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秋国庆长假后首个交易日,三大指数集体低开,盘中均跌超1%,随后快速反弹,创业板指、深成指均短暂翻红。市场超3400股下跌,大消费成为下跌主力军。上证指数收跌0.44%报3096.92点,创业板指跌0.26%,全A指数跌0.28%。市场成交额7708.3亿元。
华为汽车概念井喷,赛力斯、江淮汽车等多股涨停。华为全液冷超充站受关注,概念股爆发,永贵电器、宝馨科技等逾10股涨停。华为概念股同步活跃,恒为科技、歌尔股份等多股涨停。减肥药概念逆势逞强,常山药业、昊帆生物20cm涨停。算力概念午后异动走强,莲花健康涨停。房地产股走弱,近10股跌幅超5%。旅游酒店股全线下挫,天目湖、九华旅游触及跌停。影视概念集体重挫,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多股跌停。
北向资金午后14时恢复交易,全天大幅净卖出74.6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35.89亿元,深股通净卖出38.71亿元。
开始营业
经历中秋国庆长假后,赌场今天终于开始营业,指数上来就是一个-1%大面,还是在北向没开的情况下。
后来市场逐渐修复,虽然北向14点恢复交易就开始卖卖卖,但终究还是稳住了。
今天再看看几位投资大佬的最新观点吧!9月27日,中国证券报主办的2023金牛资管高峰论坛上,睿郡资产杜昌勇、星石投资江晖、聚鸣投资刘晓龙、中欧瑞博吴伟志纷纷发表对于市场的最新看法。
问:
今年以来,高层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房地产政策,产业政策和一些金融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导向和效果,特别是积极的正面作用,各位嘉宾谈谈有什么理解。
吴伟志:
其实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宏观和微观上的感受差异是比较大的。
宏观数据还挺好,但是我们看上市公司半年报,比较过去30年的情况,今年半年报的负增长幅度是第三差的,之前两次更差的,一次是2009年,一次是2020年的二季度(当时疫情)。
所以今年资本市场总股价的走弱,其实是跟企业盈利有很强的相关性的。随着这一系列稳经济、稳房地产以及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落地,资本市场可能会先于经济回暖。
当下大家信心都很不足,但我们觉得这种现象是很自然的。我本人从1993年到现在做了30年的投资,之前经历过5次这样的熊市,在熊市底部它总是这样子。
就像在明尼苏达的冬天,你到处看到的都是坚冰和厚雪,树上没有叶子,去猜想哪一株草会先发芽,哪一棵树会先吐绿,都不重要。其实在最寒冷的时候、信心最缺失的时候,慢慢也就迎来了新的转机。
杜昌勇:
现在政府对于经济的托底态度,以及对于资本市场的呵护态度,我想是不容置疑的。
单从政府在地产发专项债等问题上来看,中国政府还是有足够的托底能力的。所以中国经济在下一个台阶上保持中等速度的增长,我是怀有坚定信心的。
只不过政策的作用尤其在经济上会有一定的滞后期,未来资本市场会逐渐反映这些政策的作用。 当然这个时间点和具体哪个信号很难说,但我相信周期性一直在的。
江晖:
最近监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还是很有用的。
总的来说它止住了指数下跌,
因为这个股市本来就很便宜,只要供求关系有所好转,股市下跌就止住了。
大家都更关心,什么时候能上涨?我觉得这些(政策)改变了股市的供求关系,比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减持,这是非常大的改变。
那为什么我们出了这么多利好,现在没有完全反映出来? 因为我们还需要一个基本面的契机。没有基本面的契机,它也只是封杀了下行空间。
什么时候经济转好了,有亮点了,这些政策的效果就会对应出来。所以我们还在慢慢等待。
刘晓龙:
今年的经济确实不好,从去年中期大宗商品开始往下跌以来,我们的产业链也面临了整个库存的调整。再加上美国的需求,虽然比之前的悲观预期要好一点,但美国很多行业在去库存,对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影响其实很大的。
比如化工行业中的优秀公司,大多数在今年一季度看到了利润低点,二季度环比好一点,但是没那么明显。这些公司从2021年、2022年上半年的高盈利基数走到明年,再回头看当下,其实是一个很低的盈利基数了。 (有这样的基本面支持)加上现有政策的加持,它的作用才会慢慢体现出来。
问:
对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有什么期待,会重点关注哪些领域?
