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诺辉
改变生命的轨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扬州晚报  ·  王楚钦、王曼昱,夺冠! ·  22 小时前  
扬州晚报  ·  王楚钦、王曼昱,夺冠! ·  22 小时前  
惠济发布  ·  “冰雪”活动,开赛启幕! ·  昨天  
沈阳地铁报  ·  突发!举重冠军被杠铃压脖身亡 ·  3 天前  
南昌晚报  ·  突发!举重冠军被杠铃压脖身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诺辉

肠癌被误诊成痔疮!这个检查方法要警惕

诺辉  · 公众号  ·  · 2024-05-22 11:00

正文

重庆的张先生查出早期肠癌的故事有点曲折,但凡里面有一环出错,结局就会全然不同。
01
一次误诊经历

故事的最开始,是张先生在2022年3月份发现, 大便中带了血丝。

“很偶尔,我就去中医院找了个主任看。他说我是痔疮,我不太信,因为我自己很清楚,没有痔疮。他开的药我没用就扔了。”

70岁的张先生曾在部队工作过30多年,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后来搞临床医生教学和人员管理。
后来他又去做了一个肛门镜,“医生很年轻,也没有发现问题。”
由于没有任何其他的不适,张先生没有再做进一步的检查。直到同年5月份,单位给老干部们安排了体检,他在胃肠套餐里选了肠道检测。
02
一个不想做的检查

“刚开始我也不是很想做,就是看体检的小姑娘动员大伙这么辛苦,想着是同行,就过去做了一个。”

虽然有做的想法了,但实际操作的时候,张先生又遇到了现实的“麻烦”:“拉不出来!”

“但体检的小姑娘很负责,一再劝我,又给我端咖啡又给我整吃的,陪我到厕所门口,我这才顺利完成取样。”

检测四五天后,张先生接到电话,显示结果阳性。

03
肠癌“早早期”,不用化疗

“我也没有特别紧张,还是相信现在的医学发展,去做了肠镜,的确有问题, 很早,甚至还没到肠癌一期 。”

6月份,张先生在陆军军医大学做了手术治疗,由于发现及时, “不需要吃任何药 ,刚开始消化有点影响,可能和年纪大了有关系, 现在马上要满2年了,恢复得很好。 ”张先生开心道。

事后张先生表示, 其实自己在检测之前上腹发胀 ,因为有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史,他一直以为是老毛病发作了,没当回事,“现在做完肠镜后再想起来,很可能就是癌前的一些初期症状。”

“做了这个检查以后我才做的肠镜,要不然我不会做肠镜的,”据他介绍,单位目前一共发现了两例早期肠癌,除了他自己,还有一例是位女同志。

04
“平均年龄45-55岁,最小的26岁”

肠癌的发病率,比你想象的更高。

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1] ,报告显示:中国肠癌发病率仍呈不断上升趋势,已经跃居癌症发病谱的第2位,仅次于肺癌。

从发病年龄来看, 中国男性和女性肠癌发病率在40岁后呈明显上升趋势 ,75 ~ 79岁达到顶峰,男性肠癌总世标发病率为女性的1 .48倍。 平均发病年龄为59.3岁,比全球平均确诊年龄更早(68.8岁) [11]
“我在的那个医院有60多张病床,全都住满了,我这个年龄的比较少,大部分是45-55岁的,还有两个年轻人,一个26岁一个28岁,都是直肠癌多。”张先生补充道。
根据肿瘤发病部位划分,中国结直肠癌发病部位以直肠癌为主。然而,近年来,中国结肠癌患者比例不断增加,直肠癌患者比例逐渐下降。

最新国家癌症统计数据 [12-13] 表明,在中国肠癌病例中结肠癌发病率约占50.2%,直肠癌发病率略低于结肠癌,占49.8%。

据了解,张先生的肿物就位于更高的结肠位置,因此很难通过肛门指检或肛门镜发现,容易被漏诊;定期体检有助及早发现肠癌甚至癌前病变,具体的筛查手段和频率可以点击文末推荐阅读。
05
“改变这些习惯,降低发病风险”

