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邳州银杏甲天下  ·  事关2027年高考,省教育厅最新公告 ·  昨天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2 月 21 日,宜静止 ·  3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几乎不识字的她,完成了一部关于自己的人生叙事 ·  5 天前  
教育之江  ·  图说 | ... ·  3 天前  
教育之江  ·  图说 | ... ·  3 天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考试报名:3月3日至7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我在北京送快递》:真正的成熟,是自洽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8-09 17:58

正文

作者 | 木禾子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 解读预告


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帆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 《遇见》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最近爆火的新书 《我在北京送快递》

这是一本极尽诚恳的书,每个人都能在作者胡安焉的讲述中,看到真实的生活,也窥见自己的影子。



“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这是纪实文学作品《我在北京送快递》结尾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作者20年的职场感悟。

此书一经发售,便蝉联豆瓣年度图书热榜第一。

作者胡安焉,是个“野生作家”。

二十年里,他走南闯北,辗转多地,当过快递员、夜班拣货员、保安、摆过地摊,前后做过19份工作。

工作经历如此丰富的他,却集敏感内向、社交恐惧、讨好型人格于一体,工作中遇到的痛苦也翻倍增加。

胡安焉极尽诚恳地书写了, 在一份份工作中他是如何过度内耗,又如何通过不断思考、剖析别扭的自己,最终找到自我的一场内心风暴。

这本书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你我,帮助我们每个人看清自己。

读懂此书你便会明白:

一个人在有限的选择和局促的现实境遇中,依然有理解这个世界和宽容他人的可能性。



讨好, 是关系里的毒药

胡安焉未毕业时,在一家酒店实习,要上一种两头班,早晚上班,中间休息。

有一次,有个女同事家里有事,用两头班换他的普通班,承诺改天再换回来。

两头班一天要跑两趟,增加交通和时间成本,胡安焉内心实际是拒绝的。

但他觉得换来换去太斤斤计较,而且为了让同事心安,便违心地说:“不用换回来了,反正我下班后也没事干。”

没想到这句话让女同事产生了误会,理所当然地不断找他换班,甚至其他同事也开始效仿。

他怕拒绝伤了和气,但自己的胸怀又没有宽广到吃亏也毫无怨言。

因此心里积满怨气,日渐变得厌烦和憎恶,这件事令他痛苦不堪。

直到最后,还是他的同学出面,吵了一架后换班这件事才得以结束。


《人间失格》中有句话: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害怕拒绝,是一种讨好型心态,它是关系里的毒药。

你的讨好换来的不一定是友善,有可能是加倍的贪婪,而最终总是带来更多的失望和委屈。

多年后胡安焉在服装店做营业员,同样的憋屈再度上演。

那时恰逢政府推行强制社保,店里需要挑选5名员工交社保,他便是其一。

这令他受宠若惊,但还没来得及高兴,他敏感地察觉到有些同事对此心怀不满。

为了店员团结,他主动牺牲自己的利益,把名额让渡了出去。

这件事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正向反馈,因此他耿耿于怀。

时过境迁,他评价当年的自己很愚蠢,只知道与人为善,不知道捍卫自己的权益。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一致性”,即内在和外在的契合度。

而讨好型人格,正是“一致性”程度低的人,为了讨好别人而做的牺牲,往往并非出自心甘情愿。

在关系中他需要“伪装”成另外一个人,因此活得很憋屈,久而久之,积郁难纾。

生活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为了别人的期待和目光,活在自我的压抑中。

人生最好的活法是悦纳自己,凡事先讨好自己,不怠慢自己,至于他人,随心而定。

做真实的自己,只需由内而外地自然流露,不讨好,不盲从,便足矣。


读书, 是解开心结的钥匙

胡安焉个性敏感、脆弱,一次次陷入同样的困局,直到第十份工作,才学会了自我和解。

当时,他和朋友凭借着单纯、偏激、热切的冲劲,合作创办了一家漫画社。

市面上流行的作品,他们认为缺少灵魂,于是逆其道而行,追求原始而富有野性的作品。

为了创作,胡安焉读了很多原本不会读的书,接触了一些改变他的观念和主张。

为了激发灵感,他们听摇滚乐。摇滚乐主张追求个性,这样的观念渐入胡安焉的脑海。

他在日记里写到:“摇滚精神的核心是真诚。

一只摇滚乐队的灵魂人物常常是其中个性最突出者。”


正如《孤独患者》中所说:“你的不同不是问题,而是答案。”

人活着不是为了挤进既定的道路,而是开辟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唯有不同,才有机会体验“离经叛道”的生活。

他开始接纳自己,不再为自己和别人的差异感到惶恐不安,而是更加珍视自己的个性。

只是,一个人的改变,不是发生在一瞬间;一个人的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漫画社入不敷出,胡安焉离开后打过几份工,最终决定合伙经营个体女装。

地下商场的生意,充满勾心斗角和恶语中伤,给他带来巨大的精神折磨。

两年后,他只好拆伙。

不料,因为长时间待在地下,他走在路上变得怕光怕人、疑神疑鬼。

经常觉得别人在用异样的目光看他,甚至跟闯红灯的摩的发生肢体冲突。

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时刻刺激着他情绪紧绷、一触即发的精神状态。

最严重的时候,只能不工作、不外出、不见人。

好在有书为伴,他读遍美国作家塞林格笔下的故事,仿佛找到了穿越时空的倾诉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描写的纯真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令他深受触动。

读书带给心灵的滋养,就像播下的种子,在漫长的岁月里,缓慢但坚韧地扎根发芽。

他模仿塞林格写作,不断挖掘自己的内心,终于放下了寻求认同的执念。

读书,是一把打开心门的钥匙,是我们看见世界和聆听自己的方式。

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经历中汲取温暖,从前人的智慧中获得认知,从而丰富自己的心灵,最终突破人生的困境。


自洽, 见过生活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胡安焉花了两年的时间,待在家里开网店、写小说投稿

随着他的写作进入“嬗变期”,他决定出去走一走,搬到一个风景宜人,完全陌生的地方去生活。

他渴望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发现生活,最后他定居在大理下关。

下关城区临湖而建,西依苍山,风景如画,驱散了一切烦恼。

他找了份保安的工作,工作轻松,生活舒心。

大自然慰藉了受伤的心灵,他的精神状态得到很大的改善。

后来他去物流公司上夜班,最难熬的时候,他不断回忆下关的点点滴滴,从中感受温暖,获得力量。

每当在外工作不顺心时,他便会返回下关,这里变成了他疗愈心灵的圣地。


正如约翰·缪尔所说:

我只是出去散散步,最后却决定在外面待到太阳下山,因为我发现向外走,其实也是往内心去。

走进大自然是向外求,书写人生是向内求,这些珍贵的经历让胡安焉对待生活多了些乐观、欢欣和满不在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