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晚回中大做分享,结束后是提问环节。
第四个同学的问题让我有点猝不及防,大意是:曹将,你为什么留在广州?
当时我也愣住了。
突然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
最后怕现场尴尬,只能找了一个矫情的答案:因为一些人吧。
可是,这些人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离开广州了。
"曹将,我要走了,离开广州。"
类似的留言,今年已经是第五次收到了。
“为什么?”
一般情况下,无论自己是在开会,还是各种场景,都会马上跟上这个问题。
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
01
“既然广州的房子已经买不起了,那不如去北京拼一下。”
李君毕业后留在广州的重要原因是,感觉广州的房价还比较合适,拼两年付个首付,再安稳过下去似乎也不错。
但广州的房价从去年开始,跟上了北上深的节奏,一路狂飙,市区内每平米四五万稀松平常,郊区也要三万多。
他的年收入目前只有 10 万出头,家里是农村,支持力度有限。虽然工作努力,但是,用他的话来说,你努力再多似乎也拼不过这涨幅。
而且,似乎公司领导也看到,反正如果要留在广州,跳槽也很难找到更好的单位,所以努力跟涨薪并没有特别的正相关关系。
“所以,我想了一下,反正现在 25 岁,单身一个,目前买不起房,就去更买不起的北京试试吧。至少,那边给出的工资高一点。”
02
“我在这里没什么朋友,现在女朋友也没了,是时候走了。”
刘君来广州是因为女朋友。
他毕业于上海一所全国排名前十的学校,当时如果留在那里,很容易找到一家不错的企业。但他是个重情的人,在女朋友的坚持下,还是来到了广州。
女朋友是广州人。
上海的学生基本上都会选择留在长三角,所以这边的同学很少。而他也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周末的时候基本上也只是在出租屋里过。唯一的娱乐仅仅是和女朋友逛逛街,看看电影。
今年年初,女朋友提出了分手,原因是觉得共同话题越来越少。
他也没多做挽留,一直习惯了被动,也就被动地接受。
“分手第二天我就提出了辞职,广州之于我,可能也只是一段插曲吧。还是回上海,在那里呆了 7 年,朋友都在。”
03
“人为什么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生活,在哪里都是过。”
王君是在连续加班 3 个月后选择离开。
辞职前一天,他收到了体检报告,里面是一堆问题,甚至还有胆结石。
“我突然觉得,如果死在这里,算是尸骨未寒吧。广州是有它的好处,演唱会多,各种活动也多,但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又不喜欢这些折腾的东西。”
“之于我,在哪个城市都是过,没必要把自己折腾成这样。周围人都很拼,我理解他们的抱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马化腾马云,我就是没追求,那又怎样?”
最后他选择回到了老家的省城。
一个月后我问他最近怎样。
他说,挺好的,周末坐高铁 1 个小时回老家,陪陪父母,感觉很不错。
04
“我跟领导,去深圳创业。”
周君是个事业型的人,在公司里一度很受重用。所以,他说要走我还蛮惊讶的。
“没什么好惊讶的。我对职业的看法很简单,跟对人最重要。我觉得领导对我好,他的想法很好,那就跟他走呗。”
当然,他也不是冲动的人。
他的领导是去年辞职的,去深圳创业。年前吃饭的时候,听他提过,这个领导有资源有能力,创业后公司运转得也不错,叫他一起干。
“我觉得还不错。之前在广州买了房,算是没有后顾之忧。”
05
“那天我在小区里逛,闻到了回锅肉的味道,就想回去了。”
王君是最近一个走的。
他说出理由的时候,我回复了三个大大的叹号。
因为这种感觉,我也有过。
你在一座不是家乡的城市里,找到根的感觉很难。他们的语言,他们的饮食,你虽然可以适应,但绝对不可能真正习惯。
这种矛盾,会不断积累,在外部环境一帆风顺时,沉得很深;但如果电闪雷鸣,便会浮出水面。
这就看给石头的负担是否足够沉。
“回去后我给你寄兔头,老妈兔头哦!”
我是尾巴
广州是座很特别的城市。
它有点像成都,在意吃,有市井;也背着一线城市的名号,节奏快,有拼搏。
但是,它又被京沪深拉出了差距,金融、文化、互联网等年轻人向往的行业,如果要想在这些领域打拼,很多人感觉使不上力。如果不想打拼,又感觉没必要去忍受这里的压力。
这一波房价涨幅,算是把各种矛盾激发出来。
老一辈的人总会说,年轻人,不要急,急不来的。
但是,其实对更多年轻人来说,只是想要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
对希望的理解也很简单:
我的努力,真的可以带来回报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