除了年龄,肠癌的发生风险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样密切相关。
“别人是专挑瘦肉吃,我是专挑肥肉吃!” 张先生说,年轻的时候在部队工作忙,好多事情需要操心,有时候吃饭也不规律,还会喝点酒解压。
这些压力和小爱好,其实都会增加肠癌的风险:

爱吃肉: 红肉和加工肉类可能直接导致肠癌的发生,每天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量每增加100 g,罹患肠癌的风险将增加12% [2]

压力大: 一项长达21年纳入61 563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 [3] 提示,长时间较高的心理压力水平和直肠癌发病率显著相关,在压力情况下,受损的免疫系统可能助长肿瘤免疫逃逸,进而促使肠癌的发生 [4]

喝酒: 任何类型的乙醇饮料中,乙醇都是明确的肠癌危险因素。已有研究 [5] 表明,即使是少量饮酒(每天≤1杯乙醇饮料),也会显著增加肠癌的发生风险。乙醇的致癌作用可能和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乙醛有关 [6]

肥胖: 是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在结肠癌患者中尤其明显 [7] 。研究 [8-9] 发现,肥胖个体(BMI≥25 kg/m 2 )患肠癌的风险较体重正常个体明显升高,且随着BMI的增加,肠癌的发生风险也逐渐增加。

现有证据 [10] 表明,膳食纤维、全谷物及乳制品的摄入可降低肠癌的发生风险,膳食纤维,特别是不溶性纤维,可通过减少粪便运输时间和增加粪便的体积进而减少结直肠上皮细胞对肠道内致癌物质的暴露。

此外,适当锻炼,避免久坐。有规律的适当体力活动、适当控制热量摄入,避免肥胖、戒烟、戒酒等都有利于预防肠癌。

参考来源:
1.ZHENG R S, ZHANG S W, ZENG H M,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J]. J Natl Cancer Cent, 2022,2(1): 1-9.

2.VIEIRA A R, ABAR L, CHAN D S M, et al. Foods and beverages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an update of the evidence of

the WCRF-AICR Continuous Update Project[J]. Ann Oncol,2017, 28(8): 1788-1802.

3.KIKUCHI N, NISHIYAMA T, SAWADA T, et al. Perceived stress and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the Japan collaborative cohort study[J]. Sci Rep, 2017, 7: 40363.

4.TILG H, ADOLPH T E, GERNER R R, et al.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colorectal cancer[J].Cancer Cell, 2018, 33(6):954-964.

5.CHOI Y J, MYUNG S K, LEE J H. Light alcohol drinking and risk of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J]. Cancer Res Treat, 2018, 50(2): 474-487.

6.GIOVANNUCCI E. Alcohol, one-carbon metabolism, and colorectal cancer: recent insights from molecular studies[J].J Nutr, 2004, 134(9): 2475S-2481S.

7.RENEHAN A G, TYSON M, EGGER M, et al. Body-mass index and incidence of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J]. Lancet,2008, 371(9612): 569-578.

8.LI H, BOAKYE D, CHEN X, et al. Association of body mass index with risk of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m J Gastroenterol, 2021,116(11): 2173-2183.

9.LIU P H, WU K, NG K, et al. Association of obesity with risk of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 among women[J]. JAMA Oncol, 2019, 5(1): 37-44.

10.HOLSCHER H D. Dietary fiber and prebiotics and the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ta[J]. Gut Microbes, 2017, 8(2):172-184.

11.SHI J F, WANG L, RAN J C,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medical service utilization, and expenditure for colorectal cancer in China, 2005 to 2014: overall design and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epidemiologic survey[J]. Cancer, 2021, 127(11): 1880-1893.
12.王锡山. 从中美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看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的重要性[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1, 10(1):26-3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