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槽边往事》更新了以下篇目:
-
《
2017年元月写字总结
》
-
《
家里的蔬菜汤
》
-
《
那些民谣里的城市
》
-
《
当亲友变成了丧尸,记得要跑
》
-
《
放长一线看星爷
》
-
《
指定阅读:班农的世界观
》
-
《
我和空气净化器的前生今世
》
-
《
给一位小朋友的书单
》
-
《
野味之味
》
-
《
情人节广告:谈恋爱要讲道理
》
-
《
又取得一项微小的成就
》
-
《
一部“假”电视剧的诞生
》
-
《
我发明的“晒娃有风险”概念
》
-
《
裸奔入海
》
-
《
那些朋友圈干干净净的人
》
-
《<
爱乐之城>观后
》
-
《
技术男的毛病
》
-
《
读者情绪可以控制么
》
-
《
微信诞生以来最尴尬的一刻
》
-
《
有缺点的朋友
》
-
《
能坚持一两件事情就足够了
》
由于不是闰年,2017年2月只有28天,一共更新了21篇文字,其中包括一篇广告。大部分篇目都已经过了10万+,所以没有超过的几篇反而显得很珍贵。让我们再看一下,究竟是什么文章那么鬼憎神厌:
《
家里的蔬菜汤
》80125
《
指定阅读:班农的世界观
》85738
《
读者情绪可以控制么
》57600
《
有缺点的朋友
》95302
《家里的蔬菜汤》是我写美食文章以来的滑铁卢,创造了历史新低。可以想见人们对汤的厌烦之情,也可以想见一碗好汤是多么难得。对于许多人家而言,所谓汤就是白水煮蔬菜,再加一勺酱油,的确是地狱级的黑暗料理。现在生活水准提升了,有机会还是请多研究一下蔬菜汤的做法,给自己家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童年,培养起对蔬菜正确的情感。
这个国家的胖子实在是太多了!救救孩子!
《班农的世界观》原本是要刊发在《得到》,但是最终还是选择发布在了公众号里。说实话,这个阅读量还是超乎了我的预料。原本我觉得能有5万人愿意了解一下川普的军师就算是不错了,没有想到,竟然超出了那么多。深度阅读的需求从来都存在,问题是缺乏好的推介和引导。
《读者情绪可以控制么》是本月阅读数最低的一篇文章,让我以为春节又开始了,人都忙着过节呢。主要原因是发布时间太晚,周日的晚上23:00,大家为了周一上班上学,估计早已经上床。谁愿意在临睡前看一篇论述性的文字呢?如果改一下标题,可能效果会截然相反:《怎样用文字控制读者情绪》估计愿意读的人就多了。但是,我就要23点发,我就想用这个标题。
今天,我推荐过的《人生不过如此》(微信号:nana-boston)发布了一篇文章:《每天推送内容,是一件难事吗》,刚好和我最近的那篇《
能坚持一两件事情就足够了
》有关。NANA认为持续提供内容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很快就会难以为续,而自己好容易写出来的内容则少有人愿意认真去读。
其实,NANA已经看见了答案。在这篇纯粹个人角度,带有强烈情绪表达的文章,发布出来没有几个小时已经有1500人阅读,90人点赞,比她其它的文章增速都快了N倍。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她过去的文章都是用一个作家的口吻在写文章,这一篇《每天推送内容,是一件难事吗》是纯粹的个人口吻,是一个真实的,具体的,名字叫NANA的波士顿华人写的文章。
我说过N次了:在微信的体系里,只存在个人,不存在机构。你的对话列表里都是一个个活人,你的朋友,你的同事。为什么到了公众号订阅列表里,微信用户就会开始期待媒体,期待机构,而不是期待具体的人了呢?公众号文章的写作方法有很多,那都是手法上的区别。核心的要素并没有任何区别:
你要表现得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大活人。
为什么许多90后小朋友的微信公众号文章里充斥了各种表情包?而且文章没有段落,只有行?因为他们在模仿微信对话的形态,表情包会强烈提醒读者自己是个活人,同时,也对同类释放出吸引的信号。看这样的文章,不觉得是文章,这是他们想要的效果,他们想让读者感觉到是在和自己聊天。既然是聊天的话,打开文章就没有那么大心理压力。因为不是在阅读,而是在和一个熟人聊天。
回到NANA的问题上来,我在刚开始写公众号的时候,并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如果往前翻一下,会发现我最早的时候只是每天发张有趣的图,有时候发一小段话,甚至只是一段语音。当然,那时候读者本身就不多,看到这样的内容会走掉很多。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很简单:
1、我不知道我能更新多久,我也不确信当时在微信发长文是否会受到欢迎。但是,我本能地觉得:我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比文章更为重要。在早期,没有多少人知道我是谁,这里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
2、通过那些零散的消息,能够留下来的,说明他们接受我的审美,接受了我的人设。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你应该写给懂你的人,写给欣赏你的人。这些人不会计较你是写长文还是写一句话,还是发一句语音。你得培养起这样一批读者,这样在写作的时候,你会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是在写给怎样的一群人。想到是他们的时候,心中温柔泛起,文章要好写很多,而且写出来的效果也会好很多。
3、不喜欢这样形式的读者走就走吧,部分未来还会回来。大部分本身就不是你的读者,留在这个完全是个误会,要争取尽快驱逐他们离开。因为不合适的人留在账号里,有时候只是看看他们的留言都会败坏心情,觉得自己是疯了,为什么要认认真真写文章,提供给这些神头鬼脸、不知所谓的东西。所以,取关并不重要。我本身就是非常极端的例子,许多人被我直接骂走了,而有一天想明白再回来的人,赶都赶不走。
4、微信公众号是一个“窝”的概念。写作内容在一开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营造这种窝的感觉,确保窝里都是“自己人”。当作者越来越确定是自己人的时候,自然会尝试着多说一点,写长一点。于是,这里构成一个正向循环,卷积起有类似价值观和审美的人群。每日坚持更新这是个伪问题,没有人要求微信公众号作者每天更新,读者要求的并不是量---而是要听自己人的声音,且无论这种声音是什么形态。
5、作者是个怎样的人,最后吸引过来的就是怎样的人。作者平常在干什么,在公众号里干什么就好了。比如说NANA自己是个摄影爱好者,那就发自己拍的照片就好。偶尔写一点图文,发一点语音。因为,拍摄就是作者观察世界,表达自我的方式,那么,你就应该用你熟悉的方式在微信公众号表达。就像是我,什么时候我都可以写2000字,那就写字好了。而我每次拍照片,得到的都是嘲笑,那就少发一点和菜头摄影作品。
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章不需要坚持,但要想明白为什么发,发给谁,以及发什么。这篇文章可以和《
2017年元月写字总结
》对比参照来看,前前后后看起来,我差不多已经写成了一个公众号写作教程,可以收费开课了,阿门!
题图摄影:
Michael Drummond
图片授权基于:
CC0协议
槽边往事
和菜头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