)的法国网站就有相关解释:并不是所有法国生产货品都需要申请条形码。
葡萄酒的条形码主要用于流通环节中的追溯和计价功能。
国外有许多历史非常悠久的酒庄,因为葡萄酒年产量非常少,酒庄很可能不会为这些葡萄酒申请条形码,
我们以有无条形码来判断商品真假,是不可取的。
而且,即使是标注了条形码,也难以用条形码来查证产品生产源头。
以美国产可口可乐为例,如果需要在中国销售,那么美国产的可口可乐条形码可以由美国总公司在美国境内申请,也可以由中国的代理商在中国申请。如果是美国总公司申请的,那么其前缀码则是00至09中的一个;若为中国大陆的代理商在中国申请,那么其前缀码则是690至695之间中的一个。
我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也规定,
具有合法资质的国外企业,可以在国内申请条码;国内生产的产品,也可以在境外申请条码。
商品条形码代表的不是产品原产地,而是管理商品条码的国家或地区的编码组织。
一瓶要销售到中国的法国葡萄酒,可以不打条形码;可以直接使用原产地法国的条码;也可以由中国的酒业公司申请以 69 打头的条形码。
所以说,
姑且不论进口葡萄酒不要求必须带有条形码,就算有,它跟葡萄酒的原产地也没有直接关系。
网传二:纸巾检测法
曾经有个酒粉问过我,为何他亲自从国外酒庄背回来的酒,用纸巾检测法,测出来的结果显示那个酒竟然是假的?!!
所谓的纸巾测试法:
取一张上好的纸巾,将葡萄酒滴在纸巾上,由于原汁葡萄酒中的红色是天然色素,颗粒非常小,在纸巾上扩散开的湿迹是均匀的葡萄酒的红色,没有明显的水迹扩散。而假冒葡萄酒由于是用苋菜红等化工合成色素勾兑而成的,色素颗粒大,会沉淀在餐巾纸的中间,而水迹不断往外扩散,红色区域跟水迹之间分界明显。
虽然查不到这个鉴别法是哪位“砖家”的发明,
但酒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此法行不通。
败家小编开了酒哥三款好酒做实验!
纸巾检测法的原理是:
假酒的人工色素颗粒大,水会先在纸上渗开,如果把酒滴在纸巾上,红色和水色形成了明显的分界,那么就是假酒。
可当酒哥的小编拿着上好的真酒做实验时,虽然好品质葡萄酒拥有更加细腻的天然色素,但渗透得依然比水慢,同样会形成分界,这样以来,会造成很多人把真酒也当成假酒的冤假错案。
况且,目前市面上的假酒主要有四种:
一是人工勾兑;
二是以次充好,以低档酒冒充高档名庄酒;
三是产品信息造假,虚构产品的品种、产地和年份等;
四是傍名庄打擦边球。
傍“奔富”,典型的要钱不要脸!
别说真正的好酒用纸巾检测法,也能检测出水样边缘,光是用来检验第二、三、四种“假酒”,显然也是不成立的。
因为后三者也是真正的葡萄汁酿成,而不是用酒精、糖精和香精色素人工勾兑而成。
这时,一般消费者很难对这种酒进行鉴别,要检验以次充好和产品信息虚构的假酒则要有一定的葡萄酒常识的人才能做到,如读酒标、观色、闻香和品尝等。
网传三:碱水检测法
碱水检测法,又一项流入民间的真假大法,已经如某轮功一样,吸收了一批“忠实信徒”。逢酒必测,每测必输。
这个方法的原理是:
在葡萄酒中加入碱水,葡萄酒中的天然色素花色苷,遇酸变红,遇碱会变蓝绿色。在酒的酸性条件下呈现紫红色,如果碰到碱水,就会变成蓝绿色。
但如果假酒使用了天然葡萄色素,用这种方法也是徒劳无功。
在中国,真正的造假:是低买高卖
抢注名庄酒的中文商标,合理合法来“做假”!
其实,葡萄酒的造价成本很低,廉价红酒的成本可能不比人工勾兑的假酒成本高到哪里去!
例如,在智利和西班牙,1欧元就能买到红葡萄酒,散装酒的成本就更低。而10欧元左右的红葡萄酒很多品质已经非常好。
传统的酒商,为了追求高利润,把廉价的葡萄酒用各种方式卖高。这像是一个市场的死循环,没有高利润支撑不了高成本,而高成本花就花在:包装、各种高大上的营销活动、广告投放、熟客维护、商超返点、层级分布的经销体系,这么一兜兜转转下来,经销价不到50%以上,几乎支撑不了一个传统酒业正常的发展和运作。
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有竞争力,购买廉价的葡萄酒,再包装的“高大上”,成为每一个传统酒公司的G点与痛点!
这些被越“炒”越高的葡萄酒,可能才是消费者心中痛恨的“假酒”吧。
说到底,酒哥还是那句话,选购葡萄酒,需要看准品牌和渠道。其他一切网传的鉴别方法,都是徒劳。
— END —
招聘啦~有兴趣在葡萄酒领域发展的小伙伴们欢迎加入我们,市场运营、内容编辑、文案策划、销售……等岗位,微信:wine4me(商务合作同此微信),简历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