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本学术平台旨在发布历史学、金石学、民族学、文字学等学术资源,包括书讯、期刊目次以及重要论文等,打造覆盖港台、日本、韩国的学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目录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 公众号  ·  · 2025-04-10 08:0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5年第 2 期要目


图片
图片
图片


识别二维码阅读电子期刊

图片



图片

中国公共管理关键词

图片

(特约主持人:郁建兴)


01


三权分置:公有制产权的一种治理逻辑


谭   荣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

摘要: “三权分置”源于农村承包地改革,旨在不改变公有制基础的前提下,将农用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以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农民权益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三权分置实践蕴含公有制产权的一种治理逻辑,即通过细化权利束,实现权责明确、相互协同的治理目标。基于“载体—产品”的权利细分框架,这一逻辑可拓展至其他更广泛的自然资源领域,解释“二权”“三权”“四权”等产权结构的适用条件及效能。当然,细分在特定条件下还需“组合”来解决管理碎片化问题。作为公有制框架下的产权治理创新,三权分置不仅为中国在“央-地”“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间的资源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全球自然资源治理贡献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制度经验与理论启示。


关键词: 三权分置;公有制;自然资源治理;产权细分;产权组合

来源: 谭荣.三权分置:公有制产权的一种治理逻辑[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5(2):5-11.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25.02.001


02


“三医”协同:中国健康治理的改革路径


刘晓婷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

吕   豪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 “三医”协同作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创新,通过制度重塑、利益整合和治理网络构建,形成了以协作共治为核心的医药卫生治理共同体。深入探讨中国“三医”协同治理的理论内涵、历史演进、实践路径及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对指导未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义重大。从“三医”联动到“三医”协同,体现了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治理思路的转型;福建省三明市和浙江省德清县的医改实践,分别强调了以行政主导、医药突破和市场调节、医保治理为核心的不同改革路径。未来“三医”协同的发展方向,包括建立多元复合的医保支付体系,增强社群机制在医药卫生治理中的作用和推进价值医疗及医保价值付费,推动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关键词: “三医”协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利益相容;健康治理

来源: 刘晓婷,吕豪.“三医”协同:中国健康治理的改革路径[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5(2): 12-24.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25.02.002


图片

文史哲

图片


03


中国式现代化的卫生健康之维


陈永森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密不可分:超大规模人口现代化要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共同富裕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相互促进,“两个文明”相协调有助于促进人民身心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进国民健康,和平发展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还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加重医疗卫生负担、国民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凸显等方面的挑战和问题。为此,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要实现医疗保障的全民性、可持续性和公平性;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要实现中医的现代化;要以新质生产力提高高端医疗产品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加快数字健康建设;要以共同体理念助力卫生健康现代化。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卫生健康;健康中国;医疗保障制度;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来源: 陈永森.中国式现代化的卫生健康之维[J]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5(2): 25-34.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25.02.003


04


《论语》中“仁道”的人权意蕴及其创造性转化


戴激涛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法学博士)

摘要: 实现人人充分享有人权的目标,既需要及时总结现有实践中的成效经验,也需要回顾历史,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力量和理论滋养。中国古代典籍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权思想资源。作为《论语》中的核心概念,“仁道”内蕴着人人皆可自我造就成为“仁者”和人人均能“弘道”改造世界的道德理想,彰显了人之为人的普遍价值,为人权普遍性原理提供了道德基础。人能运用道德自主性实现其尊严和自我价值,契合了人性尊严作为人权的正当性基础的逻辑理据。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道德资质生而平等,这是践行“仁道”的关键所在。新时代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可对“仁道”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成为尊重、发展和保障人权的动力机制,从而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关键词: “仁道”;人权普遍性;人性尊严;道德自主性;创造性转化

来源: 戴激涛.《论语》中“仁道”的人权意蕴及其创造性转化[ 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5(2): 35-45.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25.02.004


05


论文学地理学研究的文本路径


邹建军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卢建飞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 当代文学地理学忽视文本研究,造成学科定位失衡、研究对象失焦、理论场外征用与批评实践僵化等问题。为此,亟须回归文学本身,重新探讨文学地理学研究的文本路径:首先,考察文学地理学的思想来源及其理论构成,厘清文学地理学问题产生的历史渊源;其次,辨析当代中西文学地理学争议的本位观,摒弃地理本位观念,深化文学本位思想;再次,统筹书面文本与口头文本,辨别地理文本与非地理文本,建立文学地理学整一的文本观;最后,反对本质主义与排他性的文本研究模式,树立文学地理学文本研究的问题意识,以文学的具体问题和基本问题为导向,聚焦文本的空间性问题,推进文学地理学文本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文学本位观;文本整一观;问题意识;空间质性