杜昌勇:
在大家普遍悲观的时候,要适度积极和保持信心。目前的胜率、赔率都是不错的,建议大家要稍微积极一点地看待未来半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的资本市场。
江晖:
总的来说明年会比今年好,今年的政策底有了,后面就是市场底了。随着政策的慢慢发力,经济会好起来。 我们股市已经很便宜了,ERP指数(股债利差)只有3.5了,4-5之间就是底部,最低点是4.5,现在确实离春天不远了。
吴伟志:
结构上的话,这个时点上可以采取哑铃策略。
哑铃的一头是高股息低估值。
按照“春夏秋冬理论”,夏天肯定会比春天更贵一点,但是这个位置还没有明显的泡沫,所以这个位置可以继续持有甚至继续加仓。
另一头是寒冬中的优质成长股。
一些大家曾经非常热爱的高成长行业和赛道中的成长股,最近真的很便宜,可以逐步左侧去布局。
刘晓龙:
我们没有特别明确的行业指向,但因为我们公司看制造业更多,化工、机械大行业中的一些上一轮的龙头,它们这一轮基本面的低点,在过去两个季度都见到了,这块我们关注会多一点。
我们觉得它们很可能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通道,刚开始的力度弱点,因为经济还处于全球都不怎么样的状态,但是这样的估值跟行业低点之后的阿尔法展现,这些公司的竞争力进一步得到了确认。我们现在正在看的都是这些东西。
问:
今年三季度以来,投资比较难做,上半年除了中特估、AI以及煤炭股的投资,整体的投资机会比较分散,也很难有持续性。因为传统的那些多元策略,包括常见的高成长股、白马股、价值股,还有一些赛道股,比如前年比较热的茅指数,今年都不太有用了。
面对新形势,大家的投研策略是不是有了新的范式和跃迁?
吴伟志:
整个A股投资生态发生了很多新的不可逆转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二是机构以及量化的体量越来越大,存量博弈导致结构分化越来越严重。
三是在这种信息海啸时代,对一个事件发生(的反应发生改变)。
资本市场上一夜之间,所有投资人都会对此充分去消化理解。过去对一个事件和信息的反应是有较长的传递时间的,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怎么去适应这种变化。
对我们这种基本面价值投资来说,要抓住最核心的两点:
第一是有所不为有所为,坚持投优质的公司。
公司的质地是第一大前提,要投优秀有竞争力的公司。
第二是更注重安全边际。
过去两年给大家亏很多钱的,反而不是一些烂公司,而是一些好公司。所以更要坚持好公司、好价格。
杜昌勇:
这几年的市场变化确实挺大,每一个阶段的风格都不一样,这中间有赛道论,核心资产破灭之后也有少部分人怀疑价值投资。
但其实价值投资一直没变,要迭代的是大家对于价值的理解。 并不是大家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只有好公司、低价格才是价值投资,大家需要不断提升定价能力和适应市场发展的能力。
定价能力既包括你对公司的定价能力,也包括你对各种金融工具的定价能力,所以我们团队(的做法)就是引进跟权益相关的各种金融工具。
引进的最大好处,就是在一些优秀公司以权益为基础的条件下,去适度降低波动。
江晖:
这几十年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20年前股票数不到一千。那时候我做基金经理是按全行业投资的,每个股票都很了解,因为一共就那么几个股票。
当时喜欢做全市场投资,它的好处是你能纵观全局,抓住一些机会。但是现在有5000多个股票,就算你是某些领域的专家,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也会比较难受。
所以我们公司一直想做多基金经理团队制。6个基金经理分头去找,再合起来互相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