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
宁波财经学院的师生
来到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袁庄
将一封修复后的书信
交到了85岁的袁秋香手中
老人颤抖着双手抚摸书信上的字迹
红了眼眶:“爸……”
老人呢喃着
将书信紧紧贴在胸口
仿佛要透过这封信
拥抱永远定格在青春年华里的父亲
在场师生无不动容
老人口中的“爸”是烈士袁松鹤,河南人
1950年在新疆哈密剿匪战斗中牺牲
2021年
家属才在哈密烈士陵园寻得英魂归处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袁庄,收到修复好的家书,袁松鹤烈士的女儿袁秋香(右一)难掩激动。
“‘公家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
家里的事儿再大也是小事
你出去干革命,别想着回家’
这是爷爷对爸爸说的话
爸爸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袁秋香说
父亲出去那年,她才一两岁
“我不能忘本,更不能回家”
“父亲在医院休养数月,身体还原否”……
信件上的字迹清秀
句句不提“想家”
却句句饱含了袁松鹤对家人的思念
时光流转
这封历经岁月侵蚀的家书破损严重
2024年,经多方辗转
这封饱经沧桑的家书
连同袁松鹤的烈士证明等物件
来到宁波财经学院
“我为烈士修遗物”团队手中
经过曹明的巧手修复,袁松鹤烈士的最后一封家书已恢复原貌。
团队负责人曹明带领师生们
花费了四个多月的时间
修复了这些“红色文书”
“当把这些物件交给烈属后
我如释重负”
据曹明博士介绍
这些年,他多次担任“人肉快递”
这趟跨越一千公里的许昌之行
是最远的一次
这位曾参与汉阳陵陶俑
西安唐皇城墙遗址等
重大文物保护项目的材料学博士
从2018年起
在宁波财经学院从事文物保护教学
曹明在工作室里准备修复一件破损严重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修复红色遗物的契机始于2019年
烈属求助修复“红色文书”
让曹明开启了新领域
2021年,随着烈士家属慕名而来
曹明正式专攻烈士遗物修复
“修旧如旧是基本原则
修复不是覆盖历史
而是让时光的印记更清晰”
提及修复的首件红色文物——
部队写给一位烈士家属的信时
曹明眼眶湿润
“来信是告知战士牺牲的消息
当年收到信时
这位烈士的女儿年仅三岁
信纸上‘光荣牺牲’的字迹与层层泪痕
都是不能被抹去的历史见证”
“感动,泪目,致敬!”
“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助人为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