来源: 邹建军,卢建飞.论文学地理学研究的文本路径[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5(2): 46-55.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25.02.005


图片

法学

图片

(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


06


退回补充调查的法理定位与优化路径


常保国 (中国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院长,教授,法学博士,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

胡雨晴 (中国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摘要: 退回补充调查作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创设的新制度,由于其法理定位不明导致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一些争议。在性质定位上,退回补充调查的决定主体是检察机关、实施主体是监察机关,退回补充调查期间调取证据遵守监察规则的同时又受到刑事诉讼规范的统摄,退回补充调查发挥着“监察-诉讼”程序衔接以及实现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之间“配合制约”的价值,因而兼具监察和诉讼的双重属性。在阶段定位上,退回补充调查的程序启动决定权和期间案件主导权等在检察机关,因而原则上应属于审查起诉阶段,只有监察机关重新对案件做出处理才回退到监察调查阶段。基于此,退回补充调查的优化应合理平衡其监察属性和诉讼属性,强化权力制约和程序控制,并完善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关键词: 退回补充调查;监察调查;审查起诉;程序倒流;退回补充侦查

来源: 常保国,胡雨晴.退回补充调查的法理定位与优化路径[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5(2): 56-67.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25.02.006


07


数字经济犯罪的系统考察与刑法应对


舒洪水 (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郭仁东 (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 数字经济犯罪是由涵盖信息数据、数字技术和信息网络三个领域的犯罪形态共同构成的犯罪体系。传统法益保护模式无法适应数据法益的整合性,传统行为规制模式无法涵盖数字犯罪行为外延,数字经济犯罪已对刑法形成系统挑战。我国刑法通过预防性刑法立法及能动性刑事司法对数字经济犯罪作出回应,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溯源数据经济的基础性结构,对数字经济犯罪应进行系统性考察,而不应割裂三个领域犯罪的整体性,刑法亦应予以体系化应对,而不应局限于某特定领域的犯罪治理,应当确立“刑法修正案+附属刑法”的立法模式,以刑法修正案调整数字经济犯罪罪名体系,以附属刑法立法模式完善数字经济犯罪构成要件。


关键词: 数字经济犯罪;数据法益;立法模式;刑法修正案;附属刑法

来源: 舒洪水,郭仁东.数字经济犯罪的系统考察与刑法应对 [J]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5(2): 68-78.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25.02.007


08


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治理的

逻辑解析与规范建构


李冰强 (山西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康   星 (山西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 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含义与范畴具有开放性与动态性,法学视角下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治理强调安全价值的优先级与制度供给的能动性。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治理应当坚持发展与安全统筹兼顾、国际与国内共同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力的应然逻辑。当前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治理的紧迫性与制度规范的不完善,亟须以系统的法律体系为依托、以完备的制度规范为准绳,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搭建以《宪法》与《国家安全法》定基调、以《矿产资源法》(2024修订)指方向、以“战略性矿产资源具体管理办法”抓重点的法律体系;从前端、中端、末端整个周期构建覆盖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治理全过程的目录清单与专项规划并重、勘查开采与资源储备齐抓、循环利用与出口管制共管的制度规范。


关键词: 战略性矿产资源;国家安全;安全治理

来源: 李冰强,康星.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治理的逻辑解析与规范建构[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5(2): 79-88.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25.02.008


09


科学证据之于案件的迷思、悖反与建构


宋远升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摘要: 科学证据的适用在提高案件认定准确度以及防止错案发生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科学证据又是一把“双刃剑”,其也会导致错案的发生,其中导致错案发生的诱因包括:鉴定过程不规范,侦查、司法人员对科学证据认知的偏差,科学证据的鉴定原理、技术不成熟等。同时,基于相关侦查、司法人员对科学证据的迷思,因科学证据发生的错案很难以纠正。在科学证据对刑事案件认定的负面作用方面,中美两国基于不同的诉讼模式,具有一定的差异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因此,应当趋利避害,借鉴美国科学证据制度适用的有益因素,针对我国科学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适用,在法官对科学证据的审查、科学证据鉴定启动的模式等多方面予以综合规范。


