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一级预防策略在降低ASCVD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已发生ASCVD事件的患者,有效的二级预防至关重要,以降低复发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11月9号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成功进行,本次论坛主要围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风险评估,预防等内容进行讲述。
Universidad De Buenos, Aires, Argentina的
Pineiro Daniel Jose教授
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
唐熠达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
高展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
何鹏程教授
担任本次论坛的主持人。
首位上台的讲者是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
何鹏程教授
,他的演讲主题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风险评估
”,
主要围绕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风险评估与治疗展开。还介绍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判断斑块愈合情况中的应用,指出在ACS发生初期进行OCT检查可以预测斑块是否会愈合,从而指导患者是否进行更强烈的降脂治疗。此外,何医生还讨论了心室功能、肾功能等对ACS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强调了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来制定治疗策略。最后,何医生指出,在制定ACS患者的长期治疗决策时,应关注多个变量如心室功能、肾功能等,以优化治疗选择。
随后上台的讲者是Director, Cardiology Department, University Hospital Santiago de Compostela. Spain的
Jose R. Gonzalez-Juanatey 教授
,他的演讲主题是“心血管疾病的最佳二级预防——最新证据
”,
主要介绍了基于最新证据的二级预防策略,重点讨论了心血管疾病在中国的流行情况及其主要决定因素,包括空气污染、高血压、高胆固醇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教授还提出了实施指南推荐的路径图,强调了优化二级预防的重要性,包括早期诊断、管理、再血管化过程中的风险分层和优化治疗,以及后续的随访。此外还讨论了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最新证据,包括饮食干预、健康饮食、戒烟等健康干预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在二级预防中使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等。
接下来上台的讲者是来自Universidad De Buenos, Aires, Argentina的
Pineiro Daniel Jose教授
,他的演讲主题是“改善疾病的的二级预防治疗——WHF二级预防健康路线图”,主要介绍全球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并展示了世界心脏联合会(WHF)的“二级预防地图”(ROMap)的最新进展。教授强调了心血管疾病在全球和中国的巨大负担,特别是中国,约87%的疾病负担来自非传染性疾病,其中53%为心血管疾病。教授指出尽管原发预防最为重要,但对于医生而言,二级预防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预防方式。还提出了二级预防的支柱包括心脏康复、生活方式修改和药物治疗等,并强调了数字健康、固定组合疗法、以及创新医疗治疗方法在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此外还指出了当前在实施二级预防中面临的障碍和挑战,如患者依从性差、药物可及性不足等,并提出了通过教育患者、改善健康素养和患者赋权等措施来克服这些障碍。最后教授总结了全球和中国的二级预防地图的进展和框架,并强调了加强初级保健系统在预防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