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arine Sedimentology
从沉积学的视角认识海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优秀网页设计  ·  Deepseek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这4份 ... ·  19 小时前  
字体设计  ·  Ai绘画正在占领视觉,火爆全球的Deepse ... ·  2 天前  
清单  ·  开工大吉,收下这 6 件转运好物! ·  3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AI工具丨AI头像生成神器,定制专属情人节微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arine Sedimentology

GCA:马来半岛河流-河口-巽他陆架的有机碳降解与埋藏过程

Marine Sedimentology  · 公众号  ·  · 2024-11-21 00:00

主要观点总结

国际地学知名期刊发表了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韦兵兵博士及其团队关于陆源有机碳在马来半岛河口及其邻近的巽他陆架区的沉积命运的研究。该研究揭示了热带山溪小河每年将大量陆源有机碳输送至海洋,但其埋藏速率和效率偏低。研究应用了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进行分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成果概述

研究利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指标,揭示了陆源有机碳在马来半岛河口及其邻近的巽他陆架区的沉积命运,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观点2: 研究区域特点

热带山溪小河每年将大量沉积物和陆源颗粒有机碳输送至海洋,但陆源有机碳的埋藏速率和效率偏低,与其输入通量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观点3: 研究方法

研究应用了包括总有机碳 13 C组成在内的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指标来分析河流、河口和邻近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陆源有机碳比例和含量。

关键观点4: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河流、河口和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陆源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邻近陆架区的陆源有机碳埋藏速率极低,可能与其在输送过程中的快速降解有关。

关键观点5: 研究团队及合作

第一作者为韦兵兵博士,合作者包括国内外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委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正文


近日,国际地学知名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发表了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韦兵兵博士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River mouths are hotspots for terrestrial organic carbon burial on the Sunda Shelf: Implications for tropical coastal carbon sequestration”。该研究利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指标,揭示了陆源有机碳在马来半岛河口及其邻近的巽他陆架区的沉积命运。

由于流域的强烈侵蚀和丰富植被,热带山溪小河每年将大量沉积物和陆源颗粒有机碳输送至海洋。如果这些陆源有机碳能够被有效埋藏,它们将构成重要的大气二氧化碳“汇”,对于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显著影响。然而,目前对这些陆源有机碳在陆架区的埋藏速率和效率仍缺乏深入研究。已有研究表明,在热带山溪小河主导的陆架区,陆源有机碳的整体埋藏速率和效率偏低,与其较大的输入通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图1:研究区地形、洋流及采样站位分布


为深入探讨这一问题,该研究应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包括总有机碳 13 C组成、基于GDGT的BIT、#rings tetra 和ΣIIIa/ΣIIa指标,以及基于长链二醇的%C 32 1,15-diol指标),分析了河流、河口和邻近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陆源有机碳比例和含量。结果表明,总有机碳 13 C组成和陆源有机碳指标在河流和近岸陆架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总有机碳 13 C的端元模型计算表明,河流、河口和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陆源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4 wt.%、0.8 wt.%和0.05 wt.%,存在显著差异。


图2:研究区各类地球化学指标结果


相比于河流和河口,邻近陆架区极低的陆源有机碳含量与有限的陆源沉积物输送有关,这一过程受到局部水动力和矿物快速絮凝等物理过程的控制。这些物理过程导致河口区域的陆源沉积物(11.5 ± 2.1 kg m −2 yr −1 )和陆源有机碳(99.2 ± 29.0 g m −2 yr −1 )埋藏速率都很高,甚至接近全球主要大河河口的水平。然而,在邻近陆架区,陆源有机碳的埋藏速率极低(0.1–0.5 g m −2 yr −1 ),可能反映在其向外输送过程中发生了快速降解,导致该区域的陆源有机碳埋藏效率(18.2%)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

图3:研究区粒度和沉积速率分布(a)以及不同区域的划分(b)



表1:研究区内不同区域陆源有机碳的埋藏速率和通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