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掌阅读书
引领品质阅读,精彩不可错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掌阅读书

《奇葩说》邱晨自曝患癌症:关于活着,死亡才是最好的教育

掌阅读书  · 公众号  · 杂志  · 2018-12-18 17: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 蓝字 关注 回复“ 代金券 ”领 9000阅饼


“人不应当害怕死亡,他所应害怕的是未曾真正地生活。”而真正地生活,它叫“向死而生”。


作者 | 七天路过

来源 | 天天成长研习社(ID:taocituzi77)


你好,肿瘤君


《奇葩说》有一期的话题是:能看到别人的死亡时间,该告诉他们吗?”


邱晨在站起来辩论的时候,说了自己的故事,她说手机上有一个倒计时,219天前,她在上面写下5个字:你好,肿瘤君。


今年3月14日,邱晨确诊甲状腺恶性肿瘤。在接受治疗后,她的脖子上留下了一道很长的疤,别人问她怎么回事,她轻松地说,“换了个头”。但知道真相的人都笑不出来,她说连自己开玩笑,同事们都不笑了。


她在知道结果的一个小时内,做了自己想到的所有该做的事。

“我清晰地记得拿着医生的诊断书,从诊室的门口走到医院门口,再走到我上车的地方,从医院回家的一个多小时路程里我都干了什么样的事情。


我联系了做手术的医院,我查了手术前后应该注意什么事情,我跟家人朋友商量了手术安排,跟工作伙伴交接了所有的工作。我甚至没有忘记跟我的健身教练请假,说要暂停我的训练。一个多小时,满满当当全干了。


我记得我当天晚上回到家还做了两件事情。认真地跟我的团队写了一封信,交代了病情。第二天参加了公司读书分享比赛,做了十几页的PPT,还拿了第一。”

虽然现在听她这段陈述的时候,感觉很有规划,但或许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这需要多坚强。


在与癌症擦肩的时候,第一感觉永远是惊慌和害怕,或许抱着“向死而生”的强大信念,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从容。



死亡,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


最可怕的并非死亡,而是因为知道了自己何时面对死亡,在倒计时的过程中消失了继续奋斗的决心,也没有了生活的质量。


然而邱晨不同,她常常自嘲“丧死了”,但活得格外认真。


患癌症后,邱晨说自己开始了入院治疗,出院恢复的全职病人生活,然后吃药,检查,两个月后,她恢复了工作,三个月后,她恢复了健身。四个月后开始《奇葩说》的培训,五个月后开始《奇葩说》的录制,直到现在。


我们一向以为自己得知患病的消息后会很惶恐,但它似乎不会吓人到无力承担,我们自带的顽强生命力会让我们主动去寻求解决方案。


正如邱晨说的:因为生活本身有质量,时间本身有速度,它会带着我们迅速离开那个震惊的原点,继续往前走,只要你愿意面对这件事情。


邱晨在发言中说道:如何跟癌症相处这件事儿,我都才刚刚开始学习。

她说,“死亡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死亡不会跟我们讨价还价,对我们一视同仁,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放下内心的偏见和傲慢,放下那些自以为是的漫不经心……


我不会劝你们,别害怕,我会跟你们说,恰恰是因为害怕,所以说出它的名字、面对它的日期,只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去拥有对抗它的可能性。”

她明白了直面死亡才能对抗死亡,而且不管我们如何逃避,死亡的阴影都与我们如影随形,跟疾病和死亡的对抗,是一场无比漫长的长跑,而且它迟早会行至人迹罕见的赛道。



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


2018是略显沉重的一年,霍金、盛中国、单田芳、金庸、斯坦·李、李咏,一位又一位大师的先后去世,宣告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尤其是金庸离世,仿佛是一个武侠世界的落幕。


他的好友蔡澜几天后发了一封写给亦舒的信,详细记录了金庸先生过世的前后往事:“我把这几天的事写信给你,当成你也在查先生身边。”


他说给朋友的纪念册中有一句:“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信件娓娓道来,写葬礼的花牌拜祭,葬礼用的木头,只字不提悼念留恋。


在信中我读到了应该如何面对死亡,该如何与这个世界告别。


那并非只有难过和悲伤,肉身陨灭之后,我们仍在文字中重逢江湖侠者的思想与灵魂。


正如村上所言: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欢笑离场。向死而生的人,才能做到死而后生。


洋人朋友问蔡澜是否吃斋,蔡澜说丧礼后需持续吃肉,没有禁忌了。洋人问为什么,蔡澜说,什么叫世俗,人家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就叫世俗。


比起蔡澜的淡定,我们普通人似乎更喜欢讳莫如深。


《西藏生死书》说: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我记忆中最早一次面对死亡,是姥爷的去世,过了很久后我才知道患的是癌症,到现在为止,我对他的记忆几乎全部模糊了,在他去世前的半年左右,他被妈妈和舅舅拉着从一个医院换到另一个医院,几乎没有时间去他面前跟他多说几句话。


