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说:“人的一生有三次长大,第一次是发现自己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第二次是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明知道无能为力,但还是要努力争取的时候。”
第一次发现自己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说明自己曾经误以为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这个原因不难理解。
小时候,我们身边都是自己人,大家都在意、关心和疼爱你。在他们的眼里,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要不怎么说;“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对于某个人,你是他的整个世界。”
但我们终究有一天会长大,会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会走向陌生人世界,会经受社会的毒打,丛林世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有一天当我们被这个世界抛弃,连一声再见都没有。
在那个世界里没人惯着你,也没人站在你的立场去想问题,更没人在意你的一举一动,你成了一个看不见的人。谁还不是宝宝啊,凭什么要关心你?你谁呀?你的喜怒哀乐甚至生死存亡都不重要。哪天不死人呢,你就算死了,别人也未必会有一滴泪。
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大家都太忙了,况且你不也一样吗?你也未必会为一个陌生人离去流下泪水。
你不特别,你就是路人一枚。大家都是普通人,你不在意别人,别人也不在意你。更重要的是,别人不在意你,并非有意忽视你、轻视你、打压你,而只是觉得没必要,你不要高抬自己,你还不值得被打压。
如果我们早早认识到这一点,不需要二舅,我们自己就能治好精神内耗。
连韩寒如此桀骜不驯之人,也幡然悔悟之后,竟然写出了《平凡之路》。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
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
才是唯一的答案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有一张沾满泥土的脸,意识到自己的平凡,并且学会享受平凡,才是人生的必修课。没有神的光环,只能握紧手中的平凡。
第二次是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无能为力的时候。
年轻时,老师和家长教育我们,只要努力,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就算你很笨很拙也没关系。
乌龟和兔子赛跑,乌龟最终笑到了最后。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勤劳一分才。
但问题是,如果那个兔子中途不睡觉呢?乌龟怎么和兔子比呢?如果我们不是鸟儿而是虫儿呢?我们早起不正好被鸟儿吃掉了吗?如果那个聪明的人也和我们一样勤劳呢?我们该咋整?
老祖宗又告诉我们,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但现实是,我们经历了昨天的磨难,明天还有更大的磨难。纨绔子弟即便不是伟男,也有伟男的光环。他们往往目光远大,见识超群,他们的起点很可能就是我们的天花板。
很多人认为这些激励我们的话是毒鸡汤,其实不是,恰恰是先哲的悲悯,是对我们的慈悲和爱,让我们还有一线希望。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无论你怎么努力,终究还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因为人与人的差距和人与一头猪的差距一样大。这种差距不光因为后天努力,还有天赋、家庭、机遇等等造成的。
你会激励自己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有人一出生就在罗马。但我们也可以想,他们一出生就在罗马,他们失去了走向罗马的那一条条道。这一条条走向罗马的血迹斑斑的道,就是我们的竞争力。
甚至连上帝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比如,我们问上帝,他能不能制造一块他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
上帝如果能,这块石头他就搬不动,对这块石头他就无能为力。上帝如果不能,他在制造这块搬不动的石头上也就无能为力。
况且还有简爱所说,有一天我们会一样站在坟墓面前,我们所有人都无能为力,但也是最后的平等。
第三次是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为什么明知无能为力还是会尽力争取?因为我们是人,人虽然是一根苇草,但却是有思想的苇草,有自己生而为人的尊严。
人不能向没有努力的事情投降。《老人与海》中,无数条鲨鱼抢夺挂在船尾的大马林鱼,圣地亚哥老人一直和鲨鱼搏斗,但嗜血的鲨鱼太多了,老人最终还是无能为力。但老人却喊出了令全人类振奋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这就是人的倔强。
罗曼·罗兰曾经讨论过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他在《米开朗琪罗传》中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真正的英雄并不是那些没有经历过挫折和痛苦的人,而是那些在面对生活的真相时,依然能够保持热爱和勇气的人。圣地亚哥老人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