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一些国家,尤其是像美国这样的领导型国家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因此,人们担心世界面临“去全球化”的风险。但是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认为,把全球化动态和各国国内发展方式的调整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事情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目前,全球都正在寻找新的方向。所谓的去全球化,可能是一些国家纠正过去大规模全球化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各国实际上在重新寻找国内发展和全球发展的协调机制。
在这种调整过程中,李扬认为过去的全球化是发达经济体引导的,主要特征是规则先行。而中国将会是未来全球化的主要动力之一,他概括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标志的全球化有五个特征:互利共赢、强化区域合作、基础设施先行、发展导向和包容发展。这些特征可能会避免全球化重蹈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覆辙。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强调,过去全球化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中国推动的全球化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构建起新型的全球化。他还表示,中国不搞贸易保护主义,也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反对贸易战,并要从六个方面努力,进一步提高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从论坛所有参与者关注的问题看,
不确定性主要是三点:
一是依靠货币政策刺激的全球经济复苏正面临新的风险,尤其是在美联储政策逆转的趋势下,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与健康增长方式依然没有找到,在这种背景下,泡沫风险或者刺破泡沫的风险都在增加;
其次,欧盟因为统一机制的缺乏以及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正在摇摇欲坠,英国脱欧、民粹崛起以及新的可能的债务危机随时会冲击欧盟的稳定;
其三,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如果以贸易保护主义实现各国经济间的再平衡,可能会引起连锁性的反应,导致全球贸易的大幅衰退,而这也是当年形成大萧条的原因之一。其中,中美之间如何处理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最重要,如果处理不好,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会形成全球性的风险。
如何穿越这些不确定性,答案可能很难得到。但是,只有全球进行合作,才有可能战胜这些风险,欧盟内部需要团结,中美之间需要协调,全球化的命运由各国共同决定。
如果缺乏合作与团结,这些不确定的风险将是确定的,各自为政将导致全球化分崩离析,各个国家都将成为受害者。
(编辑 张星)
查看专题>>>聚焦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