直到去世后的几年,我都小心翼翼不敢提起来这件事,唯有到清明节的时候,跟着妈妈去扫墓,她在墓前号啕大哭,我不知道她心中是否会有遗憾,在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光,能给的也只是,没有结果的奔波治疗。



比生命长度更重要的是生命质量


《最好的告别》一书作者阿图·葛文德在书中写他的一位病人,是一位市政府的行政官,他患的癌症到了晚期,严重压迫,即便是手术成功也只能增加几个月的存活时间,医生给了他两个选择,一个是缓和治疗,一个是动手术,但是即便动手术,也不能多活几个月。


当他同在病房的儿子质疑选择做手术是不是明智时,拉扎罗夫很不高兴。 “别放弃我,”他说,“只要我还有任何机会,你们一定要让我尝试。”他对于死亡这件事充满了惊慌,内心只有“活下去”这个信念。


他儿子跟出来后对医生说,他的母亲死在监护室里,死的时候全身插满了管子,戴着呼吸机。当时,他父亲曾经说过,他绝不想这样的情形发生在他的身上。但是,时至今日,他却坚决要求采取“一切措施”。


可见,一个理智的人在死亡降临的时候还是无法舍弃求生的欲望。


可是手术成功后也依旧引发了系统感染和并发症,病情每天都在恶化,最终在第十四天的时候,他被摘掉了呼吸机,心跳逐渐消失。


阿图在回忆起这个病人的时候,他想到的是其实经手的每位医生,病人的每位家属,都清晰地知道这些痛苦又煎熬的治疗根本救不了他的命,可是他们并没有讨论过,什么才是他生命最后阶段最重要的。


我们的医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但是在帮助病人如何面对死亡面前,我们一直犹犹豫豫,不肯诚实地面对衰老和垂死的窘境,本应获得的安宁缓和医疗与许多人擦肩而过,过度的技术干预反而增加了对逝者和亲属的伤害,剥夺了他们最需要的临终关怀。


人们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此,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


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我


《寻梦环游记》以“墨西哥亡灵节”为主题,为观影者上了一堂“死亡教育”课:传说这一天,是去世先祖们从另外一个世界来到人类世界,与自己的子孙后代“团聚”的一天。因为亲人间的“记忆”,这天并不像其他国家过“鬼节”一样悲伤,反而因为连接和温情显得更加欢乐。


诺贝尔奖得主墨西哥作家帕斯说,“死亡是墨西哥人最钟爱的玩具之一,也是他们坚定不移的爱。”


电影中这样来描述死亡: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从人际关系网里消逝,你悄然离去;


而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了。

关于死亡这一课,既然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不如用这样的方式来开始:


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我。


前两年有一部纪录片叫《人间世》,它讲述了在生存死亡这件大事面前,人们的理智与情感,脆弱与坚忍,极度想要挽留的渴望以及失去之后超越人性的无私。


它把手术的失败,赤裸的死亡袒露在大家面前,许多人第一次发现:死亡是不可预料的,残酷是生命的底色,而往往,我们没有做好准备。


死是必然经历的旅程,一旦明白这个之后,或许你会对日常的生活多一份珍惜。

《人间世》中怀孕的癌症病人张丽君拼命生下来孩子小笼包,然后接受了手术,在离别之际说了这样一句话,“与其追问什么是死亡,倒不如先想想怎样才算是活着。”


李银河老师说:我倾向于认为,死的确是每一个人人生的目的地,但是人生还可以设立许多其他的目的,比如说肉体的舒适和精神的愉悦,这个就可以成为人生的目的。

虽然我们最终会一步一步走向死亡这个目的地,但是在走到那个目的地之前,我们可以为自己设立许许多多的目的,其中我最看重的是快乐。每日的快乐,终身的快乐。未免浅薄,但是我真的想不出人生还可以有什么其他的目的是值得追求的。


在邱晨讲完了之后,黄执中走过去拥抱了她:你的电影时长不重要,你的电影里有多精彩才重要,有多少人爱你这个数字才重要,这个数字中有我才重要。


如果你开始直面死亡,那么会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不妨揣测一下:

你会开始尝试早睡早起,

你会开始关心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你会懂得如何用好自己的时间,

你会明白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事,

当你懂得死亡是必然会到来的事情时,

你会开始更加从容地列好“遗愿清单”。

《人间世》的片尾曲有句歌词,“天亮之前,我会等待”。


“人不应当害怕死亡,他所应害怕的是未曾真正地生活。”


而真正地生活,它叫“向死而生”。




《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

(扫描下方二维码

输入 优惠券 领取更多优惠!


小阅推荐理由: 书中的天籁心语能抚慰疲惫心灵,给浮躁世界安静的力量,罕见而清澈的精神之美,让人心生温暖和坚定。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啦~

这样星标一下,每天都不会错过~☟



-END-





| 七天路过

| 海洛站酷

结尾曲 | 毛不易 -《牧马城市》


七天路过,专栏作者,多本畅销书营销策划人,理智谈成长,诗意聊人生,用读书与写作,加上自己的好奇心,书写一切可能。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 天天成长研习社( ID: taocituzi77),陪你变成更好的人。 掌阅读书经授权发布本文。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 《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 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