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因家贫辍学,卖过茶水、做过保姆、甚至当过搬运工,17岁却被下放到农村,一呆就是5年,后来终于稳定下来,被分配到菜市场做了营业员,一干就是13年。
没曾想41岁遇到公司倒闭,她再次失业,为了养家糊口,她用
仅有的1.2万元开了一家8平米的小店卖卤鸭,如今在全国开店超3000家,单店月入26万,公司市值涨到了120亿,她的身家也超70亿!
她就是煌上煌的创始人徐桂芬。
15岁辍学卖茶水,做过保姆当过搬运工
41岁因公司倒闭而下岗
1951年时,徐桂芬出生在江西南昌,兄弟姐妹8个,她排行老四,父亲在蔬菜公司上班,一家人靠着父亲吃穿不愁。
但这样的日子到1966年就结束了,文革来了,父亲被关进了牛棚,连菜叶子都没有了,全家人仅靠母亲每个月3块钱养活。
看着母亲越来越辛苦,徐桂芬决定辍学回家帮家里减轻负担。
徐桂芬在火车站旁卖起了大碗茶。
可惜,卖茶的日子也很快就结束了,17岁的徐桂芬被下放到农村,一呆就是5年。
回城后的徐桂芬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文凭,只得给别人当保姆,甚至还做过搬运工。
直到1976年,因父亲单位补员,徐桂芬被分配到蔬菜公司下属菜场当营业员,她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固定的工作。
3年后,由于吃苦耐劳,她被调入了南昌市食品公司,正式成为了国企职工,这一干就是13年。
但生活的磨难总是冷不丁就会冒出来,41岁时,遇到国企改制,食品公司倒闭,徐桂芬被迫下岗失业了。
1.2万创业卖卤味,从0到1
一只酱鸭迎来人生转折
没了工作的徐桂芬决定自己创业。
拿着仅有的几千块钱从小生意做起,最早时候做加工肉皮,天没亮就到菜场收购肉皮,运回家后用开水煮,然后刮去油脂,用冷水浸泡后晾晒。寒冬腊月时,徐桂芬的手就会被冻得和胡萝卜一样粗。
之后,她又做起了加工香肠、卖拆骨肉的生意,那一年的小生意钱没赚多少,倒是让她摸清了市场,也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我发现,不少菜市场内都有卤菜店,买卤菜的人也较多,但偌大的南昌市竟没有一家本地人开的卤菜店。”
当时南昌的卤菜市场主要由温州人和潮州人垄断,但温州人的卤菜虽品种丰富,但味道清淡,而潮州人的卤菜品种较为单一,徐桂芬决定集两者的长处做卤菜。
于是1993年2月9日,徐桂芬用1.2万元的全部家当,在南昌绳金塔下开了一家不足8平米的“煌上煌”卤味店,希望自己辉煌之后再上辉煌。
在卖招牌酱鸭之前,煌上煌做的都是一般烤禽的生意,但市场很快就复制了她的模式,
由于没有特色,即便徐桂芬每天干16个小时,一天只能挣到200元毛收入,由于工作时间长,卤菜师傅嫌弃太累,半个月后干脆不辞而别。
徐桂芬只有四处再请师傅,这时,有人向她推荐一位姓刘的师傅。刘师傅果然出手不凡,仅仅把前任师傅留下的半成品重新卤制一遍,色香味立即大有起色。不过,刘师傅开口就要2千块,但徐桂芬没有犹豫,很爽快地答应了。
由于味道好,做多少卖多少,煌上煌日渐红火。
这个时候,刘师傅出来要求马上加薪1000元,不然走人。
同意吧,以当时的财力,实在难以承受,况且谁又能保证刘师傅以后不提出类似的要求?不同意吧,说不定哪天刘师傅也会脚底板抹油,而他的配方绝招,谁也无法破解。就在犹豫不觉之际,大厨就被隔壁卤菜店挖走了。经过这次“釜底抽薪”后,
徐桂芬知道做生意如果没有杀手锏,会很快被其他品牌取代。
1993年
夏天,徐桂芬远赴浙江、广东等地,登门求教技术精湛的卤菜师傅和技术名家,请他们传授配料秘方和烹调技法。
在苏州的时候,徐桂芬花6000元买下一个老师傅的酱鸭配方,并高薪在苏州城挖了两位酱鸭师傅。
