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座12楼
关注创业和投资的互联网媒体-B12让创新得到赞赏。(更多内容关注http://b12.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特斯拉第四季度交付495570辆##特斯 ... ·  昨天  
36氪  ·  神剧跌落神坛 ·  昨天  
新浪科技  ·  #2025年OpenAI即将发布的技术产品# ... ·  3 天前  
36氪  ·  李想画起饼来,比马斯克还科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座12楼

每天强制观看1分钟以上,或许这样的流量才叫性价比

B座12楼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2-17 21:30

正文

文|Alex


都说流量红利不再,可所有人都试图在找那个最高性价比的边界。


现如今,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获取流量、抓住用户都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从央视标王到papi酱代天价广告费,其背后的逻辑是流量获取方式的大迁移。怎样才能劈开用户的脑壳,根植进消费者的潜意识,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纪命题。


不过,互联网人扬言要革命掉的传统媒体人和广告人,好像并没有丢掉饭碗与体面。相反,他们纷纷选择了更接地气的方式贩卖流量,用极强的销售精英获取十分可观的现金流。


而他们活跃的地方往往带有强制性,比如在送快递的纸箱上,在手机的锁屏上,在电梯的开拉门正面。


大广告订单开始回归传统


广告是一个残酷的零和市场。据统计,自1930开始,美国的广告投入一直占整个国家 GDP 的 1% 到 1.5% 之间。市场容量的恒定,意味着此消彼长。所以,当 Facebook 和 Google 垄断广告市场的时候,Linkedin 和 Twitter 的市值就一直不太好看。


当下,互联网的流量越来越贵,DSP广告等以技术为名,但数据缺乏有效的第三方监管。广告主也开始意识到,线上流量投放的精准性并没有达到预期,数据的可信性也经常为人诟病——毕竟无论是CPC(按照点击收费)还是CPS(按照销售收费),没有一个关键指标不能造假。


随着互联网的冷静,大广告订单的预算也跟着开始回归传统,线下场景开始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事实上,只有头部不足1%的主体在享受着「内容创业者的春天」,而曾经慷慨一哄而上的金主们再投钱的时候似乎也谨小慎微,重新审视乙方呈上来的漂亮数据报表。本着追求效率的第一商业原则,最有可能的解释是,这部分广告预算正在回归线下。


电梯媒体的千亿估值


一边是大广告订单不动声色的回归传统,而另一边,随着线下流量获取方式的快速迭代,广告投放策略正面临着一次重新洗牌。


近年来,户外LED大屏广告、楼宇广告、地铁广告的日子并不好过。就连刚经历过G20的杭州,城市美化与监管的限制也在收窄这部分广告的潜在市场。再加上,绝大部分的户外广告场景并不典型,消费者路过时两三秒的惊鸿掠影,对于新入品牌而言难以形成记忆。


于是,对于全国性的广告主,每当遇到关键促销的节点、重点城市的突破,除了砸重金去优秀卫视做广告之外,找不到在一个城市快速发布与大面积推广的广告通道。


错配的市场需求里,暗藏巨大商机。其中,单单是「电梯」这一种场景,就造就了分众传媒一度千亿级别的估值。


中高层楼宇密集是城市化的必要阶段,电梯成为必要的交通工具,自然也就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空间里去了。在电梯这个相对密闭的环境里,「强制收视观看」保证了最后的广告内容到达,如此一来,电梯无形中成了围捕消费者最高效的场景。


因为对应了精准的人群细分,电梯开始发挥「优质媒体属性」的价值。主打商务人士,就投放公寓、写字楼和机场的电梯;主打时尚人群,则是公寓、写字楼、电影院;主打快速消费品的主要购买者,有限选择公寓、写字楼、卖场。


正因此,一台电梯成为了广告人创意集中迸发的绝佳场所,也是乘客孕育奇妙消费冲动的发酵炉。据统计,天猫选择在分众(电梯)上投入最多的广告预算,也是看中了电梯的场景暗示与充分沟通。


抢占电梯的「头版头条」


江南春的成功,引来了诸多拥趸者。许多基于线下的,比如快递纸箱、手机锁屏、医院病床等等强制观看的场景中,一下子涌现出不少「类分众模式」。


两年前,几个来自分众、联通、腾讯的杭州年轻人也看到电梯媒体的巨大价值,但又想避开与分众的正面竞争——于是,他们找到了另外一面墙:电梯的开拉门。


据统计,90%的人乘坐电梯的频率为每天4次以上。平均乘坐电梯的频率为每天3.6次。每次在电梯轿厢内的时间约为63秒,人们每天与电梯门框架媒体平均接触时间为3.6*63=226.8秒,即3.78分钟。


而这之中,出于观察楼层的原因,70%的人会下意识的朝向电梯门这个面,也就意味着其他三个面只分摊了30%的注意力。从广告度到达率和强制观看频次上,正是因为这种「强制性」,开拉门所在的正面被誉为「电梯里的头版头条」,独具广告价值。


一合计,几个人成立合策传媒,主打杭州的电梯正面广告。恰逢楼宇媒体的爆发期,这支70人的销售导向型团队势头凶猛。他们可以按区域、地段、楼盘属性、楼盘租售价格等信息筛选,锁定出目标消费者,2天完成电脑化的上刊流程。


为了维持在杭州的12000台电梯的曝光,合策一年需要1500万的刚性租赁成本,这也几乎占据了一半的运营成本。目前,在上刊率相对饱和(70%以上)的情况下,合策基本维持了20%-30%的利润。


碎片化时间里,流量获取如何实现最高性价比?


关于线下的品牌广告份额,江南春曾有一个经典的比喻:流量型的广告如同伟哥,立马见效,但药不能停。而品牌广告是六味地黄丸——一个是治标,一个是治本。一个互联网公司最理想的状态是,60%到70%的钱做流量型的广告,30%到40%的钱用来做线下认知度的广告。


事实上,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开始认同电梯媒体的价值。或许在他们心目中,与号称发行50万份的本地报纸或者几百万的在线曝光相比,在一个有强烈场景暗示的封闭空间每天强制观看1分钟以上,这样的流量才叫性价比。


目前,投放正面电梯媒体的客户有两类,一个是曾经投放过报纸或者户外的广告主,他们要求覆盖面与及时性;第二个是线下服务相关的互联网公司,如外卖和招聘。


据透露,有不少客户从之前的电梯「侧面媒体」转投「正面媒体」,大概是更认可这种简单粗暴有效的方式。但其他的北上广深以及一线城市中,电梯正面媒体公司往往在小体量的规模下碎片化经营,远没有形成网络覆盖效应。


去年,合策主办了中国电梯门媒体产业的联盟大会,行业起底之后,发现后入场的自己在营业额上成绩还算不错。随着杭州市场的成熟,可开发的储备电梯体量有限,合策开始向外探索。他们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培养并收购优秀标的,形成全国的电梯正面媒体联盟。


但电梯广告的商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简单粗暴」。大规模跑马圈地后,就连大巨头分众传媒都开始开辟新赛道,瞄准娱乐产业的时,合策在守住「头条」优势的同时,不妨去思考更多维的可能。



- 20170217  No.1458 -

| 回复"目录"查看B12往期 |

猛戳「阅读原文」关注并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