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诸海滨科新先声
新三板相关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淘股吧  ·  炒股心态决定你的财运! ·  昨天  
淘股吧  ·  淘股吧祝大家蛇年行大运! ·  3 天前  
淘股吧  ·  详解情绪周期 ·  5 天前  
美股投资网  ·  美股 特斯拉1月财报预测,风险预警!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诸海滨科新先声

【安信新三板】姜洋:推进新三板分层改革 扶持中小微企业

诸海滨科新先声  · 公众号  · 股市  · 2017-06-21 16:04

正文

市场概况速览

三板做市:1063.89↑0.23(↑0.02%)

挂牌总数:11311家

新挂牌:5家

新转为做市转让:0家


股票成交数:1014只

做市转让:567只

总成交金额:7.94亿元

做市转让:2.58亿元


整体日化换手率:15.4%

整体估值:29.55X

做市估值:30.33X

协议估值:29.73X


做市点睛

今日0家公司变更为做市

做市预告

06月21日0家公司协议转做市 

协议预告

06月21日2家公司做市转协议 

1


佳音王831491.OC

行业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    

主营业务音响、MP3、有源音响的生产加工,家用电器、音响器材、通讯器材、电子元器件的购销,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开发等

2016年营业收入16762.66万元,净利润1640.82万元

做市商广州证券,国泰君安证券     

2


永强岩土832054.OC

行业建筑与工程Ⅲ    

主营业务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港口与海岸工程施工;隧道工程施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等

2016年营业收入26879.25万元,净利润1450.04万元

做市商国信证券,国金证券,海通证券    

   


做市涨幅前5


交易额前5



新闻动态


姜洋:推进新三板分层改革 扶持中小微企业



(来源:证监会) 


尊敬的韩正书记、周小川行长、应勇市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陆家嘴论坛。首先,我代表中国证监会对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当前,全球经济景气度有所上升,但制约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发达经济体政策的外溢性增加,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带来扰动。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防控金融风险任务艰巨。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既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下面,我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我国资本市场影响面广,敏感度高,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历过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后,各方深切感受到,作为一个典型的新兴加转轨市场,如果没有稳定的市场环境,不仅资本市场自身的改革无法顺利推进,服务实体经济也无从谈起。一年多来,我们认真汲取股市异常波动的教训,把稳定市场作为修复市场、发展市场的基本前提。经过各方共同努力,资本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明显增强,各项功能有效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17年5月底,上市公司数量为3261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超过1.1万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公司超过1.8万家。今年前5个月,沪深交易所及新三板市场股权融资5194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净融资6808亿元。期货期权市场品种体系逐步完善,共有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54个期货期权品种,成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宏观部门监测经济运行的重要参考。

 

要看到,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内在基础还不牢靠,股市、债市、期市、汇市等风险关联度明显上升,境内与境外市场的共振性明显增强。我们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深化对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认识,保持战略定力,对行业和市场证明行之有效的监管政策和做法不动摇,对市场运行中的问题快速反应,及时应对,坚决防止大起大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要在稳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坚定推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过去二十多年来,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积极借鉴国际经验,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但是总体而言,我们的市场制度规则还不完善,某些方面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制约了市场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要靠改革。去年以来,我们稳扎稳打,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里,我举几个例子。一是大幅简化并购重组行政审批,鼓励基于产业整合的并购重组,严格重组上市要求,加强并购重组监管。这“一松一紧”有效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有力支持了国企改革、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2016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2486单,交易金额2.39万亿元。其中,90%的并购重组交易由市场自主实施,不需要证监会审批。今年前5个月,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1.1万亿元,同比增长41%。二是调整完善再融资政策,在满足正常合理融资需求的同时,规范资金募集使用行为,优化融资品种结构。今年前5个月,上市公司再融资3701亿元,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可转债融资达到311亿元,比去年全年还多98亿元。三是出台规范上市公司股东和董监高股份减持行为的新规。这是促进上市公司稳健经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长期性制度安排。新规实施以来,市场减持情况符合政策预期,清仓式减持、“精准”减持、过桥减持等行为得到遏制。四是推进新三板分层改革,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目前,创新层挂牌公司占挂牌公司总数的12%,融资额占33%。此外,我们按照国务院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部署,将区域性股权市场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拓宽了渠道。

 

资本市场是多元利益诉求的交汇体,基础性制度改革需要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稳妥推进。我们将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坚持问题导向,优化改革路径,着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不断在准入与退出、激励与约束、监管制度等方面取得改革新突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越往后难度越大。希望市场各方对证监会的工作继续给予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形成齐心协力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三,稳步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国家对外开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从全局出发,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沪港通、深港通相继启动,运行平稳。境内企业直接境外上市247家,筹资3180亿美元。15家境外企业累计发行熊猫公司债48单,融资859亿元。尤其是资本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中国三家交易所竞购了巴基斯坦交易所部分股权,近期上交所又与哈萨克斯坦有关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建设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在此之前,上交所、中金所还与德交所集团合资在法兰克福成立了中欧交易所,并稳健运行。目前,我国已有963家上市公司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有2家证券公司在沿线国家设立了子公司,沿线国家分别有32家机构取得了QFII和RQFII资格。

