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Uni
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成长道路上,Uni(有你),有我。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专业的文章和靠谱的课程,还能找到资深的督导和颇益的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晚报  ·  夜色圳好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允许一切发生 ·  22 小时前  
慧田哲学  ·  张鸣:退休之际的废话(这也太敢言了) ·  昨天  
慧田哲学  ·  有一种逻辑陷阱叫“注射式洗脑”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Uni

“可以和我聊聊吗?我现在很想死” | 在世界预防自杀日,聊聊如何进行自杀危机干预

简单心理Uni  · 公众号  ·  · 2024-09-10 12:00

正文


本文字数3300+|阅读预计需要9min 

今天是 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

据财新 2023年的 报道,中国5至14岁儿童的自杀率在2010年至2021年间翻了两番。


发表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期刊《中国疾控周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 在这11年期间,5至14岁儿童的自杀率从每10万人中的约0.2人上升到约0.8人。


研究还发现,从2010年到2017年,15至24岁人群的自杀率每年下降6.8%, 但到2021年(最新数据),自杀率以每年19.6%的速度激增。


日益增长的自杀率固然令人痛心,但在这背后,我们可以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些人会想要自杀?他们自杀前有哪些信号?我们应该如何对他人自杀进行预防和干预?

图/ pexels

人们自杀背后的心理?

关于人们自杀背后的原因,简单心理平台的张自强咨询师认为,当他们尝试自杀时,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试图避免精神上的崩溃: “因为我将遭受崩溃和精神上的灭亡,所以我要杀死自己”。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尚能自控的情况下,自杀成了他们采取全能控制行动的最后机会。虽然他们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控制权还在自己手上。

图/ pexels


张自强咨询师通过以下的例子来更好地理解人们自杀的心理:一个人摔倒了,Ta可能会给自己的解释是我不是被摔倒的,我没有那么蠢,我是自己故意这么做的, 这样一来就成了Ta维持全能控制感的方式和途径。

类似的,那些遭受痛苦的人们,与其被这些痛苦所湮灭,倒不如自己湮灭了自己。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寻求的不是真正的结束生命,而是结束当前严重的痛苦。

图/ pexels


人们自杀前有哪些信号?

实际上,实施自杀计划的人不是真的想结束生命,相 反, 他们在自杀前的心理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想要结束生命,一方面却想要获得帮助。

自杀绝不是毫无预警、突然发生的,几乎所有人在自杀以前, 都会因这样的矛盾和痛苦的心理,跟身边的亲朋好友发出求救信号。

图/ pexels


自杀干预研究者提出了“3P”原则:即自杀是 可觉知(perceptible)、可预见(predictable)、可预防(preventable)的。

因此, 识别出自杀风险的信号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你身边的人出现以下自杀信号时,我们需要对此保持警惕,及时预防自杀的发生:

1.言语信号

  • 直接或间接向他人 表达 “我再也不想活了”、“没有我,别人会生活得更好”等言语

  • 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或开自杀的玩笑

  • 说出自己拟定的自杀计划

  • 不寻常地与亲朋告别

  • 向人打听自杀地点以及 如何获得 自杀工具


图/ pexels


2.行为信号

  • 频繁出现意外

  • 仪容改变

  • 性格改变

  • 避开朋友或亲人,不想与人沟通或希望独处

  • 在能自杀的场所徘徊

  • 慢性疾病无明显改善,突然拒绝接受治疗,要求出院,与亲友、病友、医护人员告别

  • 安排后事

  • 曾有自杀未遂的行为


图/ pexels


3.情绪信号

  • 情绪反复不定、波动较大

  • 焦虑:担心、害怕、 情绪强烈 或睡眠模式改变

  • 受困:感觉没有办法脱离困境

  • 绝望:表情变得淡漠

  • 愤怒

  • 冲动

  • 心境改变


4.负性生活事件信号

负性生活事件是指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负性生活事件对人具有威胁性,会造成较明显和较持久的消极情绪体验, 对身心健康的损害更大。


从心理学意义上讲, 这是一种情感隔离的状态,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而没有一个合适的发泄渠道,往往会引起更多的心理障碍或身心疾病,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自杀。


图/ pexels



如何对他人 进行 自杀危机干预?

自杀是一个复杂而痛苦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努力,向想要自杀的Ta及时伸出援手,从而降低自杀风险,防止类似的悲剧发 生。

1.如果你是Ta的家长

家长应该 多关心和陪伴孩子, 提高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学会真诚地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孩子的世界。

比如说向你的孩子询问他们在学校和日常生活当中的情感状况,问问他们在学校是否过得开心,跟朋友相处的如何, 而非仅仅是关注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业成绩和表现。

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你要 让孩子知道你在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面对, 而不是对他们的负面情绪视而不见。

图/ pexels


另外, 可以多问一些开放式问题,这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他们当前的困境, 也可以帮助他们看到那些令他们深感沮丧的选择。

比如“当你想不到任何办法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困难时,你会怎么做”或者“当你感觉到难过的时候,你会找谁倾诉”等等。

如果孩子目前的状况迫在眉睫,请立即带他们去到医疗诊所,寻求专业的帮助。 同时,在这过程当中确保他们无法获得危险物品。

图/ pexels


2.如果你是Ta的朋友

一些想要自杀的人或许不愿意与父母言说痛苦,但愿意对朋友敞开心扉。

如果你发现他们的心理状态有些异常, 不用害怕,直接询问,你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担忧。

比如你可以说:

“你看起来很丧,我很担心你。你会有结束生命的想法吗?”

“你是不是感觉很糟糕,以至于想自杀?”

图/ pexels


如果Ta没有这种想法,一句询问也不会把自杀想法植入在Ta的脑中;但如果Ta真的在考虑自杀,那么你的关心对于Ta来说无异于救命稻草。

如果你的朋友向你表达了自杀念头, 你要保持冷静, 不要表现得很震惊,这会拉开你与Ta之间的距 离。
你可以让他们倾诉自己的感受, 认可他们表露出的情感。这些 是倾听中可以采纳的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
  • 找一个私密的空间,让Ta有充足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

  • 告诉对方你注意到了Ta行为上的变化

  • 认真地、不加评判地倾听

  • 不要做出不切实际或无法兑现的承诺

  • 告诉Ta:你很重要,我很关心你,我愿意陪着你


图/ pexels


以下是你可以采取的一些具体方法:

  • 与Ta一起讨论接下来要采取什么行动,一起列出可以寻求帮助的人的名单

  • 不要承诺会永远替Ta保密: 处理自杀是一件困难的事,我们很难独自完成

  • 尽量不要让其独处,让Ta的亲人和朋友参与到支持和干预行动中,比如:一起劝说Ta去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参与的人越多,安全性越高

  • 如果Ta已经在接受心理咨询,让Ta的咨询师知道自杀想法也很重要

  • 鼓励Ta向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图/ pexels


3.如果你是Ta的老师

自杀并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社会问题—— 这是教育和支持系统缺失的问题。

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24小时求助专线, 进行各种形式的生命教育,定期筛检抑郁症及可能有自杀念头及行为的学生。

图/ pexels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