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奇遇电影
电影即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奇遇电影

他一生就没拿过几个奖,但无碍他是一位伟大的导演

奇遇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9-06 22:4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作者_古伦木

编辑_鲸鱼



二战刚刚结束的美国,硝烟还未散尽,一切百废待兴。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将怀表和希望都揣进呢子西装的口袋。他拎着大大的手提箱,想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于是,他踏上了加尔各答城外的火车。那是一辆英式火车,车厢两边都有入口,也有带门的独立隔间。


火车缓缓地驶出站台。小伙子兴奋地看着窗外,觉得自己和这个国家一样,虽然两手空空却又拥有一切。


忽然,一个女孩进入了他的视线。


她站在月台上,安静地等车,样貌可爱。这时,小伙子隔壁的车厢中突然伸出了一只粗壮的手。


这只手将女孩一把拉进了隔间。


小伙子呆坐在原位。一种不祥预感笼罩上来,他把长长的怀表链抓在手心,不停绞动。


拉开车厢门,他看见门口拥挤着几名美国大兵。


而在人群的最里面,九个军人围住了那个女孩,正在对她加以轮奸。


狭小的隔间里,他们把女孩传来传去。完事以后,挨个付钱。


小伙子的大脑一片空白,他隐约听到门口有个大兵问他,「嘿,你要加入吗?」


他哆嗦着拒绝了,缩回到自己的车厢。


「我要不要做些什么?我要不要做些什么?」内心的挣扎和自我辩解困扰了小伙子一路。


直到下车,他都没有忘记这件事。


直到他成为导演,蜚声国际,不再年轻,他还在想着那节车厢和那个问题。


老去的他,回忆起那件事仍感觉历历在目


如果你看过他的电影,比如《十二怒汉》、《热天午后》、《冲突》或者《电视台风云》,你甚至都能听到他隔着镜头的自问和反问。


我要不要做点什么?我应不应该做点什么?


当年那个小伙子,就是美国著名的导演、编剧和制片人,西德尼·吕美特 (Sidney Lumet,1924-2011)


他曾对着镜头坦言,火车上的事,影响了他一生。


年轻时的吕美特



纪录片:《吕美特谈吕美特》

By Sidney Lumet (2015)

导演: 南希·博斯基

豆 瓣 7.5

IMDb 7.2

奇遇电影字幕组 | QY-207

翻译:@FireworkVivi @聊胜于无产阶级

@JoZho @文三彩 @上半身美的人鱼君

时间轴&特效&压制:@内田洋行

校对:@十三月eva


中字熟肉


对了,顺便打个广告,奇遇字幕组招新了!


英语翻译 :优秀的翻译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时间充足,有责任心,不拖稿。

法语翻译 :法语专业,可听译法语生肉,同样要具有优秀的中文表达能力。

俄语翻译 :这个比较冷门,但我们组里有位俄语小姐姐,希望能给她找点伴儿。要求就是能够无压力听译俄语,且具有优秀的中文表达能力。

英语/法语/俄语校对 :需要有字幕组校对经验,但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力够硬,经验什么的可以忽略。

时间轴/特效 :可人肉打轴,玩得转aegisub,有字幕组经验最好,没经验但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带。但需要的是你必须有时间。

压制 :网速快,玩得转megui等压制软件。


感兴趣的可以把简历或者自我介绍发到这个邮箱: [email protected] 期待你的加入!



温暖的人道主义



西德尼·吕美特一生执导过40多部影片,获得过50项奥斯卡提名。


除了属于他个人的终身成就奖,他从来没有拿到过最佳电影或最佳导演的小金人 (1977年凭《电视台风云》拿过一次金球奖最佳导演) 。人们说他伟大,但也说他的电影太过「 说教 」。


西德尼·吕美特堪称是奥斯卡的长期陪跑员,多为提名。直到2005年才拿了终身成就奖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正能量」和「主旋律」变成了贬义词。


人们有意无意地将它们和「五毛党」、「水军」归为一类。由此,一条「鄙视链」形成了——


播撒「正能量」的都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奴才。发扬「丧文化」的才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由此带来的「偏见」也好,「意见」也罢,让许多优秀却不那么「另类」的作品,被遗忘在「主流」之中。


很不巧。西德尼·吕美特就是其中之一。


掌镜中的吕美特


不过没关系。吕美特穷其一生追寻的,不是美的异域,而是道德的准线。因此,罗杰·伊伯特曾经说他是「 所有电影导演中最温暖的人道主义者


这种人道主义和「政治正确」,也成为人们攻击他的理由。


《十二怒汉》、《热天午后》、《电视台风云》这些杰作,有人喜欢,也有人嫌弃太「教条」。


影史上群戏典范——《十二怒汉》(12 Angry Men,1957


吕美特承认他的确会把自己的道德观,注入到电影中去。但他不是有意为之。


在调教演员和执导电影的过程中,作者难免要做出选择,而每个选择必然都代表一种态度。


前面提到的车厢经历,逼他早早展开了对人性及善恶的思考。我们在他的电影中,仿佛能看见他大脑转动的全过程。


多数时候,他的问题都是无解的。也许明确的善恶之分根本就不存在。谁赢谁输,最终取决于不同价值观持有者的力量对比。


《电视台风云》(Network,1976)


