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产业链
今天聊一下怎么做产业链的分析,为了不让整篇文章看起来那么枯燥和理论化,所以会结合一个行业来做分析和思考。
一般我们做产业链的分析,是需要带着问题,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的,这样才会有思考,有观点。
本篇文章以
“
铝行业
——
铝型材
”
作为标的进行分析。
先找一篇文章或研报,拿到这个产业链的全景图:
做产业链分析,不是从头到尾全部去深度了解,这样会没有目标,会把自己的思路搞乱。我的客户是一家铝材制造业的公司,生态角色是中下游,设定这个角色之后,要抱着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目的去做分析。
第一部分:铝型材行业的基础了解和思考(先认知行业、认知品类以及了解品类的特点)
行业规模:略。(对于讲方法论而言重要性不高,知道是增长的趋势即可)
——
接思考:为什么呈增长趋势?驱动因素是什么?增长的点在哪?
政策层面关键词:双碳政策、绿色发展、再生铝
——
接思考:政策之下我们需要调整什么以应对好未来的要求?如:智能化实现减排、再生铝业务的布局等等?
经济层面:全球经济放缓
——
接思考:对铝型材的发展起到推动和制约的产业有哪些?需要依托这个去布局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例如房地产对应建筑铝型材;新能源汽车对应汽车零配件铝材。
品类划分: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
/
工艺以及应用的领域不同,可制成各类建筑型材、工业型材、铝箔、铝板带等产品;
——
接思考:各类占比如何?哪块蛋糕最大?竞争如何?未来的增长类目是哪个点?为什么?应用在不同的品类、市场,其加工工艺的差别多大?是否具备加工环节的技术壁垒?
品类特点:铝合金具有易加工、质量轻、导电性好、高强度、耐腐蚀等诸多优点,同时相对于钢铁、铜等成本较低,
——
接思考:产品特性源于材料,从减本增效、建立壁垒的角度思考,材料层面是否能够继续突破?可能性多大?是否能够被其他品类替代?
品类发展历史和现状:品类是否成熟?有没有重要的发展拐点?驱动原因是什么?材料的突破?工艺技术的突破?应用场景的突破?
带着以上的初步了解和思考点,结合客户需求目标,进入下一步
PS
:给企业做经营规划不是线性的,即不是从每一个环节中找到利于企业
/
适合企业布局的点,而是要有全局的思考,一般的角度都是需求出发,反推整个产业前、后端。而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会首先从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先做一次分析(了解每个环节需要思考的要点),然后再从解决客户需求的角度做一次思考的逻辑(建立商业分析的思维逻辑)。
第一部分:生产阶段(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成本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1、
原材料
①
全球原材料的价格变动趋势如何?是否依赖进口?
②
是自有矿厂还是采购?(如涉及自身就是开采方,则需要进一步分析熔炼方法和铸造工艺,环节中通过智能化的厂房建设、数字化管理、智能设备的引进、工艺的提升是否能够实现降本增效)
2
、型材加工:型材加工是铝型材从初级形态转变为最终产品的关键步骤
①
生产工艺划分:挤压、拉伸、锻造、压铸等,进一步分析每种工艺生成的产品其用途和适用性是什么,产品性能如何。如:汽车其量化、降低成本、结构刚性的要求下,要求一体化
压铸工艺
。
3
、质量控制与标准:有没有国标,行准?业内以什么为标尺?企业标准是不是高于这个标准?不同应用场景是否有不同的标准?我们是否参与制定标准?是否高于平均水平?业务是否能拓展的基础要素!
第二部分:市场需求与应用
这一部分需要探究的有以下几点:
①
各应用场景对铝材的要求是什么(如新能源车的轻量化、刚性);
②
是否有被替代的可能(如光伏领域的海上光伏铝材,替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更耐腐蚀的玻纤复合边框)
③
需求和趋势是什么?(企业发展需求
-
降低成本、政策要求
-
双碳背景、门窗企业
-
结构设计工艺等)
④
各行业的应用规模多大,是红海还是蓝海?(如光伏领域、新能源汽车结构部件的兴起,驱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虽然光伏结构件的需求量大,但是进入的资本多,基本处于饱和的状态,而且进入门槛低;而新能源结构这边对企业的设备要求、服务响应速度等方面有高要求)
⑤
·····
前面我们也说过,做产业链的分析要带着问题去看每个环节,那么就以上的需求探索,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呢?
以切入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市场去做假设,我们在做需求研判的时候应该怎么思考和分析,企业是否应该、合适进入这个市场:
这里面就需要考虑几个层面的内容:材料、工艺、成本、技术难度、应用价值、利润价值、规模价值等等
1
、材料:铝合金、铝型材(铝合金)发展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材料的创新上我们可以说没有太多的
“
变数
”
,或者说这个
“
变数
”
是可遇不可求的,可以说影响企业经营的
“
变数
”
是供应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受限于矿厂开采、国际形势变动下的关税,限制进出口等等)。
这个背景下可以做什么思考?
——
有没有可能在材料供应环节不受限!
思路有二:一是参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