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再深一点
我们主要负责打脸、挖坟、给差评;心胸比较狭窄,偶尔抒情,给世界开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93交通之声  ·  刘诗诗、吴奇隆,突传消息! ·  18 小时前  
钱江晚报  ·  已确认:全部关闭!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  昨天  
杭州交通918  ·  重磅!杭州萧山机场公路收费方式调整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再深一点

看完《我和我的祖国》,简直是大型真香现场...

再深一点  · 公众号  ·  · 2019-10-03 16:10

正文

预售1.9亿,上映36小时破5亿,59小时破10亿,截止目前,《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的票房已经超过11亿。


票房领跑的同时,其口碑也一马当先,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庆档冠军(小编提醒: 本文有剧透)。



社交媒体上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反映基本是这样的:


上映前: 主旋律的“命题作文”有什么看头,肯定很无聊;


上映后: 真香,真香;



《我和我的祖国》由陈凯歌、管虎、徐峥、宁浩七位大导演合作拍摄,在一个主题下每个人拍出一个单元,电影重现了新中国的多个重要历史时刻,却从一些朴素的个体入手,使观众能够从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共鸣。


“我爱我的祖国”


管虎执导的《前夜》,以1949年开国大典为背景,讲述的是开国大典前夜,负责电动升旗的林治远(黄渤 饰)的不眠之夜。



天安门广场不让进,没法在现场试旗,可明天,这样一个全世界都瞩目的时刻,容不得半点闪失。


条件限制,林治远只能自己抓紧时间根据比例再建一个模型,进行土味试验。


升旗的任务可不是只包括升旗,让国旗在顶端稳稳当当地固定住也同样重要。


那么问题又来了,土味试验,国旗可以用从市民家里借来的红绸子应急,国歌也可以解决。


可更严峻的是,国旗升到顶端后,必须要有一个小小的金属球作为阻断装置,这个金属球必须用几种稀有的金属制成,该向谁借呢?


凌晨了,林治远坐在小院里,焦虑万分,可又该找谁呢? 能想的招都想了。



这时,门外传来了响动,周围的市民都没有睡,听闻需要金属,他们也不知道具体要怎么筹集,纷纷从家里拿来了烟斗、发簪、半导体、手电筒,还有孩子的长命锁......最后,是一位教授拿来的实验室里仅剩的一块金属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一个问题又来了。


天安门广场上的升降开关出了差错,旗子升顶,马达却没有停止,国旗被卷到了杆顶的滑轮里,退不下来,必须要一个内行人亲自爬到旗杆上,把旗子取下来。


林治远就是这个仅有的内行人,可是,他有恐高症。


没有丝毫犹豫,他决定亲自爬上旗杆,把旗子取下来,他说,“28年革命,2000多万人牺牲,我们的任务就是确保明天的升旗万无一失。 ”然后,一个人爬了22.5米的高度。


据中新网报道,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许,第一面五星红旗准时升起,毛主席曾兴奋地大喊了一声“升得好”。


话音刚落,礼炮齐响,全场沸腾。 中华民族开启了新纪元。


薛晓路执导的《回归》聚焦了1997年香港回归时的场景。


众所周知,当时,中英双方曾有一段“两秒之争”:


英方曾表示,中英关于香港回归的协议上只说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并没有规定几分几秒,并坚持要在7月1日0点0分0秒降下英国国旗。


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交接仪式总指挥安文彬坚持英国国旗必须在6月30日23点59分58秒降落。 为此,中方据理力争,与英方进行了16轮拉锯式谈判。


最后一次谈判中,他曾站起来对英方谈判代表说:


“香港被英国殖民者掠夺占有一百五十多年,中国人强忍心头的痛。 今天,香港的主权终于要回归中国了,我只要求你们给我两秒钟,你们却这样无理相拒。 不仅中国人不能容忍,世人也是不能容忍的......”


最后,英方同意,英国国旗在6月30日23点59分58秒降落。


《回归》就从这里开始了。


为了确保准时在当年的7月1日00:00升起中国的国旗,升旗手朱涛要保证国歌结束,国旗登顶。


而任达华饰演的民间修表师则要保证将英方代表的手表调得和中方代表的时间一样,惠英红饰演的香港警察与修表师是一对夫妻,她停留在中英交接的场馆外,保证交接顺利。


当国旗顺利升起,现场的中方代表、场馆外的警察们、坐在阳台上的修表师,全体中国人民沸腾了,香港终于回归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和我的祖国》的幕后纪实中,杜江去见了朱涛,如今在退役仪仗兵训练基地的他,已经很久没有亲自升国旗了,现场,国歌响起,他重新进行了一次升旗,46秒国歌结束,国旗登顶。