关键词: 科学证据;迷思;风险;悖论;建构

来源: 宋远升.科学证据之于案件的迷思、悖反与建构[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5(2): 89-100.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25.02.009


图片

经济与管理

图片


10


中国多代间的教育流动研究:四代人的证据


解   垩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摘要: 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四代家庭样本,研究了多代间的教育流动,并对其流动机制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中国三代内具有教育持续性的特征;三代内教育持续性存在城乡、性别异质性,城市中祖父母的教育影响比农村的影响大,男性教育程度与其祖父的教育联系更大,而女性教育程度与其祖母的教育联系更大;三代内教育持续性的传导机制是直接互动渠道;中国不存在四代间的教育持续性。


关键词: 教育;代际持续性;多代流动

来源: 解垩.中国多代间的教育流动研究:四代人的证据[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5(2): 101-111.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25.02.010


11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机理与路径


李   锋 (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

时佳雪 (河海大学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摘要: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但从要素、企业、产业三个维度看,当前文化产业仍面临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待提升、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缓慢和文化产业结构失衡与资源浪费等严峻问题。为解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内涵,依据经济增长理论、组织变革理论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科技—创新—绿色”为驱动力,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由此,提出发展科技引领要素协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新思维引导企业组织变革加速数字化转型、深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健康低碳产业等战略路径,以实现美好生活、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赋能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

来源: 李锋,时佳雪.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路径[J]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5(2): 112-121.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25.02.011


12


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与企业劳动雇佣


曹   策 (湘潭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李逸飞 (管理世界杂志社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楚尔鸣 (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

摘要: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已成为保障民生和维持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的首要政策目标。把2015年开始的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该结论经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主要通过产出规模效应和投资互补效应促进企业劳动雇佣增加,且产出规模效应的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融资约束大、劳动密集度高的企业以及所在城市地方债规模较大和营商环境较好的企业,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对劳动雇佣影响更大。研究结论为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影响企业劳动雇佣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 地方债管理体制;企业劳动雇佣;融资约束;双重差分法

来源: 曹策,李逸飞,楚尔鸣.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与企业劳动雇佣[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5(2): 122-136.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25.02.012


图片

“新《公司法》”研究专题

图片

(特约主持人:蒋大兴)


13


新《公司法》背景下母子公司互保的

反思与完善


刘俊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摘要: 为兴利除弊,母子公司互保时要遵守新《公司法》第15条规定的公司担保前置决议程序。该规定系效力性规定。若法定代表人越权签署担保合同,越权代表行为与担保合同对公司均不生效。现行《担保制度解释》仅允许两项例外豁免:一是非上市母公司为全资子公司作保;二是全资子公司为母公司作保。建议促成母公司为子公司作保,限制子公司为母公司作保。对外担保决议制度与关联交易制度同频共振。母子公司互保要确保程序严谨、信息透明、对价公允。在股东会决议的法定简单多数决规则与章定绝对多数决规则冲突时,应以后者为准。母子公司在互保前应索要反担保,预先夯实追偿权。建议从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侵权法与刑法等维度充实多元化救济工具箱。


关键词: 母公司;对外担保;公司前置决议;效力性规范;例外豁免

来源: 刘俊海.新《公司法》背景下母子公司互保的反思与完善[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5(2): 137-151.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25.02.013


14


新《公司法》背景下股东名册查阅权

滥用的规制


温笑侗 (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摘要: 新《公司法》弥补了长期以来存在于股东名册查阅权制度中的缺陷,股东名册查阅权的运用将迎来新的契机。然而,目前我国对于股东名册查阅权的研究较为笼统,有必要进行细致探讨。虽然股东名册查阅权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该权利的运用应当以完善权利滥用规制体系为前提。鉴于新《公司法》未对股东名册查阅权加以限制,应适用《民法典》中有关“禁止权利滥用”的规定,将股东名册查阅权的滥用分为主观上的滥用和客观上的滥用两种情形进行规制。此外,针对上市公司的特殊情况,除一般性规制以外,还可以从《证券法》的角度构建由第三方介入查阅程序的特殊规制模式。


关键词: 股东名册;股东查阅权;公司治理;权利滥用;股东权利征集

来源: 温笑侗.新《公司法》背景下股东名册查阅权滥用的规制[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5(2): 152-164.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25.02.014



往期回顾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要目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要目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要目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要目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要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