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本学术平台旨在发布历史学、金石学、民族学、文字学等学术资源,包括书讯、期刊目次以及重要论文等,打造覆盖港台、日本、韩国的学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辞书研究》2025年第2期目录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 公众号  ·  · 2025-03-20 09:1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5年第2期摘要




语文辞书负面义词语的处理策略——《新华字典》收词、立义、配例的经验借鉴
张博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

摘  要: 统观《新华字典》收词、立义与配例,可见其处理负面义词语的三大策略:1)遵循客观性原则,不避负面义词语;2)体现教育功能,用配例表警示禁止;3)注重导向作用,抑“负”扬“正”。这些处理策略既有助于青少年全面了解社会现实,丰富认知经验,又有利于适当消解或避免不良联想或不良价值导向,符合青少年用户的认知特点。不仅为编纂面向青少年用户的学生辞书提供了科学的经验借鉴,也可为中小学语文词汇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新华字典》;负面义词语;收词;立义;配例;





比喻义的一种特殊释义模式——“比喻……”与“像……”共现释义模式
王迎春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书编纂研究中心

摘  要: “比喻……”与“像……”共现释义模式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比喻义的一种特殊释义模式,文章以比喻义的引申具有层次性为理论基础,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比喻义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发现,“比喻……”与“像……”共现释义模式用于解释双层比喻义。共现释义模式分为“比喻……,像……”和“像……,比喻……”两种类型,其中后者能够体现出比喻义的引申脉络,应该优先选用。

关键词: 比喻义;层次性;共现释义模式;《现代汉语词典》;





《辞海》科技条目修订要点刍议——以第七版物理学科为例
彭江杰
上海辞书出版社

摘  要: 文章以第七版物理学科为例,从词目、释文两大块面阐述了《辞海》科技条目修订中应把握的一些要点。词目修订,涉及删旧、增新、补漏、查重、定名等方面;释文修订,从规范性(科学上的规范、《辞海》体例规范)、准确性(言必有据、合乎实际、合乎逻辑、力求新颖)、完整性(力戒信息贫乏、避免信息缺漏、防止以偏概全)、简明性(不引申议论、不说空话套话、不重复累赘、避免信息赘余)等方面不断打磨,以持续提高《辞海》质量。

关键词: 《辞海》;科技条目;词目修订;释文修订;





学习词典四元主体交际模式
陈贤德

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摘  要: 雍和明所提出的“词典交际模式”揭示了词典编纂交际性的本质特征,但该理论模式具有宏观性、高度概括性,未能彰显词典具体类别特征。随着词典学研究中类型学意识凸显,词典学理论构建也应具有类型学特点。学习词典目前存在较严重的研究主体混乱、不明确的问题,亟待理论引导解决。文章基于利益者相关理论、纽科姆均衡模式构建出“学习词典四元主体交际模式”,该模式视与学习词典相关的编纂、研究、使用等环节为编者、语言学习者、研究者、教师之间的交际互动过程。除上述理论依据外,学习词典的四元主体之间确存在“内向交际”及“外向交际”的现实理据。最后,文章以词典评价为例,探讨学习词典四元主体交际模式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学习词典;四元主体交际模式;利益者相关理论;纽科姆均衡模式;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学习词典研究可视化分析
董静文 于屏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中北京大学中文核心、CSSCI、CSCD三类期刊为封闭域,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我国学习词典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学习词典,尤其是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在国内词典研究中占比较低;(2)学习词典研究整体呈倒U形趋势,研究高峰期为2008年至2014年;(3)宏观层面的学习词典研究较少,微观层面的研究集中在释义和例证上,研究的系统性弱;(4)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语料库”和“融媒体”,“融媒体”的热度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持续保持高涨。基于以上发现,研究认为,学习词典尤其是汉语单语学习词典的理论研究需加强,词典编纂与现代技术发展的结合应加大,词典语料库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CiteSpace;学习词典;可视化分析;语料库;融媒体;





略论辞书体例在辞书维权中的运用
蒋丽纳
上海辞书出版社

摘  要: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书,被誉为我国辞书史上的里程碑。文章发现多个网站向用户提供了大量与《汉语大词典》词条相同或构成实质性相似的内容,侵犯了《汉语大词典》的著作权。文章就维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辞书体例的角度分析网络词条与《汉语大词典》相应词条的异同,证明《汉语大词典》的独创性,论述辞书体例在辞书维权中的作用。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辞书;体例;著作权;数字化;






