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四】五星订阅文件《专家认为大气环境现状补测至少要测
2
个点,厂址和下风向各
1
个?!请看环境部明确依据》发布后,同行们纷纷叫好,称赞结合环境部文件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文件资料明确依据给出了回复。近日,有同行提问
,大气评价范围内有一类区,但收集的逐日监测数据只有二类区的,是否要补充监测一类区的呢?补充全年逐日监测也不现实吧。幸有专家进行了有根有据的分析
,故此修订。
【引子三】五星订阅文件《专家说大气环境现状引用的监测数据也要满足补充监测的下风向等要求吗?环境部明确依据》发布后,同行们纷纷点赞,称赞既有文件依据,又有合乎逻辑的分析,还咨询了大气导则专家确认。近日,有同行提问,
HJ 2.2-20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6.3
规定,以近
20
年统计的当地主导风向为轴向,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
5 km
范围内设置
1
~
2
个监测点,专家认为
“
及
”
就是
“
和
”
的意思,因此要求是厂址和下风向都要测
1~2
个监测点,加起来至少
2
个监测点,请问这句话是这么理解么?不是的话有没有依据反驳?幸亏有专家提供了环境部明确依据
,故此修订。
【引子二】五星订阅文件《专家说大气环境现状引用的监测数据也要满足补充监测的下风向等要求吗?请看环境部和省厅依据》发布后,同行们纷纷点赞,称赞有根有据的分析表里兼顾。与此同时,有同行提问,
有没有环境部直接明确依据呢?幸有专家提供了环境部直接的明确依据
,故此修订。
【引子一】五星订阅文件《大气补充监测小时值每天要测
4
次?专家问:为何不是
8
次或者
1
次?
4
次有依据不?》发布后,同行们纷纷叫好,称赞从文件规定起草的时间序列和逻辑脉络来分析推理。接着也有同行问询,
专家说大气环境现状引用的监测数据也要满足补充监测的下风向等要求,确实如此么?恰有专家提供了这方面的环境部和省厅依据,也咨询了全国知名大气专家确认
,故此修订分享。
HJ 2.2-20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6.3.1.1
和
6.3.1.2
规定,根据监测因子的污染特征,选择污染较重的季节进行现状监测。补充监测应至少取得
7 d
有效数据。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其他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时次应满足所用评价标准的取值时间要求。环评书和环评表的大气专项都要适用这些规定,那么大气补充监测小时值每天要测几次?
HJ 2.2-2018
中没有规定,于是不少环评人就又去已被替代的
HJ 2.2-2008
中查找。
HJ 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7.3.2.3
规定,监测时应使用空气自动监测设备,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
1
小时质量浓度监测值应遵循下列原则: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
02
、
05
、
08
、
11
、
14
、
17
、
20
、
23
时
8
个小时质量浓度值,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至少获取当地时间
02
、
08
、
14
、
20
时
4
个小时质量浓度值。因为老导则期间,不少项目都是二级评价,大家习惯了小时值每天监测
4
次,即
02
、
08
、
14
、
20
时,所以新导则实施后,虽然没了小时值每天
4
次的规定,但是大多数环评的补充监测小时值仍然每天监测
4
次。最近有环评师被复核专家问到小时值为啥不是每天
8
次或者
1
次?他才想到来找依据,然后发现大气补充监测小时值每天要测
4
次好像也没依据,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