而《护航》聚焦的是2015年9月3日天安门阅兵,正片中,“护航”被翻译成了“One For All”,契合了主人公吕潇然“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


“我建设我的祖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战争威胁依旧存在,当时,美国甚至曾考虑过要往中国投放原子弹。


1958年,毛主席表态,“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10年功夫完全可能。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试爆成功。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相遇》发生,该故事从一对恋人3年后的相遇切入。


由于当年原子弹的试验需要高度保密,科研人员高远(张译 饰)与恋人不告而别,断了所有联系。


一次试验中,在所有人都撤离现场后,高远转身回到实验室,关闭阀门,避免了险情的发生,也为原子弹的成功研制做了铺垫。


电影到了这里,发生了非常冲击性的一幕,其他工作人员用高压水枪朝着高远喷洒,高远带着口罩说话的同时,口罩渗出了大量的血,没错,关闭阀门时他遭遇了核辐射,时日无多。


住院的高远“终于”可以出门了,在一个平静的下午,他又坐上了那趟自己经常坐的车,然后与女友相遇了。


面对女友的一遍遍质问,他虽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身份,但女友坐下回忆两人相遇相知的一些小故事时,他一遍遍看向她。


当车窗外民众的欢呼声响起,他们走出公交车,被人群分开,看到了报纸上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


那一刻,高远终于决定摘下口罩,隔着人群,三年了,他们相遇了,然后,他们永别了。


大概就像一开始所预示的那样的,该片段的中文名虽然叫相遇,但英文名却使用了passing by一词。


值得一提的是,高远隔着人群看着女友,虽然带着口罩,但那种看到好消息时的欣慰,将死之人的无奈、不甘,面对恋人时的深情、不舍、愧疚,全都通过张译的演技传达给了观众。


张译的这段表演昨天还登上过热搜,被不少网友点赞。



此外,该片段还有一个让不少网友特别感动的细节: 当高远在实验室被工作人员搀扶着离开时,现场的领导曾深深感慨了一句“我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为了新中国,有多少默默无闻的“高远”们在岗位上努力工作,他们在历史书上没有留下过痕迹,或者也将不会留下姓名,但他们确实存在过。


“我珍惜我的祖国”


这几天,中国女排以11连胜取得世界杯冠军的消息让全国人民振奋,这也是中国女排夺得的第十个世界冠军。 电影里徐峥执导的《夺冠》选取的背景是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夺冠的故事。


故事以小男孩冬冬(韩昊霖 饰)的少年心事引入,1984年女排奥运会决赛那天,全弄堂里的人都等着看电视,可当天的天线特别不争气,必须要有人一直扶着才能保证电视信号正常,只有冬冬可以爬上天台去捣鼓天线。


但对于冬冬来说,那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他喜欢的女孩小美就要跟着妈妈出国了,冬冬决定给她送一张CD。


一边是街坊们的女排比赛,一边是要赶去机场的小美,对于小小年纪的冬冬来说,这太难了......


最后,在关键时刻,他飞奔上天台,披上了“超人”床单,撑起天线,让全弄堂的人亲眼见证了女排夺冠的那一刻。



时间的齿轮再次转动,2008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要来了。


《北京你好》的开始,葛优饰演的一名北京出租车司机获得了一张奥运会门票。


我有我的骄傲,逢人就炫耀,艺谋? 那是我亲戚;



萨马兰奇? 那给我送奥运会门票眼睛都不带眨的。


中了门票后,他先想要送给自己的儿子,跑到前妻那里炫耀,还假装是因为手机没电,结果被前妻当场拆穿后又挽尊感慨“来电了”;


前妻那里没炫耀成,他又专门挑选了儿子的生日会,想在儿子同学面前炫耀一通,结果票没了。 这不靠谱的,前妻和儿子照例又是一通白眼。


矛盾发生在司机和一个男孩的相遇,他被对方摆了一道: 明明是自己的票被对方抢了,却被当成了小偷暴打一顿。


到了医院,他的嘴贫、吊儿郎当还是没有“收敛”。 上一秒,坐在轮椅上半死不活想教训男孩,护士一训斥,“那轮椅是给你坐的吗? ”麻溜站起来,原来是蹭坐轮椅,让人好气又好笑。


可在得知男孩的父亲在汶川地震中去世,男孩拿票是想去现场亲自摸一摸父亲曾参与建设的鸟巢时,他二话不说,把票送出去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