 

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将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包括:深化市场互联互通与跨境合作,逐步丰富交易标的,稳妥推进“沪伦通”制度准备。进一步完善QFII、RQFII制度,鼓励从事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扎实推进境内交易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利务实合作,鼓励符合条件的沿线国家企业发行熊猫债。此外,我们还将改革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制度,积极推动原油期货国际交易平台早日挂牌交易,稳步推进商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第四,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去年以来,中国证监会进一步改进监管导向,从各个方面大力推进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在抑制投机炒作方面,持续依法规范和拓宽资金入市渠道。加强对“忽悠式”、“跟风式”重组和盲目跨界重组的监管,投机炒“壳”之风得到遏制。在规范市场秩序方面,按照《证券法》赋予的职责,强化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推动建立“以监管会员为中心”的交易行为监管模式。交易所在督促市场主体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防范异常交易行为、发现违法违规线索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健全监管基础设施方面,加快资本市场中央监管信息平台、中央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监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加强违法违规行为惩处方面,集中开展打击IPO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中介机构违法、操纵市场等专项执法行动。去年查处的案件数量和罚没金额创历史新高,今年前5个月已作出罚没款61亿元,超过去年全年。

 

实践证明,依法全面从严监管规范了市场秩序、净化了市场生态环境,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中国证监会将继续将保持监管定力,改进监管方式,继续把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推向深入。一是继续引导上市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严防投机炒作和资金脱实向虚。二是切实加强市场法治建设,从制度上解决违法成本偏低、执法手段不足、执法威慑力不够等突出问题。三是紧紧依托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工作机制,加强监管信息共享和政策沟通协调,把握好节奏和力度,避免政策“碰头”叠加,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海素有东方明珠的美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已经形成包括股票、债券、期货、外汇、黄金、保险等较为完备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中国证监会将继续大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上海资本市场改革创新与开放。我们相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将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全球的影响力将不断提升!

 

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4000亿元市场!谁生生做死了“校园贷”?



(来源:微信公众号 洪言微雨 薛洪言)


近日,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同时,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

 

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遵循审慎原则向学生发放信用卡,向学生发放信用卡必须满足两点要求,一是满18周岁,二是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承担相应还款责任,进而变相叫停了校园信用卡业务。

 

市场空白-萌芽-繁荣发展-监管叫停,看来,无论是十几年前的银行还是三年前的分期&网贷平台,都陷入到这样一种“轮回”。所以,症结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

 

把一个小众市场做大,究竟是谁之过?

 

从结果上看,校园贷行业出问题,以高不良、以及由高不良引发的非法催收等为主。

 

在归因分析上,分析高不良的产生,一步一步就回溯到大学生群体,冲动消费、炫耀消费、信用意识淡薄等等,似乎是大学生的冲动使得校园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走入死胡同。

 

问题来了,在行业的萌芽期,大家之所以进入这个行业,看中的恰恰也是大学生这个群体。在那个阶段,大学生群体受教育程度高、是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是金融机构最优质的潜力客群,把握住了大学生群体,金融机构似乎就提前锁定了未来十几年的发展基础。

 

所以,最初的几年,第一批吃螃蟹者占据了最优质的大学生群体,尝到了甜头,引得同行竞相进入,齐力把这个小众的市场做大。为何此时无人意识到这个客群有“问题”?只有一个解释,那便是并非客群的问题,若是客群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贯穿行业发展始终才对。

 

行业何时开始集中出现问题?恰恰是在大家齐力把行业做大的时候。

 

也许,问题就出在“做大”二字。

 

过犹不及。硬是把一个百亿市场朝着千亿规模去做,怎么会不出问题。先来看个钢贸行业的例子。

 

2011-2014年间,钢贸行业是很多商业银行的噩梦。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主要是钢贸企业的不良贷款所致。

 

2011年,仅上海地区钢贸贷款余额就一度高达2500亿元,之后不良暴露,银行收贷,不良批量暴露,大批钢贸商在2012年陷入流动性危机,跑路、自杀等恶性事件屡屡曝出,随之而来的是银行起诉、法院判决和执行等无休止的纠缠,在这个过程中,数不清的银行高管引咎离职,钢贸行业也令银行闻之色变。

 

