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成长树
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为百万用户提供育儿资讯、教育理念、适龄商品、活动信息,更有贴心专科医生科普儿童常见疾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到底什么样的过年服一口气买12件?蛇年买新衣 ... ·  3 天前  
育学园  ·  学习上瘾的孩子,都是“宠”出来的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成长树

兴趣班,支撑孩子前进的,是孩子的兴趣还是父母的坚持?

成长树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2-27 07:37

正文

关注成长树

每天读点有用、有趣、有态度的育儿干货

文丨小马君


小时候,我们都背过据说是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陆陆续续读过不少名人故事,描述他们是怎么由兴趣作为推动剂,成就出一个个旷世壮举。


所以长久以来,“兴趣”一词好像具有无上威力,而我们也大都有过兴趣来了,挡也挡不住,废寝忘食,刻苦钻研,手表抛进锅里当鸡蛋煎的经历。


但慢慢地,我们好像发现,单凭兴趣,好像也并不能解开那些千古不变的育儿难题:


☞为什么刚开始信誓旦旦兴趣满满,现在唯恐避之不及?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啥啥都爱,我家孩子啥啥都拎不起来?

☞今天这个不喜欢,明天那个没兴趣,干啥都没长性哪儿行?


就是因为我们动辄就拿兴趣说事儿,兴趣就像挡箭牌一样,屏蔽了真正的问题所在。


所以,希望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你能有一个新的认识,做什么才是对孩子兴趣最好的支持;而当兴趣不再时,又可能是父母哪点没做到位? 



01

兴趣并不决定人能否做好一件事


心理学界有很多人想解释人做事的动机,其中最有名的是两位美国心理学家Edward L. Deci与Richard Ryan。现在这两位老爷爷依然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心理系任教,继续研究着人的动机。两位学术大咖早在1970年就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这套理论从人性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总结出人如果持续有动机做一件事情,必须同时满足三大心理诉求:


自主感autonomy

胜任感competence

以及需要感relatedness


而这就给家长一个重要的启示:想要让孩子积极、持续地做一件事情,需要的不只是他的兴趣,而是三样东西。


这三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兴趣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越有兴趣,人越有更强的驱动力去做得更好。



☞01.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


我们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一个人做事的动机取决于这件事是否是你自己决定要去做的,比如一个沉睡了多年的高三学渣突然幡然醒悟,开始头悬梁锥刺股最终轻松跨入985,比如一个孩子对穿着裙子跳舞这件事痴迷不已,缠着你也给她报芭蕾班。


而这其实只满足了促成动机的第一个方面,即自主感(autonomy)”,简单说,就是有自己当老大,自己做决定的感觉。人很早就会有这种感觉了,比如8个月左右的孩子,我们会给他准备手指饼干,让他有自己喂自己吃东西的感觉,而现在的年轻爸妈在这一点上做得实在比我们的父辈强不少,我们遇事喜欢征求孩子的意见,并鼓励他们做自己。


一切貌似风平浪静,不过用不了太长时间,父母们便开始面临一个新问题。你充分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尊重了他的兴趣,上了两节小提琴课,但很快,有一天他突然哭闹着说不想学了,这时你怎么办呢?


 

继续尊重孩子的意愿吗?恐怕这时家长们的心态就没这么潇洒了吧,更有“前瞻性”的父母可能开始忧虑,他说不学就不学,他说想学就学,那上学了怎么办?要是对数理化不感兴趣,怎么也学不好,还就不学了?


可见,光得到“自主感”并不一定能保证孩子有持续做事情的动机。这时就要谈到第二种心理诉求——“胜任感” (competence)。


☞02.让他觉得自己真的很棒


这种感觉通常有两种获取的途径,一种是从内获取,孩子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厉害,有能力;还有一种从外部获取,像是别人点赞或者得奖。


比如一个孩子陪妈妈去超市购物,口算出营业员阿姨应该找妈妈多少钱,而被夸数学好的时候,他自己就会觉得数学特牛,从而获得“胜任感”。


现在我们重新来看刚才拉琴的例子。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一定是被表扬声包围的,自己也是信心十足的。可拉着拉着,新鲜劲儿过去了,紧跟着的反而是枯燥的练习和背谱子,手型不对、拉错音更是常有的事。孩子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做好,出现了畏难情绪。


其实这时孩子需要的是“胜任感”,可父母往往在揪着“自主感”不放,急于与他争辩。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当初可是你自己想要拉的,怎么可以现在就打退堂鼓?学东西不坚持哪儿行?”但他们不知道,基本上,这话对孩子起不了作用。


