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与人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我们都曾感受过不同程度上的隔阂与冷漠。从淡淡的隐痛回忆到恨彻入骨的宿怨纠结……其中的辛苦几乎可以使光明的人生变得黯淡渺茫。已经日渐脆弱的内心经历了太多伤害与磨砺后,就是再多的外敷内疗也很难治愈了。可见生命多么需要宽容及同情。温慈体谅和忍耐接纳实在是人心重得慰藉的解渴安息之源。如果挣扎于挫败的心灵不能得到饶恕,即使锦衣玉食也不足舒逸安宁。毕竟,
心与心之间的隔阂比物质的匮乏更能割断人们的幸福。
有一对结婚很久的老夫妇,每每他们回想起恋爱的当年,总是很感激地望向对方。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之所以能够携手至今,都是因为每次在走到离异的边缘或达到似乎无法挽回的绝境时,总有一方鼓起勇气、充满信心、包容地转过身,才一再地挽救了他们的爱情和婚姻。
人与人之间的隔墙由一个美丽的转身而被打破
。一个美丽的转身,温暖了冻结的心,化解了僵硬的残局;它犹如无声的安慰;这份饶恕,在彼此间愈合了难堪的裂痕,恢复了失去的和睦。一个美丽的转身,成就了一次挽救他人的机会。
但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正因为缺少这样智慧的转身,而错过了可以让他们幸福的机会。
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不肯放下骄傲的自我,而失去了真正的幸福。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不愿谦逊地退让与屈服,而遗憾于失败的人生……
当我看到很多满怀希望的故事时,就想到了上帝对人类的爱。那个美丽的转身,其实浓缩了上帝拯救人类的慈悲计划。起初,始祖犯罪本应死亡,人类自然应该承受违背上帝命令的后果;可是,上帝对人类却始终充满了爱与希望。若不是上帝对人类一次次地忍耐,则人类早已在犯罪的那个黑暗时刻就灭亡了。
伟大的上帝给予人类的等待,也就是给予人悔改、重新转向祂的机会!
可是,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不断地辜负着上帝的爱与期待啊!不知道多少人因为忽视可以回头重得生命的救恩,而最终在可悲的命运中丧亡了。有太多的人正因为没有及时地调转方向反朝着错误的路径直奔而去,才导致了如此多悲惨的结局!
回顾人类历史,总是一连串对上帝的背离和拒绝,面对救赎恩典的视而不见和冷淡漠视使人心越来越麻木与刚硬,但是上帝的慈心邀请从未向人类收回;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俯就亲近之心从未因人的鄙陋邪恶而改变,在人类的背叛中仍不断施以怜悯的恩泽。上帝对于人不仅是恒久忍耐,默化感动,更不断地以慈绳爱索来牵引人类。在上帝的启示中也充满了仁慈浩瀚之爱叩击心门的记载。
圣经历代志下36章16节记着说,以色列人虽曾“嬉笑上帝的使者,藐视祂的言语,讥诮祂的先知,
”
但祂仍然亲自向他们显现,因为上帝“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
(出埃及记34:6节)
。
他们虽然屡次拒绝祂,而祂仍然发出怜悯的召请。上帝的爱胜于父亲疼爱儿子的爱,祂“因为爱惜自己的民,和祂的居所,从早起来差遣使者去警戒他们。”及至劝告,恳求,和责备全归无效之后,祂便把天庭最佳美的恩赐送给他们;不但如此,在这一个恩赐中,祂简直是把天庭所有的一切都倾赐给人类了。
在圣经的路加福音22:61/62节记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是其他福音书中所没有描述的。“主转过身来,看彼得……他就出去痛哭。”
当彼得的行为应验了耶稣早先在最后的晚餐上对他所说的预言时,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因胆怯竟而不敢当众承认为耶稣的门徒,顿时心中自觉羞愧难当。当他想用那些粗鄙的言语来否认自己为耶稣门徒的身份时,当尖锐的鸡叫声还在他耳中回响时,耶稣却从那些冷嘲热讽、横眉怒目的人群面前转过身来,用充满怜爱和忧伤的眼神望着他。同时,彼得因否认了耶稣故内心痛悔交织,转而望向基督。四目相交的那一刻,彼得的心不由得一颤。他看到耶稣被众人击打而发青的面容和那怜爱饶恕的眼神,并没有流露出半点责备和愤怒之容,就犹如万箭穿心般疼痛。
他的良心觉醒了,他想起了在短短几小时前,曾扬言要和他的主一同入狱,甚至舍命。他也想起了当耶稣告诉他要三次否认主时,他心中是何等地不服。刚才在人面前不承认为基督门徒的彼得,此刻在极度的悲痛中看出了耶稣是何等了解他的为人,何等正确地洞悉他的内心,而他自己竟不知道自己的虚伪。
彼得的思潮翻腾,救主对他的亲切怜悯,宽容仁爱,以及对容易犯错误的他是何等地温柔与忍耐,这一切都历历在目。他想起主曾经的警戒,“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
(路22:31-32)
又想到自己的忘恩负义,背信弃义,就极其伤痛、自怨自恨。于是他再望向他敬爱的夫子,只见一只亵慢的手举起来挥向夫子的脸。看到这一幕,他的心碎了,再也看不下去的他冲出了审判厅。
彼得未跌倒之前,他常因一时的冲动而轻率发言。他常在没有彻底了解自己,或考虑应怎样说话之前,就想改正别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悔改之后的彼得完全不同。他仍有先前的热诚,但现在有基督的恩典在掌握他的热诚。
耶稣给了彼得一个温柔的转身,在他那平和的脸上找不到任何愤怒和责备的表情,反而充满着怜爱与饶恕。耶稣的这一个转身,让彼得彻底地悔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