回到南昌,徐桂芬又专门请了一位养生专家,将配方中加入草果、党参等30多种中草药。
为了做出符合南昌口味的辣酱鸭,徐桂芬组织3个师傅进行了100多次试验,“经过30多道工序、20个小时的腌制才能制成一只酱鸭。”
终于,通过不断改进,徐桂芬调制出了具有独特风味的煌上煌酱鸭。1994年,徐桂芬的第一锅酱鸭出炉了。
而此时,
徐桂芬
做出一个选择——
把酱鸭作为煌上煌烤禽社的主打产品。
为了符合南昌人的口味,徐桂芬就把制作的酱鸭切成小块,在南昌的闹市区和大街小巷,分给人们试尝,再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改进,通过几百次的试验,终于调制除了具有独特风味的煌上煌酱鸭。
很快,顾客就知道了煌上煌酱鸭和别处的不同,这种味道使得很多人都成了它的回头客,还自发地介绍给家人朋友尝试,因此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时候门口都排起了长队。
就是这只小小的酱鸭最终坐上了南昌乃至江西熟食品牌的“头把交椅”,煌上煌的发展也开始步入正轨。
96年时店里出现了“往来账”死活对不上的事,舅舅说是哥哥负责的,哥哥推给母亲,没有办法,徐桂芬最后自掏腰包把窟窿给堵上了。
这次事件后,徐桂芬决定任人唯贤不唯亲,为了让亲戚退出重要管理层的位置,她一次性给了补偿。
之后开始对外招人,让煌上煌进入正常发展模式。
到年底时,煌上煌已经开了10家店,很多人过来询问加盟,但加盟很容易造成店多无法管理的情况,于是她想出了4个统一的加盟策略:
统一装修、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配货。
这样一来可以提升品牌辨识度,二来可以便于管理,不会造成以次充好的坏店。
2008年时,徐桂芬决定花1.5亿自建“中式熟食加工基地”,因为此前煌上煌的发展很迅猛,全国的加盟店都有一两千,很多门店经常供给不足。
自建基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她买的鸭子到了,但卖设备的老板却放了她鸽子,而且人员配备也难。
达晨创投的傅哲宽因被在得知徐桂芬有困难时,立刻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给徐桂芬提供了日本含气调理保鲜技术设备。
新技术一用,腌制时间立马缩短,同时熬卤、输卤、腌制、储卤完全实现自动化操纵,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徐桂芬为了回报傅哲宽,给了达晨创投8%的股份。
有了达晨创投的加入,徐桂芬一口气建了300多个村级畜禽、水产养殖地,加工的农产品包括猪、牛等15个品种。
还开发出以鸭为主的5大系列200多个品种,
“不同地区的消费者都能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口味。”
到了2009年5月,煌上煌已经在华北、华东等30多个城市开拓了2500多家连锁店。
2012年9月,煌上煌作为酱卤第一股登陆中小板,市值突破25亿
。
2016年,煌上煌全年营收12亿元,公司市值高达120亿元,徐桂芬全家身价也一举突破70亿。如今煌上煌在全国已经有3000多家连锁店,2017年第一季度就实现营收3.36亿元。
从下岗失业到创业,再到如今的成绩,徐桂芬走得并不算顺利,但是她会思考和努力,如今的煌上煌也真的让她在辉煌之后再上辉煌。但电商的冲击,其他卤鸭品牌的诞生,对煌上煌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是坚守阵地还是突出重围,徐桂芬会如何选择,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