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绽
谈谈文化,聊聊艺术,拒绝虚伪,强调态度。做有品位、有素质、有情调,有梦想的靠谱文艺青年。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诚意制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河南拟新增5条城际铁路!快来看有没有经过你家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一看一个Amazing!神仙级大展我先冲为敬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绽

重新定义电影还是执迷不悟?李安这次竟让影评人站队“茬架”

艺绽  · 公众号  ·  · 2019-10-21 20:40

正文

这几天电影圈最大的话题,就是 《双子杀手》


这部电影既是十月上映的唯一一部好莱坞动作大片,更重要的是,它的导演是在国内影迷中拥有极高地位的 李安
说起李安,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他此前拍摄的文艺片,但其实今年已经65岁的安叔,这几年越发变身技术控,开始在革新电影技术方面大胆尝试。上一部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采用 “120帧+4K+3D” 拍摄,这次的《双子杀手》,不仅沿用这一手法,而且 用特效技术制造了一个 年轻版的威尔·史密斯 ,让一个五十多岁的史皇和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史皇面对面飙戏。


贫穷的艺绽君没有赶上“120帧+4K+3D”的顶配版,只看了“60帧+4K+3D”的版本,毫不夸张地说,在视觉效果上,确实跟以前看过的电影完全不一样。
首先是 ,非常亮,跟一般3D电影的黑成一片相比,有种“啊终于不用瞪着眼睛瞅”的感觉。


第二就是 前所未有的清晰 ,不管是人脸特写,还是大全景里远处的景物,看起来都很清楚,影片还非常炫技地秀了诸如蜜蜂、水泡等非常考验技术的画面。


至于年轻版的威尔·史密斯,反正我是没看出来有什么CG感,而且时而觉得有点恍惚,因为电影里大史皇和小史皇是本体和克隆人的关系,而电影外是一个现在时的威尔·史密斯和二十多年前的他自己,还是用技术还原的,这种银幕上下的互文很有趣。


《双子杀手》的故事很简单,就是史皇饰演的特工亨利正准备退休养老,却发现自己被一个年轻杀手追杀,而这个人居然就是一个比自己年轻25岁的克隆人。


听上去并没有很新鲜哈,毕竟这个 剧本1997年就写出来了 ,多年来一直是好莱坞著名的烫手山芋,直到艺高人胆大的安叔接了它。
其实安叔能不知道这个故事有点老套么?所有人都看出来了,最擅长讲故事的他能不知道?!那他为什么还是要用这个故事,只能说这次为了尝试新技术,以及最大程度地考虑市场, 在影片故事和风格层面,被迫做了一些让步 。在近期的各种访谈中安叔也说了,希望大家对故事多担待。


而且,李安毕竟是李安,在这样一个非常好莱坞套路的故事里,还是能够看到他隐藏在各种细节里 带有东方哲学色彩的人文关怀
比如大反派最后剖白自己心迹的那套理论,既延续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的反战主题,也顺便讽刺了战争狂魔们虚伪自私的论调。


还有全片最大的主题, 对父子关系的探讨 。这也是李安从“父亲三部曲”开始在后续作品中一直念念不忘的主题。而且,这次他的态度充满了老父亲的关切和柔情。


在很多科幻作品中,本体和克隆体往往是一种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敌对关系,充满了人类对丧失自我价值的恐惧,但《双子杀手》中,当亨利看到自己的克隆体小克时,完全就是一副 老爹看到儿子 的样子,他为自己的基因在小克身上得到延续而激动万分,更希望小克能拥有幸福安稳的人生。安叔自己也说过,这个剧本“最触动我的是在面对年轻时的自己时,一生所有的后悔、惆怅。到我这个年纪,会有如果再过一遍会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片中的几场重头动作戏,在“120帧+6K+3D”的加持下,尽量减少剪辑点,多以全景呈现,给人的感觉既流畅又清晰,充满临场感。


《双子杀手》出来后,争议较大。 北美那边以差评居多 ,主要吐槽影片故事太老套虚弱,但 法国电影界却给出了较为一致的赞美 ,肯定安叔在技术上的尝鲜。从目前影片在中国的上映情况看,两个方向的声音都有。


