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拜访了吴玉禄,一个30年来坚持不懈制作机器人 “孩子”,有些疯狂的中国农民发明家。
“我的灵感总是晚上冒出来,”
吴玉禄说到,他面前是一个长了脚的金属鞋盒,它有一条老树一样的尾巴,脸是用记号笔画上去的,身上画着凌乱粗糙的像阴毛一样的毛发。他拨动了这条机器老鼠的开关,它就开始吵闹地咔哧咔哧向前走。“有时候晚上,等家里人都睡了,我就爬起来围着院子走。”
老吴继续说道。随着再次拨动开关,他的声音被淹没,他仍然在完善自己的创造。
这周早些时候我来到了五十四岁的吴玉禄的家。通过媒体对他制造的机器人大家庭的报道,在中国他已经小有名气了。这些年来他制作了63个机器人,大部分是人形机器人,他把他们称为他的
“孩子”,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一举动过度解读为对中国最近废除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一种极为艺术的反对。而除它们外,他还有两个同样由他创造的人类孩子。
吴玉禄把他的机器孩子们放在北京通州区马务村的两个仓库里,这里距市区有一小时车程。我参观的第一间屋子给我一种杂乱的修车铺与
JF·塞巴斯蒂安(JF Sebastian)的公寓结合体的感觉,塞巴斯蒂安是《银翼杀手》(Blade
Runner)中的基因工程师,他和他制作的机器人朋友生活在一起。
眼前是一排排有点吓人的玩具大小的机器人,长着娃娃脑袋脸上画着扭曲的表情,一面墙上挂满了旧报纸剪报,上面把吴玉禄称为 “机器人老爹”。墙上还贴着一些设计图——骑虫子的机器人、一头胭脂鱼发型的跳跃机器人,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老吴的疯狂想法。
大部分机器人只能走路,不过也有很多具有其他技能的机器人,尽管大部分都很初级。一个大胡子黄色机器人手里有个打火机,还有一条穿过身体的管子,让它能
“抽烟”。有个机器人右手插着用来做按摩的拳击手套,左手拿着扇子。还有一个长着方脸的机器人,它有一双永远瞪大着的眼睛,可以用刺耳的声音敲锣。
老吴的所有机器人都随他姓吴,他把他们按照制作的先后顺序命名。吴老大,一个画着胡子,胯部是电池组的小型行走机器人是他的第一个作品,制作于1986年。“造了吴老大之后我对机器人特别有热情,跟疯了似的,” 他说道,“那种热情没法形容。”
老吴说在热衷于机器人前,他曾对人类双腿感到好奇。他高中辍学,在工厂当了一段技工,积累了一些机器人知识,不过他未来命运的种子在他上学时就已埋下。“我记得那时候同学们在操场玩儿,追来追去,蹦蹦跳跳,”
他说,“我就好奇:‘为什么人能两条腿走路,还这么灵活这么协调?能不能用机器模仿人走路?’”
在老吴发动他最著名的作品吴三二后,答案显然是可能的。即使是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他的大部分机器人都是用废品或附近钢铁厂里的廉价钢材做成的。
老吴拉开仓库门,跳上了一辆红色人力车,车前是一个真人大小有着辛普森黄色的人形机器人。他打开开关,机器人的耳朵开始摆动,发出简短而友好的声音:“大家好,吴玉禄是我爹,我拉我爹去逛街,谢谢!” 它向前走着,拉着老吴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这滑稽的拉车场面和那一排排古怪的机器人,大概能说明老吴是一个有才华的怪人,甚至有一点疯狂。不过实际上他是一个内向而朴素的人
—— 不怎么爱回答问题,还会抱怨我的到来让他电费增加。“很多农民都喜欢搞发明,” 他耸耸肩说道,“他们可能没我造的这么多,不过很多人都喜欢。”
他说的没错,热衷于发明创造的中国农村人频频出现在中国媒体的报道中。2014年山东农民放下工作,用汽车制造大型变形金刚机器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不过老吴这种30年来坚持不懈的创造,自娱自乐做机器人还是很不一样。
我想知道这种执着会给老吴的家庭带来怎样的影响。英国喜剧演员保罗·莫顿(Paul
Merton)曾为一部2007年的关于中国的纪录片采访过他,片中老吴的老婆说她曾因为老吴这种没完没了的爱好想跟他离婚。而1999年他曾因所使用设备电压不稳导致起火,把家里房子给烧了,所以可想而知。
吴玉禄的两个儿子现在一个28岁,一个29岁。他说他家人现在支持他的机器人爱好。当然这花了点时间。
“当我开始做机器人的时候,我的家人朋友还有邻居都说我是游手好闲、败家子、鬼迷心窍,”
老吴说到,“我不种地,所以地都荒了。我赚不来钱,最初十年我都是靠借债维持。不过2004年我被邀请去参加一个农民发明竞赛,我第一次拿了奖,还有一万元奖金。从那以后,他们就开始理解我了。”
老吴现在通过出租田地赚钱,偶尔会接机器人订单,当然他制作的大部分机器人还是自己留着。30年过去了,他对他制作的这些金属孩子们的感情丝毫没有减退。
“某种程度上它们比我亲生孩子都要亲。” 他蹲在一个长着波纹管手臂,插着怪娃娃脑袋弯着腰的古怪机器人身旁说道,“我在每个机器人身上都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每完成一个机器人,都带给我巨大的成就感,我就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访谈中老吴一次也没笑,不过我相信他说的。
作者:杰米·富勒顿(Jamie Fullerton)
摄影: 奥雷利安•傅柯(Aurelien Foucault)
翻译: 文卿
异视异色 (VICE CHIN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
VICE TV 正在播放
真菌制成的新材料或许能帮助人类突破 “塑料围城”。我们拜访了微生物学教授、另类材料设计师和生产运用真菌包装材料的厂商 —— 真菌替代塑料是什么原理?真的可行吗?
下载我们的 APP , 硬货尖儿货随时看
点击图片直接跳转下载
阅读原文回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