那父母该怎么从“胜任感”上找突破呢?比如,你可以让孩子当你的小老师,教你小提琴,让他从你身上找到优越感,从而获取“胜任感”。同时你还可以接纳孩子沮丧的情绪,试着帮助他平衡“胜任感”。比如说,“宝宝,你是不是觉得现在拉小提琴有点难了,不像以前那样很有成就感了?那这样,以后练习曲子,我们搞个混搭。不要老练那些新曲子,也拉拉简单的,你练得熟的,或者你喜欢的曲子,找找自信。自信被加满的时候再去拉那些有点难度的曲子。”不光鼓励他“加油”,更要教他方法去解决问题,才能帮他重新找回“胜任感”。


光有前两点,能不能就让一个人全心全意地积极投入了呢?还不够,人是社会动物,所以特别需要“需要感”(relatedness),而这也是常常被我们忽视的。


☞03.人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


就拿我自己举例子吧,比如我每周写专栏,需要查海量的论文,有大量的思考,这是我喜欢干的事,因此我的“自主感”得到了满足。同时我是一个特别自恋又自信的人,我相信我有能力写出有质量的文章,而且常爸也不会给我出诸如“如何摆平婆媳大战”“养孩子,就是一场风淡云轻的旅行”这类我不擅长的难题,这样我的“胜任感”也得到了满足。


可是问题来了,假如我信心满满地写完一篇文章,可没有人喜欢读,每一篇的阅读量都很低的话,我就会开始怀疑我做的事情是否有意义。纵使我使出了洪荒之力,也感觉不到周围人需要我,这时我的“需求感”就会严重不足,继而失去写文章的动力。


所以,当孩子告诉你他讨厌拉琴的时候,你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是否认真地当过他的听众?有过由衷的赞美?还是他拉他的琴,我嗑着瓜子玩手机?



02

光谈兴趣不好使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似乎一个人做事的动机和他本来的兴趣没什么关系。确实是这样,在自我决定理论中,学者认为“兴趣”只是一个切入点和催化剂,或者说是一个人成为某个领域大师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对某一领域有兴趣,也不一定就能成为该领域杰出的人,而想要在一个领域做到卓越,这个人必须要有强烈的热爱才行,这种最高境界的驱动力叫做“Intrinsic Regulation(纯内在驱动力)”,而这种驱动力的来源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自主感,胜任感以及需要感。


所以,当孩子说对什么有兴趣的时候,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去鼓励;


同理,当他要选择放弃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考虑的,不是想当然认为“他没兴趣了”,而是看看他的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


比如你是不是忘记了倾听使他没有了“需求感”?

是不是没有让他独立练习让他丢失了“自主感”?

是不是只顾着抱怨没有与他一起解决问题帮助他重获“胜任感”?


这样的反思才是有质量的。


曾经看过一句话说的很好,“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不要把什么都归结到“兴趣”二字上,多想想,作为父母,我们真正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


*作者介绍:小马君,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现居美国,任职于美国最大的早教机构之一的Bright Horizon,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战经验。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


亲爱的宝爸宝妈,我是小树妈妈,很高兴与你相遇。


最初做这个微信公众号,只是想专为3—12岁孩子的父母打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与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懂育儿的宝爸宝妈相识相知,组建成了成长树的主创团队。如您所见,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成功了,有100万以上的父母给予了我们支持和信任。并且,每天都不断的有新朋友开始关注我们。在这里,我们要真诚的说一声谢谢。


小树妈精选出了最受朋友们欢迎的文章列表,以及我们分享给各位宝妈宝妈的免费资源。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直接获取。


回复标题前面的数字即可查看

1001.电视对孩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你想象不到!

1120.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这样管

1127.亲爱的,你的孩子跟谁睡?

1028.晚一年上学,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1033.小学生1-5年级好习惯养成要点一览表,总结的很好!

1036.如果你是一位男孩的妈妈,不要错过这篇文章

1021.小学不抓紧,初中徒伤悲!1-6年级怎样“陪读”?

1131.我为什么不阻止孩子玩手机看电视?

1146做“零吼叫妈妈“一年来 ,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1154.生二胎,你还得过道坎

1157.孩子的那些“痛”,当妈的知道多少?

1160.越吼孩子越差劲!这样管他才有效

1169.培养要趁早,孩子到十八岁时必须拥有这八种能力 

1170.晚上三小时,陪伴孩子的最实用方案!

1172.你的言行影响孩子一生,高情商的父母这样说话

1174.孩子智商和情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母亲

1175.为什么老二比老大精?

1178.为什么我坚决不给儿子报学前班

1185.不发怒的孩子,更容易长成脾气暴躁的大人

1193.妈妈,我是从哪来的啊?看看这位家长的机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