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Chinglish,一直被视作英文学习里的老大难。这不,在为某品牌拍摄的宣传片中,赵丽颖就中招了。
视频中的赵丽颖中英文结合,本是很洋气的视频却没想到因为一句小学水平的英文发音出了大问题:
And you,what would you do for love?
↑↑↑这句话里的单词乍一看都很简单,可赵丽颖的发音却明显是中式英语范儿,
比如would you,她没有连读,而不是念成了「屋丢」;love也被说成了结尾没有轻读的「辣舞」。整体听下来就是下面酱事儿的效果:
俺的油,窝特屋丢肚佛辣舞?
尤其是与后面出场的Angelababy和刘嘉玲比起来,不是在英文环境长大的赵丽颖不仅神态缺乏自信,发音也欠标准。
这不是赵丽颖第一次被群嘲「土」了,此前因为穿衣土、造型土、身材土等等都招了不少黑,但上面这些毕竟还都是身为明星才能被评价的范畴。
而这次,涉及了到Chinglish这个自从中国人学英语开始,就一直被讨论的话题,更是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有的人认为赵丽颖英文说的实在是太尬了,满满的中华土味儿;更何况作为女明星,只有一句台词还练不好,实在不应该。
也有网友选择理解赵丽颖的口音,认为语言的主要目的是沟通。毕竟口语是很多初学者的痛点,仅仅一句话的发音不标准也不等于赵丽颖英语有多差,没必要上纲上线。
的确,像赵丽颖一样「口音太重」导致的说英文不洋气,一直是Chinglish受人诟病的最大问题。
这一方面,其实是和我们的英语教育环境有关的。
回想起最早接触英语的时候,绝大多数小朋友都是跟着Jenny、Danny和Li Ming(好像暴露年龄了)、或发音不标准的英语老师一遍遍跟读几个标准句子——
How are you?I'm fine,thank you,and you?
后来,我们虽然慢慢学到了语法,各种花里胡哨的虚拟语态、过去式、现在式、定语从句用来应付考试,可鉴于基础英语教育测试口语实在太过费时费力,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没有人注意发音。
导致音标成了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一环,大家都只是一个劲地往死里背单词,虽然词汇量一测轻轻松松四五千那都不是事,可单词发音却全是靠备注汉字记下来的——
good morning
姑的毛宁
ponderous
胖得若死
说多了都是泪,不少北方孩子甚至是上了大学,才在南方同学的一边惊讶的眼神中意识到:
原来M不读「哎姆」,N不读「嗯」,V不读「way」,S不读「爱死」,X不读「爱克死」,Z不读「贼」。
想想也很委屈了,因为即使是自己的高中英语老师,站在台上对答案时,念的也大多数都是——A、B、say、得。
教育环境的问题,导致不仅是赵丽颖,此前也有不少明星也被质疑过英文发音不好。最典型的就是黄晓明,一句「闹太套」简直成了教主一生的污点。
五月天的《恋爱ING》也算是字母发音的坏榜样了,让不少游戏主播的GG都念成了「聚聚」。
发音不标准显得Chinglish,可用力过猛、发音太过标准同样会显得Chinglish。
因为和英伦腔比起来,中国人说英语很容易受追求字正腔圆的中文语调影响,把每个单词都说的十分清楚,却不知道怎么断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人唱英文歌,尤其是英文快歌,经常是怎么学都跟不上人家的节奏,一句歌词明明有and或者will却很快就唱过去了好像压根没发音?其实就是轻重不分的问题。
这玩意儿就像Siri说中文,仔细听听里面所有的汉字单字发音都很标准,情绪也很饱满,但连起来听却明显不是人话。
因为不在那个环境里,不常和英语母语的人对话,语言使用者的首要目的是用课本里教的方法串联起整个句子,表达关键信息永远比腔调正不正宗更重要。
可听者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更多的人习惯于关注「怎么说」,而不是「说什么」,让社会产生了一大波——中式英语等于低能——的偏见。
年初在联合国代表中国青少年发言的王源就是一个例子。
视频戳(33秒开始)
▽
非英文母语环境下长大的他明显难逃中式英语的怪圈:「this is a」被读成「贼死,一死,饿」,全程更是没有连读,因而视频流出后被不少人质疑英语太土。
其实王源整段发言也算得上是台风落落大方,形象挺拔阳光,表现也不怯场了;从其他与会人员的反映也能看出,大家都挺听懂了这位中国年轻人在说什么。