银行在总结原因时,钢材价格的下降(2013年钢铁行业平均每吨钢材仅赚0.84元,一吨钢的盈利只够买一个鸡蛋)、钢贸商在供应链的弱势地位(营运资金经常被生产商、终端客户两头占用,资金链紧张)、联保模式(初衷是一家出问题,所有联保企业共同还款,结果是共同玩完)、资金的违规利用(钢贸企业从银行拿到大笔信贷资金投向房地产、证券等市场)、内外勾结、仓储企业的不作为等等都是理由,却恰恰忽视了自己。

 

钢贸行业毛利低,银行事先不知道吗?钢贸行业的盈利水平能支撑起多大的贷款规模,银行的内部测算模型算不出来吗?联保模式的隐患,银行不清楚吗?都知道。

 

根本的问题在银行自己,问题出在“做大”二字。看一下当时一家媒体对行业资深人士的采访:

 

2009年市场注入“四万亿”流动性的时候,因为看好铁路、房产等基础建设,银行信贷业务员几乎是跟在屁股后面要‘塞钱’给钢贸商,因为贷给钢贸行业的‘潜规则’利率可以上浮30%~40%,不少下游项目又有地方财政兜底。一些钢贸商就是利用银行‘赚快钱’的心理,以钢材作为抵押品,将贷款套取出来,投入当时滚烫的股市、楼市,直至最终问题爆发。

 

小众市场撑不起巨头梦

 

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2015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3700万,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计算出大学生年均消费金额约1万元,若假设大学生的消费均来自于可支配的生活费,即大学生年可支配生活费为1万元。

 

对于理性分期的大学生而言,其互联网分期金额必然小于其可支配生活费,大学生消费类型主要为餐饮、娱乐和购物,以线下为主,线上分期以3C产品为主,因此不妨假定参与互联网消费分期的大学生人均分期金额为3000元(一部高端国产手机或旧款苹果手机的价格)。

 

消费分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渗透率有多高呢?曾有机构调查显示,2014年,使用过分期支付的大学生数量约在100万-200万人之间。

 

以200万计,消费分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渗透率仅为5.4%,市场规模约为200万*人均分期金额3000元=60亿元人民币。

 

所以,既便在分期平台的努力下,消费分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渗透率提升至20%左右,市场规模也仅仅222亿元而已,背后对应的从业者是三大电商巨头、持牌消金公司、数百家分期平台、数千家网贷平台。

 

显然,这是个典型的小众市场,大家分食之下,撑不起任何一家放贷机构的巨头梦。

 

但放贷者不管这些,2014年,校园分期市场同比增长200%以上,2015年,要实现更快地增长。扩展队伍(很多平台都有数万校园代理)、攻下一个又一个的学校、一层一层地下指标,总之,增长、增长、增长,恰恰没注意到这是个典型的小众市场。

 

在小河渠里开大船,不搁浅才怪。

 

后面大家看到的各类问题,裸条也好、暴力催收也好、债务缠身也好、甚至是个别同学的悲剧事件也好,都只是表象而已,是放贷机构驱动的“增长”——这头怪兽的受害者。

 

克服“天性”,方能走出轮回

 

理论上,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有增长的天性,任何一个市场也都有饱和的一天。

 

所以,当追逐“增长”的金融机构遇到一个容易“饱和”的市场,搞事情,搞着搞着便会出问题,整个行业就坏掉了。

 

市场本身是无辜的,金融机构的增长“天性”才是需要约束的。只是,在很多机构看来,天性是用来释放的,而不是拿来压抑的。所以,金融机构才会有强监管的存在,银行尤甚。

 

其实,仔细去看,银行业的监管,根本上就是在压抑其放贷天性,通过资本约束来达到这一目的。只不过,资本充足率约束的是行业整体的增长天性,控不住行业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增长饥渴度,所以,我们看到了十几年前的校园信用卡案例、看到了三五年前的钢贸事件,既便是现在,很多银行还没有走出因“增长饥渴”带来的后遗症。

 

银行尚且如此,几年前几乎不受监管的分期平台自然也选择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其结果便是,自己吞噬了自己。

 

分期平台和网贷平台并非放贷机构,定位为信息中介平台,自然没法用资本充足率等约束放贷机构的手段去约束。放任不管显然不成,怎么办呢?业务暂停好了。从根本上讲,这才是对天性问题的终极解决手段。

 

现在,银行成了这个市场中的主流玩家。现阶段的银行对这个市场充满了疑虑,还很小心翼翼。但,几年后,银行增长的天性会不会在这个小众的市场重新释放,并再造一个校园贷风波呢?

 

其实,这真不说好。不要考验天性,不是吗?



推荐文章
淘股吧  ·  炒股心态决定你的财运!
昨天
淘股吧  ·  淘股吧祝大家蛇年行大运!
3 天前
淘股吧  ·  详解情绪周期
5 天前
美股投资网  ·  美股 特斯拉1月财报预测,风险预警!
5 天前
TGB湖南人  ·  周末消息汇总+后市展望
7 年前
生信人  ·  三维基因组常用分析工具汇总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