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研究
发布经济学研究会议信息、经济学研究前沿进展信息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新闻网  ·  价格大跳水,有人3天立省7000元!很多人忍 ... ·  15 小时前  
南方新闻网  ·  价格大跳水,有人3天立省7000元!很多人忍 ... ·  15 小时前  
南京新闻  ·  南京地铁发布出行提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研究

严成樑等:环境目标责任制、环境治理与内生经济增长

经济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8-29 11:48

正文



文章标题:

环境目标责任制、环境治理与内生经济增长

作者及单位:

严成樑、 赵扶扬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牛欢,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本文引用格式:

严成樑、赵扶扬、牛欢,2024:《环境目标责任制、环境治理与内生经济增长》,《经济研究》第4期。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下载本刊自创刊以来登载的所有论文


//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逐步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约束过渡到环境质量约束,目前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制度模型化,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框架下构建包含环境目标责任制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环境目标责任制对地方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家庭行为的影响,以及经济主体行为变化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环境治理制度对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环境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研究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制度对环境质量、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是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主要内容和结论


环境目标责任制促使地方官员通过提高环境规制力度和增加环境保护支出来完成中央政府制定的环境目标,环境目标责任越高,反映中央对环境质量越重视。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环境目标责任制的经济增长模型,环境目标责任制的成效取决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激励约束制度的调整,激励约束结构的变化改变了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数,从而改变了地方政府对公共资源的配置,并会深刻影响经济发展。本文研究发现,环境目标责任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取决于其对环境质量的促进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抑制效应以及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支出效应的对比。适度的环境目标责任制能够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技术创新,提升社会福利水平;而过低或过高的环境目标责任则会使得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环境目标责任制对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的影响均呈倒U型。
本文可能的创新和贡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将中国特色的环境目标责任制模型化,分析了环境目标责任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影响的传导机制,这为理解中国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第二,丰富了环境目标责任制对地方政府行为影响的研究。环境目标责任制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是本文强调的关键机制。在本文的模型中,不仅考察地方政府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之间的权衡,而且考察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内部在环境治理支出和科技创新支出方面的权衡。在考虑两种生产性支出的情形下,环境目标责任制通过挤出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支出抑制经济增长。第三,提出环境目标责任制适度上升可以使得环境质量改善和技术创新速度提升。若环境目标责任制设置过高,尽管可以促进环境质量提升,但会对技术创新造成负面影响,环境目标责任制对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影响存在权衡。第四,发现社会福利目标对应的环境目标责任制高于经济增长率目标对应的环境目标责任制,这说明从改善社会福利的角度考虑,应该执行较为严格的环境目标责任制。中央政府目标从经济增长目标调整为社会福利目标对应的经济增长率的降幅很小。
//
政策启示和建议


第一,完善地方官员多元化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一方面,构建包含大气、水、土壤、新型污染物、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等多指标的环境目标责任体系,增加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度的考核,通过中央环保督察、约谈、专项资金等政治和经济激励压实环境目标责任制。探索上级纵向评价、同级横向评价、社会公众评价“三位一体”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保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可信。另一方面,实施差异化环境目标责任制。中央政府根据各主体功能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差异化的环境目标责任制,而不是采取“一刀切”政策。
第二,促进环境政策和创新政策相结合,协同推动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具体包括:在开源方面,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拓宽环境保护和研发创新投融资渠道。在节流方面,通过财政补贴矫正环保和创新方面的市场失灵,统筹协调各部门的补贴政策,规避重复交叉补贴以降低政策成本。在增效方面,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加大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降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规避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同时,建立稳定的绿色研发投入财政补贴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绿色研发投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