支持李安的人认为,他的尝试可以 代表未来全球范围内电影技术进步的方向


制片人关雅荻:
“120帧+4K+3D”中,120帧是关键,帧数越高,越接近肉眼观察世界的感受,4K是为了满足承载信息量的画面格式,3D是模拟人类两只眼睛立体成像的前提条件。后两者为120帧服务,三者叠加,从根本上改变了观众与电影银幕的关系,让观众能在电影中仿佛置身现实世界。李安是在 从根本结构上重新定义电影 。大家对未知事物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了解,而不是下意识反对,因为李安对电影新技术的思考和实践,远远超出世界上大多数人。

影评人沙丹:
我坚持自己对于李安的判断:这部电影的最重要看点,并不在于拍了什么故事,而在于用什么样的方法/技术手段去讲故事。这是关心故事和奇观的观众,通常会忽视的切入点,他们不晓得,安叔要做的,以及怀揣的雄心,其实是要重生一种新的电影语言概念。讲真, 想到一种面向未来的电影语言可能由我们华人开创,我是激动的 ——戈达尔说,电影始于格里菲斯,终结于阿巴斯。安叔要做的,就是当21世纪的格里菲斯。


导演、制片人张小北:
李安导演正在 用激进的技术和优雅的气质拓展着电影的边界 。对于一部在技术上如此激进的电影来说,狭义上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的占比是远低于传统电影的。或者说,这部电影在“讲什么故事”这件事情上,远远没有“如何讲这个故事”重要。故事作为承载电影的载体之一,它并不是电影本身。有些导演选择讲故事,有些导演选择如何讲故事。而这一次李安导演明显选择了后一条路。最后,高帧率格式是3D 电影的未来!
吐槽的声音集中在确实平庸的故事上,也有人质疑李安的探索,担心他现在对技术的狂热有点执迷不悟。


豆瓣网友“掉线”:
真的,身为李安粉我都不知道这片有什么值得吹的,克隆人伦理问题讨论的很深入吗?无非科幻作品老调常谈那一套。父子关系映射很有水平吗?建议您重看李安的父亲三部曲。当然片子是有创新的,但这些也就15%,剩下85%都在故作深沉,却也没深沉出什么东西。如同一位肌肉帅哥在软件上向你发来邀请,你兴冲冲赶去酒店,结果人说其实我想找人聊聊文学,你说那好吧聊文学也可以,结果肌肉男从背后拿出一本《小时代》。大概是动作片都太无脑儿, 李安拍了个中学生思辨水平的都被部分人吹上天来


影评人周黎明:
李安作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探索新技术的精神可嘉,但大家不要对他过于迷信。120帧是否可能开辟电影的新天地,要打上一个问号。电影史上那些重大技术创新,比如从默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窄银幕到宽银幕,观众均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立即拥抱新技术、新格式,很短时间里便使得旧格式边缘化。但观众对3D的接受度始终不温不火,对120帧的态度更是不甚明朗。电影形式来源于科技,而电影内容来源于更为古老的戏剧,科技手段能让观众目瞪口呆,但真正打动情感、触及灵魂的,是内容, 科技只是手段,需要为内容服务



艺绽君觉得,之所以《双子杀手》能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导演是不断带给我们惊喜的李安,是“十年一觉电影梦”的李安。这些年来他对电影持续不断的热忱和认真,我们都看得到。与那些靠一部代表作吃一辈子的导演相比,65岁的李安还敢去尝试新领域新技术,这种态度和精神无论如何值得鼓励。哪怕这次有一点点失手,那也情有可原, 因为他是李安,我们就有理由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艺绽君的福利时间

我们准备了30张《双子杀手》福利票(全国通用),以下为抽奖规则——

一、请发送【双子杀手+姓名+手机号】至艺绽后台;

二、请在朋友圈分享本条推送内容,保留十分钟并将截图发送至艺绽后台。我们将抽取第18、28、38、48、58、68、78、88、98、108、118、128、138、148、158这15位幸运粉丝,每人将获得2张观影兑换码, 抽奖结果将在随后的艺绽微信中公布,敬请关注。


---------------- The End -----------------

你觉得《双子杀手》如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