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有道
这里分享投资路上的个人札记、好文章。挖掘价值,分享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诸海滨科新先声  ·  【开源北交所】2025年限售股解禁压力分析: ... ·  昨天  
午间明道  ·  徐小明:看收盘(0207) ·  昨天  
午间明道  ·  徐小明:看收盘(0207) ·  昨天  
价值投资家  ·  2月7日操作公开,今天中午大盘3315.41 ... ·  昨天  
价值投资家  ·  2月7日操作公开,今天中午大盘3315.41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有道

打破本能,方能向死而生

投资有道  · 公众号  ·  · 2023-01-05 07:30

正文

本文转自 「少数派投资 ,原发于2021年6月。


现代人喜养猫。猫既能满足人类的陪伴需求,缓解身处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一天奔忙而造成的疲劳;同时对比其他宠物,且无养鸟之乱耳,又无遛狗之劳形。两相比较,高下立判。下至普通的工薪阶层,上至牛顿、爱因斯坦、丘吉尔,都拜倒在了猫咪的“石榴裙下”,陆游更曾洋洋洒洒写下传世诗篇: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可见无论古今中外,猫的魅力实属不一般。
笔者亦养猫,一只加菲,一只阿比西尼亚,平日爱护有加,时常在各种社群和其他“铲屎官”分享养猫经验,社群中每当有新人加入到“铲屎官”的行列,大家也都纷纷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而其中有一条建议时常收到他人的质疑,那就是高楼养猫一定要配备纱窗

提出需要配置纱窗的人认为,如果在无纱窗情况下开窗通风,猫咪会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发生高空坠楼的悲剧;而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则指出,作为猫科动物,猫咪天生有缓冲降落的天赋,并以几个猫咪高空坠落生还的案例为论据。

而事实究竟如何呢?
早在 19 世纪中叶,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教授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尔,就曾尝试利用实验来发现猫在空中的转身速度有多快。 1894 年,法国科学家艾蒂安·朱尔·马雷首次利用时间摄影技术,以每秒 12 帧的速度拍摄猫在空中的姿态变化。而直到 1988 年,曼哈顿动物医疗中心的两名兽医韦恩·惠特尼博士和谢丽尔·迈尔哈夫博士的多样本实验,才让人类更加接近事实的真相。
两位博士因在工作中遇到了许多高空坠猫的案例,遂产生出对此开展研究的想法。他们利用一个春天的时间在纽约的闹市区楼宇间选取位置布置高速摄像机,并用接下来整整 6 个月的时间记录了 115 个高空坠猫事件。在这 115 个案例中,仅有其中 3 例,猫在到达动物医疗中心前出现死亡, 8 例在事故发生后 24 小时之内不治身亡,其余的 104 例全部生还。
另外,在生还的猫中没有出现一例脊柱断裂的情况。
而随后的分析结果更是极度违反人类主观印象的:
猫从高空坠落所带来的死伤率与猫跌落的高度之间形成一个“倒 U ”型的关系,也就是说随着高度不断升高达到一个极值后,猫的死伤率会随之下降。
据统计,在 20 米以内,即寻常居民楼 5-9 层的范围内,随着高度增加,死伤率会随之增大;超过 20 米,随着高度增加,存活率反而提高了。
两位博士对高速摄像机所拍摄的录影进行了逐帧分析,并从中找出了原因。
他们发现,猫在低空落下时身体的本能会驱使他们在身体姿态翻转后迅速伸直四肢以便于以最稳定的方式平稳落地,然而在 5-9 层的中等高度落下时,四肢不变的姿态就变成了桎梏,因为它会承受所有的冲击力并传导全身,造成严重的骨折。
但是在高度超过 20 米之后,神奇的现象发生了。
当猫从高空落下的重力加速度达到 60 英里时,会形成自由落体,这时猫会打破自身的本能,四肢从僵直固定的状态逐渐伸展至最大,扩大受力面积,增加空气阻力,同时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全身弓起,最大程度的分散冲击力,从而大幅降低了死伤概率。
在危险来临之际,无疑是猫在半空中及时的摆脱了身体本能的控制,才让它能死里逃生,从而最大程度的增加了存活概率。
世界运作的规律就是如此让人难以捉摸。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不与深陷其中的人或物的存活率呈正相关性。

反而当身处风险旋涡之中,自身所具备的承受力,以及冷静独立思考的时间长短,和最终打破本能的决定,才真正决定了您的生死存亡。
正如丹尼尔·卡尼曼老师在著作《思考,快与慢》中所描述的一样:

事件最终发展的走向取决于您是运用了“快且本能”的 system1 或是“慢且理性”的 system2


显然,猫在高空中选择打破了“四只锁定”的 system1 ,而采用了“舒展身体”的 system2

System1 是我们大脑中的自动巡航系统,主宰我们日常所有的决策和无意识行为,它包括惯性、信仰、本能;
system2 则是我们大脑中理性思考的机制,重视逻辑与推理,使我们在深思熟虑后权衡利弊做出慎重的选择。也正因如此, system2 的运行速度特别慢,可能一秒钟只能处理 30 个字节,同时会非常耗费您的脑力,这也导致了大多数人除非不得已,都会尽可能避免使用 system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