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化工等行业中,约60%的能量以废热形式流失,回收废热对提高能效和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热电技术通过将废热直接转化为电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要大规模应用热电技术,关键在于提高热电器件的转化效率。尽管近年来在提升热电材料性能方面取得了进展,但长期稳定性仍是难题,尤其是电极与热电材料界面的退化问题。界面反应、元素扩散和接触电阻的增加会影响设备性能并导致故障。因此,开发一种既能增强界面结合力又能减少电阻和界面反应的接触层,对热电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这将推动废热回收和能源转化的广泛应用。
在这里,
东华大学
江莞教授
、
王连军教授
、德国离子束物理与材料研究所
Qihao Zhang
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许钫钫研究员
合作
通过构建原子级直接键合界面解决了这一挑战
。
在Co和Sb原子之间形成坚固的化学键后,开发出了具有低界面电阻率(2.5 μΩ cm)、高粘合强度(60.6 MPa)和573 K高热稳定性的MgAgSb/Co热电结。这种热稳定且欧姆接触的界面使基于MgAgSb的热电模块在287 K温差下实现了10.2%的转换效率,并在1,440小时的热循环中表现出极小的降解。
(图1)本研究结果强调了原子级界面工程在提升热电半导体器件性能、实现更高效和耐用热电模块中的关键作用。相关成果以“Atomic-scale interface strengthening unlocks efficient and durable Mg-based thermoelectric devices”为题发表在
《Nature Materials》
上,第一作者为
左武升
,
Hongyi Chen, Ziyi Yu, Yuntian Fu.
为共同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