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史上最厉害的乞丐,一生娶了四个寡妇,47岁起 ... ·  4 天前  
鱼羊史记  ·  女人这样给你发消息,说明想你入骨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李斯深得秦始皇信任,害死韩非、扶苏、蒙恬,为何却斗不过赵高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11-20 00:03

正文

秦朝丞相 李斯 ,是法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更精通权谋和政斗手段,略施小计就坑死了老同学 韩非 ,更让秦始皇这等雄猜之主,也在国策大政上对他言听计从。

然而,秦始皇死后,李斯却在政治斗争中输给了宦官赵高,而且几乎无还手之力,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他和秦始皇一手搭建的大秦帝国也随之覆灭。

秦朝丞相:李斯


这是什么缘故?首先当然是“内外有别”“疏不间亲”。

秦始皇时期,朝中大政主要出于丞相李斯代表的外朝。

李斯秉行法学学说,通过强化中央集权和郡县制,通过焚书令和禁私学,将老秦人勋贵、宗室贵族、士人客卿均严格限制和打击,使之对自己的权势不构成威胁。


秦始皇对李斯也充分信任,并未如后世很多皇帝那样,大力扶植内朝亲信来制衡外朝大臣。那个时候,作为内廷官员的赵高,对帝国丞相李斯只有仰望和恭敬,绝不敢有丝毫与之争权的念头。

秦始皇:嬴政


在秦始皇死后,李斯因为不能接受如果皇长子扶苏即位,自己便要将丞相之位让给扶苏亲近的蒙恬、蒙毅兄弟,所以他接受了赵高的教唆,发动“沙丘之变”,拥戴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皇帝,一时得以大权独揽。

秦二世:胡亥


李斯和赵高合作,不但逼死了扶苏和蒙恬、蒙毅,更在秦始皇尸骨未寒时,就杀光了秦始皇除胡亥以外的所有儿女。不止是皇子要杀,而且连没有继承权的公主们也全部杀掉,正是为了以此连坐,铲除与皇室联姻的各家勋贵。

铲除心目中全部威胁和异己后的李斯,几乎已经成为秦朝历史上权力最大的丞相,他需要摆布的只是胡亥这么一个只知骄奢享乐、全无身为君主自觉性的年少皇帝,看似不费吹灰之力。

然而,赵高不止是宦官,更娴熟和精通秦律,长年教导胡亥学习律法,两人之间的亲密师生感情,绝不是作为后来者的李斯可比的。因此,身在内廷,从官职到个人情感都更接近皇帝的赵高,便可以扯大旗当虎皮,挟天子而令大臣,这就让李斯在和他相争时,名分上处于被动地位。

郎中令:赵高


当然,作为多年辅佐秦始皇,一手打造了大秦帝国国家机器的李斯,在朝中威望无以隆高,亲信党羽遍布朝野,其长子李由又手握兵权,驻守战略要地三川郡,要击败这样一个权倾天下的大权臣,单凭胡亥一个幼主、赵高一个宦官的力量,以及君臣名分是远远不够的。

然而,秦始皇死后不到一年,陈胜吴广起兵了,不过三个月,关东各地皆反,几十万起义军打破函谷关逼近了咸阳。这是秦国数百年历史空前的惨败。那么,谁来为这样的惨败负责呢?


无论秦二世还是赵高,显然不能为此事负责,当时他们远没有控制朝政。国家大政主要还是由李斯来主导。

秦国差不多丢掉了整个关东大地,还让六国叛军打进了战国数百年难攻不落的函谷关,如此惨败的责任,除了李斯这个丞相,谁还够分量来负责?

对赵高来说,这是 时来天地皆同力

对李斯而言,这就是 运去英雄不自由 了。

而且,当几十万起义军攻克函谷关,秦朝中枢居然到了此时,才知道关东已经大乱了,就算秦二世讳病忌医,贪图享乐,不愿听任何坏消息,可李斯身为当朝权相,难道就可以眼睁睁的看着关东六国故地皆反,而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对应措施?

秦国历史上,丞相范睢一度深得秦昭襄王信任,甚至听信他的谗言,自毁长城,杀害了大秦军神“武安君”白起。可是,到了范睢举荐信用的郑安国兵败降敌,即使是秦昭襄王有心袒护,范睢也不得不因罪免职,按最新出土文献,终究还是死于“坐法诛”,也就是被连坐而处死。

秦昭襄王赐死范睢:


秦法之森严,连商鞅这个“始作俑者”行到末路,也不得不感慨“作法自毙”。同为大秦丞相,商鞅如此,范睢如此,李斯又怎能例外?


少府令 章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