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研究生费宇退学摆摊卖土豆泥的新闻引发热议。费宇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2022年9月以综合成绩第一名的成绩保研到复旦大学。研一上完第一个学期后,由于某些原因选择退学,转而投身于街头小摊的生意。(3月20日 封面新闻)
一个“985”研究生,一个在传统教育体系中的“胜者”,却选择了一条看似“平凡”甚至“倒退”的道路。其实,费宇的选择并非对知识的否定,而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囿于学术道路并非他心之所向,而摆摊卖土豆泥,却使他能在香气氤氲中感受人间烟火,在平淡生活中寻得人生真味。这种选择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调整,更是对优绩主义和社会期待的一种“反叛”与“出逃”。
费宇的故事之所以引发共鸣,正是因为他打破了社会对“成功”的单一标准。在如今的社会时钟驱动下,许多人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不得不沿着既定的轨道前行:上好大学、读研读博、找好工作……然而,被浪潮裹挟向前的我们,却很少停下来思考。而费宇,恰恰是那个打破桎梏的“独行者”。他没有被既定的成功标准所束缚,而是勇敢地拥抱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正如他所说:“我不怕失败,我只怕压抑地活着。”“远离了科研,我不会再给自己压力了,活得更自在了。”
费宇的故事并非“读书无用论”的佐证,反而提醒我们,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高学历人才,更是帮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价值旨归。基于此,社会各界应更多地关注个体的多元化发展,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而不是将他们局限在一条既定的成功道路上。近年来,类似的事件其实并不少见,比如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清华毕业生当保安等,这些案例都反映了高学历人才冲破传统职业路径束缚后的多样化选择。
作为正在求学的学子,我们不应只眺望远方,更应该倾听内心的答案。在走到人生的岔路口时,要有追求心中所想的勇气。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选择其他道路,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并坚定地走下去。就如费宇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的那样,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标签,而在于你是否活出了真正的自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别用框架束缚自己的手脚,也别用执念限制人生的可能。心之所愿,定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