正因为答案难以寻觅,吕美特为自己的判断力保持了尽可能多的理解和宽容。


在麦卡锡主义的盛行时期,伊利亚·卡赞背叛了共产党,向上级举报了自己的同事。这件事让整个好莱坞都对卡赞冷脸相看,吕美特也就此被「诬告」为共产党员之一。


即使如此,吕美特谈起卡赞时还是带着同情。


吕美特回忆卡赞


他坦言,「当我被提审的时候,面对着那种两难的境地 (承认或否认自己是共产党员) ,只希望一辆卡车开过来把我轧死。」


伊利亚·卡赞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时,台下一片嘘声



醇厚的共情



既然吕美特的电影「不够艺术」,他对道德的问题也给不出坚定的答复,我们为什么还会喜欢上他呢?


答案就是 共情 。这是他身上最闪光的品质,也是他作为一名高产导演的特质。


在他的影响下,演员总能给出最为真实到位的表演,观众也难免被感动的流下热泪。


想当年,《电视台风云》几乎提名了奥斯卡所有的表演类奖项 (除了男配) ;《热天午后》中的主演阿尔·帕西诺,则认为自己献出了演员生涯中最精彩的表演。


就连肖恩·康纳利,也说吕美特是他的最爱,「因为他‘ ’」。


《热天午后》(Dog Day Afternoon,1975)中的阿尔·帕西诺,他扮演的桑尼可能是史上最倒霉的抢劫犯


吕美特的导演法门非常简单,却难以复制。换一个人,就未必能有他那样的通感力和共情心了。但他的踏实可靠和拍摄技巧还是有章可循的。


吕美特最初是百老汇舞台上的童星。后来,他逐步转做电视直播,又以《十二怒汉》打入电影圈,并保持了几乎每年一部电影的创作频率。


不管是戏剧、电视还是电影,他都把它们当成本分,认真完成。在他看来,拍电影一点也不比做电视节目高贵。在直播中积累的经验,反倒给了他迅速做出临场判断的能力。


吕美特谈「艺术」,也许他想要做的,恰恰就是将一滴水区分出来的


吕美特是脚踏实地的。他的现实从未跨越到超现实的虚境。这样的导演,也许真会有点缺乏浪漫,近乎无聊。


喜欢纽约的他,认为那里最奇幻的建筑,就是「像两个混凝土柱子」的世贸大厦。他还坦言自己「不知道如何拍西部片」,「甚至不知道从何开始」。


吕美特随时都是清醒的。他不去摸索真实和虚构的界限,因为二者的区分对他来说简直昭然若揭。


在《电视台风云》里,他借男主角之口,对很多艺术从业者做出了犀利的批判:


《电视台风云》对混淆现实与虚构的批判



去符号的能量与旋律



有趣的是,吕美特的理性不会让人觉得他冷血。相反地,在像《十二怒汉》这样的电影里,我们感到的更多是温暖。


《十二怒汉》可以说是一部歌颂美国司法制度的主旋律电影。但被制度维护的,又是人群中的非主流 (少数族裔)


更重要的事,如果没有那一个人带着疑惑,挺身而出,制度也会立即倒向简单粗暴的一面。


《十二怒汉》中原本认为少年有罪的人,渐渐改变了看法


《热天午后》也是一样。


抢劫银行的桑尼是个双性恋者。被警察包围后,他打电话给自己的老婆和「跨性别」男友,说她是自己一生最爱的女人,并祝福他手术成功。


这突然出现的设定,有些荒诞,但也很温暖。


作为劫匪,桑尼无法被法律原谅,但吕美特让我们看到他也是人,也有真挚的爱,所以在影片最后,我们都巴不得他全身而退。


老实的吕美特,其实还是有些玄机的。他会用偷换概念的招数,拿掉人身上的符号,还给我们人性本身。


《丹尼尔》中,拼命保护车上乘客的犹太主人公


如今,我们面临审查制度和电影创作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它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对符号的过度重视。


「正能量」、「主旋律」、「亚文化」和「大众文化」都在画地为牢,自掘代沟。为什么我们不能只看到纯粹的「能量」、「旋律」和「文化」呢?


吕美特对「说教」异议的回应


西德尼·吕美特已经在2011年去世。关于他的回忆,又绕回了那趟火车之旅。


在《吕美特谈吕美特》里,他对着镜头细致地说出了这个故事。完全没有试图掩盖他什么也没做的事实。


在轮奸结束后,他看到一名大兵把女孩轻轻放回了站台上。他的态度很温和,不像是尽兴之后的冷漠抛弃。但很明显,军人与女孩的交集也就仅限于此了。


吕美特描述火车事件的结局


「当你站在那儿,被八、九个性致正浓的男人包围,如果想要救下那个女孩,又不想被人扔下火车,你就要准备好搏斗到死。但我没有那样的准备。我没有那么做。」


吕美特没有反抗,但此后,他的每一部杰作里,几乎都有一位挺身而出的主角,替他一次次站出去。


也许他在救赎自己,也许他只是想为自己开脱。在「被艺术化了电影情境里」,人们总能稍稍幻想一下更加完美的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