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想,人与人的相遇,结果都是别离。而我们有多少痛苦是源自于不想别离?别离之外,我们总觉得还有另一种选择。佛经中说:“又彼有情,生死别离,爱恋泣泪,亦如海水。”①多少生世,我们因不忍别离而哭泣,积泪可成海。
——希阿荣博堪布
是不是一定要离开家庭,独自到偏僻的地方去修行?
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不过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我们看到相聚必有分离,所以既然终究要分离不如早点分离或者不相聚。其实哪有这样简单?聚和散的背后是长期以来积累而成的因缘业力,岂是事到临头凭一时心意能够扭转的?其次,又哪有这样消极?既然迟早要分离,不如早点分离,这就好像是说“既然终归要死,不如早点死”一样没有抓住
问题的关键
。
关键是什么呢?
我们并不是把分离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
分离本身不能止息随聚散而来的烦恼痛苦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选择离开家庭独自修行,那也是因为这样做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使我们的身心保持正知正念,从而远离烦恼。我们大多数时候是心随境转,身处怎样的环境,心就呈现怎样的状态。
家人与我们的因缘近,不论感情好坏,他们说的话、做的事都会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影响,让我们不由自主地生起贪执之心、嗔怨之心和种种烦恼牵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庭亲友是最为执著的对境,也是最常生起烦恼的对境。远离这个对境,虽然心相续中烦恼的种子还在,但许多烦恼不容易生起,因为烦恼也是因缘和合的产物,而对境就是一个重要的缘。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出离烦恼。
至于以怎样的形式出离,是否需要离开家庭,是依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的。前辈的修行者告诫我们说,要离开家乡,去往寂静之处修行。对于初学者,要在佛法修学上打下稳固基础,这的确是最有效的做法。然而,若暂时还不能这样,仍然可以尽量去放下对世俗事务的执著和种种无谓的追逐。
出离烦恼,可以随时在当下开始。耽于子女家事,总想把所有世俗的事务都处理完之后再开始专心修行,这种想法不切实际,因为世间的事无论怎么做,也不会有圆满结束的时候,事业、家庭、感情,无一例外。事业上的追求没有止境;家庭里,儿孙一代又一代,永远也照顾不完;感情生生不息,旧情未了,新的又来。全知无垢光尊者说过:世人所做的一切琐事,如同孩童的游戏,做起来没有结束的时候,放下来也就完结了。
我们不想亲人因为不理解我们的一些行为而感觉受伤害,伤害他们是我们最不想做的事,但是有一点要明白的,就是:只要我们的亲人内心还没有断除我执,没有出离烦恼的轮回,那么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委曲求全,也无法让他们彻头彻尾地满意、幸福。
有人说:“我要给你幸福。”其实,幸福永远不是别人给的,别人也没法给。幸福是当自己的内心不复有烦恼,而这一点,不是仅仅长相厮守就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