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青藤爸爸  ·  节后刚需:不饿肚子,也能减肥? ·  17 小时前  
科学家庭育儿  ·  DeepSeek来了,这些兴趣班第一批倒闭! ·  17 小时前  
丁香妈妈  ·  宝宝湿疹别瞎治,对症处理才会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低情商”式教育,正在悄悄毁掉你的孩子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育儿  · 2024-10-31 06:00

正文

文 | 蒙粉

来源 | 每日蒙台梭利(ID:montessori-daily)


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能养出一个 高情商 的孩子。


然而,高情商的孩子从来都不是自学成才的,孩子情商的高与低,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研究,“ 当父母和孩子在情绪化的时候彼此是如何回应的?


为了得到更详细的调查数据,戈尔曼深入119个家庭进行了数年追踪观察。


由此得出结论:父母的言行能够极大地影响孩子情商的发展。


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讲道:


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春风得意;

智商不高、情商高的人,贵人相助;

智商高、情商不高的人,怀才不遇;

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的人,一事无成。


的确如此,情商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未来所能达到的高度。


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却正在用“低 情商式教育 ”来管教孩子,这会悄悄毁掉孩子的未来。


01

把发泄情绪当作管教孩子


为人父母后,对孩子动辄大吼大叫、发脾气,似乎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孩子做事磨蹭,说了好多遍就是慢吞吞,家长失去耐心: “你能不能快点啊,怎么这么慢!”


辅导作业时孩子就是听不懂,家长上火怒吼: “怎么这么笨啊!要我说多少遍?”


孩子不听管教,学会顶嘴的时候,家长怒目而斥: “非要让我揍你一顿才老实吗?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出去!”


作为父母,你是否也曾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呢?


事实上,我们很容易借着管教之名,对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那么,如何区分是管教孩子,还是对孩子发泄情绪呢?


《心理营养育儿法》中,林文采博士说:


当孩子做错一件事情时,你发现自己怒不可遏,气一下子就冲上来,完全不可控制,而且持续时间长。


也就是说,你教训孩子不是一下两下就结束的话,就说明一定是累积了情绪。


如果只是管教,你看到一个错误时也会生气,但几秒钟就过去了,没有失控。


你不但知道自己生气了,而且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你该怎么处理。


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同样一句话,带着情绪说出来跟心平气和的说出来,所带来的效果可谓天差地别。


情绪是会传染的,我们对待孩子的不稳定情绪和态度,会影响着孩子如何处事做人。


父母带着情绪说话,会把孩子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情绪上,无论你再怎么管教孩子,教育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情绪化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是一场灾难。


在这种沟通模式下,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变得情绪化,爱发脾气。


因为不会调控情绪、进行自我管理,孩子也注定不会拥有较高的情商。




02

忽视孩子的感受和情绪管理


《少年说》里,曾经有一个小女孩倾诉自己的烦恼。


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为了生活,妈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


小女孩每天自己一个人在家,即使妈妈偶尔在家里,也只是处理工作和睡觉,从来都不在意她的情绪。


长此以往,小女孩习惯了一个人闲逛,即使什么也不买,也想在人群中减少自己的孤独。


她用渴望的眼神向妈妈喊道:“你能看看我吗?哪怕只有一会就好。”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 情感忽视 ”,指的是一种由于父母没能给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所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


总是被父母冷落,任何事情都得不到回应,会让孩子感受到的是“不被爱”和“没有价值”。


有时候,伤孩子最深的,不是打骂,而是父母压根就不在意他。


尤其是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重点在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让他吃饱穿暖,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唯独缺少了对孩子感受和情绪的关注。


由于缺少情感上的交流,孩子对情绪的认知就会不足,也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有的家长会觉得,小孩子的感受不重要,小孩子懂什么?


其实不然,大人看来无关紧要的事,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孩子长期被父母忽视,可能会出现以下状况:


将自己的愿望、需求、感受埋藏在心里;

一味地自责和压抑自己的诉求;


遭遇困境,也不会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

敏感,自卑、玻璃心。


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当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父母该如何引导呢?


一定不要忽视孩子的感受,如果你家孩子控制能力很差,一点小事都能让他乱发脾气,并且难以自控。


这时,家长要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冷静的空间和时间,让双方远离刺激源。


在冷静下来以后教给孩子正确的表达方法,并给他最好的处理意见。


有心理专家提出,任何一种情感都需要表达出来,才有积极的意义,不应该压在心里。


作为父母,我们要鼓励孩子表达爱、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才有利于其对自身情感的认知、以及控制能力。


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对他的情绪感同身受 ,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间看见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这种相互之间的感受,就是在情商练习。




03

讽刺、贬低,给孩子的行为贴标签


生活中,有很多家长会陷入这样一个怪圈:


他们动不动就批评、打击孩子,即使孩子已经尽力了、做得很好了,还是会受到苛责和批评。


这一部分家长始终认为,批评会让孩子越挫越勇。


果真如此吗?


曾经有一个调查话题冲上了热搜榜,“ 9成受访者称被父母语言打击过 ”。


调查对象是2006名18~35周岁的青年,居然有90.6%的受访者坦言父母对自己进行过言语上的打击。


而且45.4%的受访者认为,这种打击持续到中学。那打击式教育的成果如何,如今真的到了验收的时候了。


高达59.7%的受访者认为打击式教育让自己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


长期的贬低、否定式教育,会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甚至让孩子“否定”自己,陷入深深的自卑感。


当父母打着“为你好”的名号,不断强调孩子的缺点,把做的错事与其他孩子作比较,看似鼓励,实则在打击孩子的自信。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自卑、没有主见。


弗洛伊德说: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