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
7:1
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统计了一下,“不要论断人”的警戒在《新约》出现
14
次
。对论断的警戒,就是
对律法的警戒
,
14
次警戒,密集提示了《新约》
反律法
的基要主题。
在
14
次针对律法的警戒中,《罗马书》占了
6
次,几乎近半,这当然提示了这封书信的撰写人保罗与律法
至深的敌意
。在《罗马书》的
6
次警戒中,
14:4
的表述非常特殊:“
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
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不要论断“别人”,这里进一步变成了不要论断“别人的仆人”。什么意思?
从身后书架上随手抽出三本注疏:
加尔文、佩特森、巴特
。
加尔文:“保罗乃是叫我们不要武断地下任何断语,如果我们不以神的话语为标准而贸然判断别人的行动,我们就落入错误之中。”(《罗马书注释》)显然,这不是出于深思的讲疏,而是面向信众的人生方法论鸡汤,
平庸至极
。
佩特森:“这是对弱者的劝告。保罗对于弱者论断强者大为不满。强者终究不是弱者的仆人,而是主的仆人。他如何能够论断【主】的仆人呢?”(《面向终末的美德:罗马书讲疏》)这几句讲得倒实在。不过,把“别人的仆人”读成上帝的仆人,亦即尘世上的掌权者,这只能说是题中之一义,而且还是一个不能确定的意义。佩特森犯的错误是
以偏概全
,他这句讲疏与其说针对的是
14:4
,还不如说
13:1-7
更合适。
巴特,唯有巴特,
才捕捉到了保罗那
保守冰冷
的灵知深义。——
保罗这句“别人的仆人”提示了灵知传统中的所谓
“两个世界”
的学说以及随之而来的分离、切割和撤退的
紧迫性
,也就是说,必须把属血气的世界和属灵性的世界分开,终止二者
致命的混合
,从血气世界撤出来,回归灵性秩序,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敏锐的巴特甚至嗅到了保罗
那层最深邃的
灵知心意:
尤其不可凭借关于“一”的知识去对付别人!
也就是说,我们尤其不能够像加尔文鼓动的那样,以上帝的话语为判准去论断他人!这样的人仅仅是“舍不得放弃论断的法利赛人”。巴特说:
这句话简直可以位列“箴言”品级,堪称《罗马书释义》的金句,但仍然有些晦涩,换成“从属血气的世界撤退”就通顺了,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披着灵知的强光进入别人及其仆人的世界、凯撒的世界、属血气的世界、充斥着判断的律法世界,因为——巴特说——
“任何进入判断者的阵地的人都是软弱的”
。后面这句话无异于古代灵知大宗师
马西昂
(
Marcion of Sinope
)的现代回声:飞向尘世的灵知,一旦披上血肉之躯,将注定夭折。
就这样,我们来到了真正的“保罗主义者”的定义:
一个真正的保罗主义者是反保罗的,正如一个最深邃的灵知主义者是反灵知的一样
,他为了避免在尘世中可耻的堕落、沉沦、被诱捕、被监禁,是可以毫不犹豫地否弃灵知身份的。——这只是保罗学说中无数悖反性的一个而已。在这个悖反的地方,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存在于巴特身上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
品质,那种“宗教大法官”和沉默的复临救主之间的——不是敌对,而是——妙不可言的神圣联盟。
多山的伊庇鲁斯深处,幽暗的阿刻隆河畔,诸世代的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