在这种大场面上能说的这么流利、清晰、让人听得懂,着实没有什么纠结一两个单词的发音够不够英伦腔的必要。
有人喜欢揪着读音,也有人喜欢揪着语法。比如Jasper在《爸爸去哪儿5》上很圈粉的那句——
按说在香港长大的小小春英语讲的已经足够好了,可这句「Can you stop angry now?」依然被挑出了语法错误。
心疼地抱住无辜Jasper……
就像不少中国人都觉得印度人说英语很好笑,印式英语经常被我们拿出来讲各种笑话——
日本人嘲笑印度人说英语:Indeian ekusento ishi belly belly haudo tsu andasudando。
印度人反击到:Jabonese agcent is vedy, vedy hard to undershdand。
他们的口音肯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伦腔,可作为曾经被英国长期殖民的国家, 印度却是公认受英语习惯影响非常大的国家,直至目前英语仍旧是印度唯一可以全境通用的语言。
从下面这张2013年亚洲地区托福平均分对比图就能看出来,单看第三项的口语成绩,印度考生就比中国考生高4分。
下面这位因为英语发音中华土味,被嘲笑了很久的央视记者也一样。
他被派出采访一位赞比亚官员,央视记者一口流利的中式英语,赞比亚官员则操着一口流利的非洲发音英语,画风十分魔幻。
可令人惊讶的是,两个人同样不是英语母语的人竟然心有灵犀,不仅互相听懂,还谈笑风生的十分顺畅。
如果你听过潘基文的英文发言更会发现,再销魂的口音也不耽误他胜任联合国秘书长,甚至还成为了其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虽然嘲讽他们口音的人不理解,但其中的道理却十分简单:
语言是为了沟通,「说什么」永远比「怎么说」更重要。
全世界不仅是中国人说英语有口音,但英语的包容性却很强。因为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它要普及就不能避免出现各种口音;如果不能包容,那英语的影响力就得下来。
这并不是鼓励口语不好的人放弃自己(划重点),说好英语在当下肯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可一个事实是:很多嘲讽同胞发音不好的人,自己却连这门语言都压根儿无法流利使用。
他们一边拼命打击他人练习积极性,眼高手低地每天嘲笑这个不够标准、那个不够原汁原味;一边对自己的地道英文发音自以为是,在最低级入门的发音和语法方面自我麻痹、裹足不前。
自以为发音好=效果好,可真到用英语的时候便只会一个个蹦单词,根本没有流利纯熟的自由交流和表达能力;有的人更是害怕因为口音不纯正被人笑话,就越来越不敢张口说话。
结果就是,别人用十年磨刀刃,你却用十年雕剑柄,打起仗来完全用不上。
更有甚者,太过刻意追求「纯正」,就又陷入了一种自认落后而要效彷「文明」的本末倒置。
比如某真人秀节目上的这位嘉宾,在点评何穗的设计作品时,说出了一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创意爆棚、炫酷狂拽的散装英文——
bling的感觉,oversize的jacket,soft的元素,cool girl,有taste的中国女孩,sexy的dress……
视频戳
▽
看过视频的人纷纷起了鸡皮疙瘩:这样speak真是let我浑身难受,want砸了我的phone,难不成这是个中文说不好的华人?
可事后这位嘉宾是这样解释自己的洋味儿的:自己是中国人。只是因为在场有外国设计师,怕他们听不懂中文,可无奈英文水平不够,就只能中英夹杂了。
问题是……这样说英文,外国人就能听懂了吗?
说到底,大家拼命学英语这么多年,目的就是——
拥有一条能获取更多文化养分和讯息资源的桥梁,而不是一副让自己被其桎梏、失去自由的枷锁。
没必要互相炫耀,更没必要互相歧视,整天追求着谁压过谁一头。
却忘了勇敢大声地说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让语言回到沟通的本来功能才是最重要的吧?
图@天才小熊猫
点击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鹿晗恋情 | 战狼冲奥 | 贫穷青年 | 高校虐狗
年度坏蛋 | 人设易崩 | 不想代购 | 不想上学
撼然,心动。新BMW 4系为纯粹运动美学而生,绽放令人屏息的无尽魅力,准备好被TA俘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