华南语言接触的语词借用模式

龙国贻 1 潘悟云 2

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2.复旦大学

摘  要: 语言接触有两种语词借用模式。第一种模式,源语有绝对的文化强势,同时借语人员分批陆续进入,因不可能形成独立的语言社区,于是借语就被源语所替换,如上海话和温州话的源语。第二种模式,借语居民如有相当多的人数,甚至比源语人数更多,因借语人员会造成与源语不一样的语言社团和特有的借语音系,于是借词的读音会替换为借语音系中的读音,这就造成了混合语。东南方言往往是非汉语居民向汉语借词,从而形成混合语。

关键词: 语言接触;源词与借词;语言替换;语言混合;





“好V”的构式化及其生成机制
宋增文  万晓丽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摘  要: 汉语中“好V”具有构式化的倾向,包含了同形的词汇构式和语法构式。根据“好”语义的不同可将“好V”分为三类,它们都表达[+主观高程度评价]义。“好V”构式中构件“好”具有主观高量级义,V具有指称性和单音节倾向。构件“好”的语义特征对整体构式义起到了决定作用,体现出构件对构式的反制约。在“好V”生成和扩展过程中,词汇压制和类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好V”;构式化;构件特征;反制约;机制;




“毕竟”的情感预期识解分析
干薇 1 陈振宇 2
1.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外国语学院  2.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摘  要: “毕竟”句语序具有可变性,无论“毕竟”在前件还是后件,“毕竟”的时间预期、语气预期合力激发情感预期,在时间与语气预期叠加的同时,情感预期逐渐凸显,使得“毕竟”增加了被识解的可能。“毕竟”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表现出并行且非常规递进的关系,并与前句或者后句形成了顺势或逆势、错位或依序的关系,说明了情感预期对语句功能效果的重要性。

关键词: 毕竟;预期;赋予;情感;





“尴尬”考
俞理明 1 宋雨涵 2
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乐山师范学院文新学院

摘  要: “尴尬”的两个基本义有不同的来源,表示“行不正”义的仅见于汉代以来的工具书记载,表示“物不中”等义的始见于宋代,沿用至今,是“间界”形变所致。“间界”有“半间半界”“半间不界”“不间不界”等形式,“间界”形变为“监界”和“尴尬”则有了相应的“半尴不尬”“不尴不尬”,以及由“不尴不尬”简略而来,跟“尴尬”同义的“不尴尬”。

关键词: 尴尬;间界;词义阻断;借形递变;复合词的联绵化;





“聊”的“闲谈”义来源探析——兼论“聊”与“谈”的竞争与分工
郝璐杰  陈昌来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摘  要: “聊”的“闲谈”义有两种可能的来源:来自元明时期的词语“撩嘴”,或是来自满语表示“谈论”义的动词leolembi。表示“闲谈”义的“聊”从晚清民国时期开始在口语中逐渐替代了“谈”。

关键词: “聊”;“闲谈”义;满语;北京话;同义词竞争;




从《世说新语》的两例“伊”说开去
鲁亚虹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文学院

摘  要: 陈默、蒋宗许《“伊讵可以形色加人不”间诂》一文认为《世说新语》“伊讵可以形色加人不”(《方正》54)与“汝兄自不如伊”(《品藻》64)中的“伊”都是第二人称代词。文章对此提出商榷意见,认为这两例仍是第三人称代词。文章还指出:一些论著中提到的“伊”做第二人称的唐代用例都不可靠,可靠的早期用例仍见于宋金元戏曲。

关键词: 世说新语;伊;第三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





近代汉语辞书所收条件连词“如何”商榷
陈思
南开大学文学院

摘  要: 近代汉语多部词典认为疑问代词“如何”另有条件连词用法,义为“如果”。文章核查相关语言事实,依据能否删略、位置关系、平行句式、时制特征、全文体例等五条标准证明各词典所收条件连词“如何”仍为疑问代词。理论上,特指疑问代词到条件连词的演变缺乏词汇系统支撑和类型学依据,也表明“如何”难以产生条件连词用法。词义的误解往往由多种原因所致,今后的虚词研究和词典编纂应重视版本对勘、上下文语境和语法形式标准。

关键词: 近代汉语;条件连词;疑问代词;如何;




“视”和“见”
刘钊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摘  要: 《说文解字·见部》:“视,瞻也。从见、示。■,古文视;■,亦古文视。”其中的“从见、示”小徐本作“从见,示声。”《说文解字·见部》:“见,视也。从儿从目。”从商代到汉代的“视”字形体作如下之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