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衫采用错位上袖,可使袖子独立于衣身,令袖型更美观,活动更自在,但却非衡量衬衫优劣的唯一标准。
有不少品牌把错位上袖当成衡量衬衫优劣的标准,这很可能会令懵懂的消费者产生误解,是不大可取的,但衬衫采取错位上袖的方法,也确实有诸多好处。
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错位上袖的衬衫在结构上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可令人穿着更舒适,由于衬衫面料一般都没有弹力,要想保证手臂活动更舒适,一是要保证版型符合人体结构,二则是要保证手臂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产生拘束感。
为了实现上述两重目的,于
衬衫腋窝处采取错开上袖的衣袖结构,可使袖子略微独立于衣身,手臂活动更舒适,抬手时对衣身的牵拉不明显,衣身不会完全走形。
那么,为什么错位上袖的衬衫,工艺更复杂,价格更高?静态袖形会显得更美观?
手臂活动会更舒适,抬手时又不容易牵引衣身
过度
走形呢?下面从衬衫的工艺、静态和动态这三个方面分别描述一下:
一般来讲,常规衬衫的缝制工艺,通常需要将衬衫的前后衣身合肩缝后,先将前后衣身连成一个整体(下图左侧蓝色部分),而后将袖山与衣身袖笼连接后(下图左红线),再将袖子底缝与衣身侧缝一道缝合(下图右红线)。
这样缝合的优势在于:其一,缝合前后衣身,上袖子,合侧缝,这三道工序的缝线都比较顺直,更容易
在平面的操作台上
缝合;其二,一般袖子袖山要大于衣身袖笼,这样上袖子更容易控制袖山的吃量;其三,万一上袖子时,袖笼和袖山弧不能完全对上,问题也可以在合侧缝之前进行修正。
错位上袖需要分别缝合衣身和袖子,而后再将袖子插进衣身的袖洞里,将二者缝合在一起。按传统做法上袖子,袖笼为一条不封闭的顺直的曲线,而错位绱袖子,需要缝合的却是一条封闭环形。
错位上袖的难度在于,其一,袖山的长度一般大于袖笼的长度,将袖洞和衣身袖笼两个大小不一的环形缝合在一起,吃量的位置不好控制,
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出现袖子与衣身合不上的情况。
其二,传统的上袖是在相对平直的情况下缝合的,而错位上袖,要把袖山作缝固定在衣身上,袖山
与衣身相接的两道缝线,
内外弧长也不一样,不容易缝平整。不少错位上袖的衬衫,腋下作缝宽度都会窄于肩头的作缝宽度,这样至少两道缝线的内外弧长差更小,相对更好缝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按常规工艺上袖的衬衫,其衣身的袖笼形状较为平直,做好后的衬衫袖笼,从侧面看更像是一只气球,肩头圆,腋下尖;按错位上袖的工艺,其袖笼的弧度更大,做好后的衬衫,从侧面看
袖笼
更像是一只鸡蛋,不仅肩头较圆,腋下也很圆顺(见下图红色虚线部分)。
按常规工艺上袖的衬衫,其衣身的袖笼腋下十字交汇处有多层面料重合,衬衫的底缝在手臂正内侧,不满足人体手臂前屈的结构倾向,因此,不仅在穿着时,腋下的接缝因十字交叉处变厚而产生摩擦感,手臂垂下与衬衫袖子的趋势不同,也会让衬衫袖肥处堆积过多褶量,想减小袖肥褶量,手臂又容易拘束。
而
错位缝合袖底时,缝合的是一条封闭的环形(袖洞),因此缝好后的袖笼底会显得更圆顺,不易出尖,袖底缝与衣身侧缝分属于两个结构,不在腋下重合,也就不会让腋下产生摩擦感,此外,
袖底缝在手肘处刚好形成弯曲,(下图左红线部分)可以更好的贴合臂弯结构,让静态下的袖型更为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