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药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于治疗心、肾、肝脏疾病所引起的水肿,以及高血压、肾结石、尿崩症、高钙血症等非水肿性疾病的治疗。由于各类利尿药作用特点不同,临床应用有很大差异,笔者就利尿剂的分类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梳理,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根据药物的作用部位和机制,利尿剂可分为 5 大类: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血管加压素 V2 受体拮抗剂、碳酸酐酶抑制剂。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 2 版)》
[1]
推荐:有液体潴留证据的心衰患者均应使用利尿剂。
1)袢利尿剂:
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特别适于有明显液体潴留或伴肾功能受损者;
2)噻嗪类利尿剂:
氢氯噻嗪、吲哒帕胺;仅适于有轻度液体潴留、伴高血压而肾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者。
注意:
- 在肾功能减退 [eGFR < 30 mL/(min·1.73 m
2
)] 者中,噻嗪类利尿剂作用减弱,不建议使用;
- 在顽固性水肿者(呋塞米每日用量超过 80 mg)中,可与袢利尿剂联用。
3)保钾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螺内酯;有防止心肌纤维化与心室重塑、抗心律失常作用,能发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者病死率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注意:
由于长期(3 个月以上)应用 ACEI 后会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因此在 ACEI 基础上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进一步抑制醛固酮的有害作用,并对心力衰竭者有益。
4)血管加压素 V2 受体拮抗剂:
托伐普坦;对顽固性水肿或低钠血症者疗效更显著,推荐用于常规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有低钠血症或有肾功能损害倾向者。
注:
a 表示与 ACEI 或 ARB 联用时剂量;
b 表示不与 ACEI 或 ARB 联用时剂量。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 2 版)》
[2]
推荐:利尿剂适用于大多数无禁忌证的高血压患者的初始和维持治疗,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等患者。
1)噻嗪类利尿剂:
是临床应用最多的利尿药物,以此为基础组成的固定复方制剂有助于提高降压疗效。
2)袢利尿剂:
主要用于伴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的高血压者及某些难控制的高血压。
3)保钾利尿剂
:
降压作用弱,不宜单独使用,常与其他利尿剂合用。
4)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所致高血压首选降压药物。
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每日初始剂量、常用剂量和最大剂量
[3]
《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
[4]
推荐:首选的利尿剂是螺内酯和呋噻米;托伐普坦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特别是伴低钠血症的有效排水药物, 根据血钠水平调整剂量,避免血钠升高过快。
袢利尿剂呋塞米和依他尼酸抑制 Ca
2+
的重吸收,降低血钙,同时防止细胞外液容量补充过多,可用于高钙血症
[5]
。
肾性及中枢性尿崩症可选用噻嗪类利尿剂
[6]
,氢氯噻嗪增加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具有抗利尿作用,临床一般单独使用 75~150 mg/d,分三次服。
噻嗪类利尿剂可促进远曲小管由甲状旁腺素(PTH)调节的
Ca
2+
重吸收过程,减少尿
Ca
2+
含量,进而减少
Ca
2+
在管腔中的沉积,在临床可用于高尿钙伴有肾结石者
[7]
。
碳酸酐酶(CA)抑制剂如乙酰唑胺,通过抑制 CA I、CA II、CA IV 这 3 种同工酶减少眼房水生成,从而降低眼内压,临床可用于青光眼
[8]
。
4)雄激素性脱发(AGA)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螺内酯可减少肾上腺产生睾酮,同时对双氢睾酮(DHT)与雄激素受体的结合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因此适用于部分女性 AGA 及 PCOS 的治疗。
用于女性 AGA 时,推荐剂量为 40~200 mg/d,推荐至少服用 1 年,且仅对部分女性 AGA 患者有效
[9]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2018)》
[10]
推荐用于 PCOS 征时,每日剂量 50~200 mg,推荐剂量为 100 mg/d,至少使用 6 个月才见效。在大剂量使用时,需注意高钾血症,建议定期复查血钾。育龄期患者在服药期间建议采取避孕措施。
利尿剂抵抗是心衰患者治疗中的常见问题。患者对常规剂量利尿剂反应不佳,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利尿效果仍不明显;或更大剂量的利尿剂无法进一步改善利尿效果时,认为出现利尿剂抵抗。
1)
利尿剂药效学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导致其达阈值时间延长、效应减弱:如肠道淤血致吸收障碍等。
4)
利尿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非甾体抗炎药降低利尿效果等。
7)
肾功能受损:尿酸清除率降低,高尿酸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
8)
低钠血症可以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增加,导致水钠潴留,减弱利尿剂效应。
10)
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促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使肾血流减少、醛固酮增加致水钠潴留等。
1)增加利尿剂剂量:
在严密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的情况下,根据临床情况增加袢利尿剂剂量,不推荐呋塞米日剂量大于 200 mg,应用过程中应监测尿量,并根据尿量和症状的改善状况调整。
2)改变利尿剂作用方式:
用静脉注射给药途径替换口服给药,静脉推注联合持续静脉滴注,静脉持续和多次应用可避免因袢利尿剂浓度下降引起的水钠重吸收。
3)联合应用利尿剂:
2 种及以上利尿剂联合使用,如袢利尿剂联合噻嗪类利尿剂可以抑制钠重吸收。需要注意的是,利尿剂联合使用可导致电解质异常(如低钾血症)、肾功能不全及低血容量,因此仅适合短期应用,期间需注意监测电解质。此外,也可加用血管加压素 V2 受体拮抗剂。
4)换用其他利尿剂:
相比呋塞米,托拉塞米不受食物摄入量的影响,且可抑制 RAAS 系统,改善左心功能、减轻心肌重塑和心肌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