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互动全球首席执行官布赖恩·费瑟厮通豪在
《远见》
中指出,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长达45年。在我国,即使你的职业生涯长度达不到45年,至少也有40年左右。面对40年的宝贵时间,你是如何规划的呢?
4月21日下午,深圳读书会特邀职业规划师
罗殊老师
在南书房为书友们作了一场精彩的分享。 罗老师结合自身的职场与人生经历,从寻找职业内动力出发,引导我们发现自身优势,为自己的职业赋能,成为人生的“领导者"。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关注如何发现自身优势。这意味着人们对职业的追求,不仅满足于物质安全感和社会价值感的获得,转向给予
“什么样的工作才能让我更开心"
更多关注。从马洛斯需求理论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过上小康生活后,他们就踏上追求“自我实现”的旅程,发现自己的潜能,理解人生的意义,获得职业生涯中最持久的动力。这种动力,正是我们所说的
职业内动力。
假设你是企业的领导者,要把企业越做越好,你会怎么办?
做个人职业生涯就好比做企业战略规划,要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职业内动力模型也告诉我们,个人优势、内在热情和核心价值相交的核心区域,是为我们持久地提供内驱力的“正确的事情"。
优势发展观的核心是识别才干,发展优势,并对弱点进行管理,需要明确的是:
1 .只有部分行为可以学会。
根据冰山模型理论,我们外在的表现,比如知识、技能、经验等,是可以通过练习后天习得的,但是天赋却是与生俱来的,像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生来自带的“基因特征",在15岁左右就会稳定下来。
2 .弥补弱点可以防止失败,建立优势才能通往成功。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我们总是倾向于发现弱点、弥补短板,很少关注我们的天赋优势。优势发展观却提倡优先关注天赋,建立优势,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
3.行业佼佼者以不同行为方式,交付相同结果。
比如:巴菲特和索罗斯都是金融界翘楚,投资风格各异,巴菲特稳健而索罗斯激进,这并不影响两人在金融界叱咤风云。这说明,不同的天赋运用到同一个领域, 可以取得同样的成果。
介绍优势的定义之前,罗老师请大家思考“日常生活中我是怎么样的":坐飞机主动和人交流,认识朋友;周末有计划的度过;开车总想找个竞争对手;不愿参加冗长的会议;总会观察到插队。
测试过后,罗老师解读:
每个人的性格和行事风格各不相同,看世界、和别人相处的特色也千差万别,它的背后隐藏的是每个人与众不同的才干。
比如:有人难以专注读一本书,却可通过对话交流获得知识,这意味着他们的赋能来自于“互动”。
用一个公式来定义优势:即才干加上投入组成优势。
所谓才干,是自然而然反复出现,可被高效利用的思维模式、感受或行为,是我们赋能的来源;投入,指在实践练习、技能培养和扩充知识方面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才干转化为优势的“桥梁”;优势,是才干在某个领域里持续完美的表现,取得积极成果的能力。
发现优势,第一步要识别自身才干。如何识别才干呢?每个人的才干是独一无二的,是遗传和早期共同形成的结果。 可以解释为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内驱力,还可以解释为一个人是如何思考和学习,如何建立与维持人际关系等。
才干不是天才的专属,是人人都有的。在过往的人生旅途,我们无意识的反复运用自己的才干。但是,才干不等同于优势,根据优势定义公式,才干只有投入大量实践练习后才能转化为优势。
成就故事是自己做过的、自认为比较成功或是感觉很不错的事情。
它可以是工作或学业上的,也可以是课外活动或家庭生活中的,成就故事无须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可以是悄无声息的胜利。它必须符合两条标准:第一,你喜欢做这件事时体验到的感受;第二,完成它你感到自豪。书写成就故事可以按下面步骤进行:
(1)s:成就事件。
在做的过程中,你会感到充实、高效问自己:什么活动让你有出色表现,让你会想“我是怎么做到的?”
(2)I:事前渴望。
做之前,对此事充满期待。问自己:喜欢参加哪些活动?什么吸引了你?
(3)N:事后满足。
做完之后,感觉很有成就和真实 。问自己:社么活动结束后还给你动力,让你会想“什么时候再参与其中?”什么让你得到满足?
(4)G:事中投入。
在做的过程中,你的求知欲很强,专注并且掌握快。问自己:什么活动让你聚精会神、学得快,依靠本能就能做得好?
1988年,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联合汤姆·拉思与盖洛普科学家团队共同研发出优势测量工具——优势识别器。根据《盖洛普优势识别器2 .0》一书中的34个优势主题,按才干的特征共性,归纳为四类才干主题。分别是:
-
“执行力"
,包含了成就、统筹、信仰等,该才干主题突出的人,懂得如何让事情有效推进,促进其正常发展。
-
“影响力”
,包含了沟通、行动、取悦等,该才干主题突出的人,懂得如何掌握事局和影响他人,并且吸取意见。
-
“关系建立”
,包含适应、伯乐、和谐等,该主题突出的人,具备构建牢固关系的能力,从而将团队凝聚起来,发挥更大力量。
-
“战略思维”
,包含分析,回顾、学习等,能帮助团队思考可能发生的事,并擅长获取并分析信息,以作出更好的决策。
识别才干以后,就要进入长期的实践投入阶段。在识别才干到优势形成的过程中,如何度过艰难的过渡期呢?答案就在“能力四象限”里面。
职业转型策略:退路区+潜力区=优势区
。
进入职场后,首先要把退路区的能力训练出来。在职业转型阶段,优势能力尚未形成,就需要利用“退路区”的知识经验协助培养优势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退路区"保证职业连贯性,在优势跟不上实际工作需要时,还有职业退路。
在优势领域,所谓弱点,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个是34个优势主题排名靠后的才干;另一个是过度使用才干。优势与弱点存在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优势如果管理不善,过度运用才干,优势可能变成制约我们职业发展的“弱点”。如果一个人拥有“伯乐"才干,他可能具备相信的潜能、发现别人优点的特征。过度运用“伯乐”才干,可能会变成动不动就会对他人说教,影响人际关系。
那么,如何管理你的弱点呢?
第一,转换:
转换视角看待你的优势。比如:一个人讨厌贴发票,可以问自已:贴发票与我有什么关系?把账结清楚。这样就有了动力。
第二,寻找:运用优势,找到激发的环境。
比如:不喜欢读书,却喜欢听书,可以去听“喜马拉雅”而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