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原无锡市政协主席贡培兴在阅读本文后,专门给于燮康秘书长发来了读后感。
“读于总此文,面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预测都很有指导性和操作性,这是在掌握行情、了解实情的前提下提出来的。
作为我市半导体产业列为第一位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抓重点抓关键,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与企业共同努力,携手共进!
相信我市今年的半导体产业会有新的发展、新的提高、为产业强市作出新的贡献!
阳光总在风雨后!
”
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阶段性缓和,全球企业和市场信心开始有所增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电子、计算机和通信——将迎来周期性的修复。
然而正当中国和全球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时,我国突发新型冠状型病毒肺炎的疫情,短期来说已经对我国经济和各个行业带来影响,无疑是当头一棒。
不可否认,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明显的,尤其是交通运输、酒店餐饮、商贸地产、娱乐文化、康健服务等传统行业受到的重创将是深重且无法回补的。
半导体产业更不是例外,加之国际上有股势力对我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设置障碍,目前疫情的发展对半导体产业已经造成防疫物资短缺、延迟复工、招工难、外部技术支持受阻、危废物难以正常运输、国际供应链、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供需脱节、订单履行困难、资金存在压力等风险显现。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疫情和国际干扰对我国半导体行业的总体影响是有限的、短期的、可控的。
对于集成电路、医疗电子、物联网、AI等科技创新型新兴产业来说,机会更多,发展更快。
而此次疫情更多的将会给半导体产业带来一系列的发展机会。
阳光总在风雨后,2020年将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元年。
首先,产业需求旺盛的市场机会。随着供应链需求回温和库存的消化、硅周期的复苏,2019年四季度和今年1月全球半导体产能快速恢复,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的8英寸代工产能满载。中芯国际2019年第4季度销售额为8.39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6%, 毛利为1.994亿美元,同比增长48.7%。华虹2019年营收创新高达9.326亿美元, 尤其是,刚新建的无锡12英寸生产线实现740万美元的出货目标,这对华虹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伴随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就是春节长假,国内除部分工厂整修外,大多制造企业全年整天24小时运转。据了解,中芯国际、华虹集团、长江存储、武汉新芯、华润微电子、SK海力士(无锡)、台积电(南京)、和舰科技、长电科技、通富微电、晶方科技、能讯半导体、深南电路、润玛电子等企业在春节假期并未停工,仍采取轮班制度以维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有些产线则紧急提前复工。但受疫情影响,对已复工企业来说,各地交通部门对物流运输管制导致原材料供应紧张, 加上防疫物资短缺一定程度困扰复工企业。另一方面,受一季度我国半导体产业传统淡季的影响。因此一季度我国半导体产业受到影响是不小的, 但是我相信总体业绩是亮丽的, 可能仍会好于去年。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与好转,二季度尤其是下半年我国半导体产业将会迎来报复性反弹。一旦疫情结束,前期被抑制的产业需求将会充分释放,我国半导体产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市场机会。一方面,在疫情防控中,除了医疗物资,还有不少检测器械同样是需求激增。如手持式测温仪、红外成像监控仪等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对非制冷红外MEMS传感器芯片需求暴增。在正常情况下这类芯片属于市场冷门产品,但近期跃升为防控疫情的紧张产品。由华虹集团研制的非制冷红外MEMS传感器芯片正是这两款仪器的核心部件。华润微电子、华天科技等单位都收到直接用于疫情治疗中的测温仪、呼吸机和制氧机等关键仪器设备的测温芯片加急订单,在春节期间积极调配产能,全力保障测温产品支援防控疫情第一线。
另一方面,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显身手。5G推动远程会诊﹢远程探视,大数据成为疫情分析“神器”,AI帮助缩短病例确诊时间,无人机成为别一样的宣传运输工具,深紫外LED的杀菌消毒应用,区块链让公益信息更透明等等,涉及声敏、力敏、磁敏、气敏、光敏、温湿度、RFID射频、介质生物(试纸、酶电极)等八大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无一例外地应用于各种防控措施和场景之中,有其不可替代性。还有很多医疗电子需要升级,去开发创新。这些市场机会就放在眼前,需要我们集成电路产品公司的同仁们去深入思考和大力挖掘。
再则,产业升级转型带来的市场机会。正因为这次疫情的影响,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此而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的一个新起点。集中体现在三个大方面:现代治理体系升级、生活方式调整、线上行为替代。具体体现为智慧城市、交通管理、医疗体系、产业供应链、物流效率、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等;这会带来大量的产业改变,包括餐饮文化、医疗锻炼、人文社交、康养保健等等行业。
随着社会的科技进步,我们已处在无处不“芯”、无“芯”不能的时代。此次疫情防控,让社会大众深切感受到离不开电商平台和互联网,进一步研发电子商务与互联网应用技术,创新电商与互联网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必将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加快技术研发与集成,更好地构建城市感知设施、城市数据与信息资源、城市智慧运营管理中心等,在这些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将促使集成电路行业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机遇。
通过疫情防控,我国各行各业必将加快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进程。集成电路行业应抓住这一机会,积极提供“互联网+制造”解决方案,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形成新业态、拓展新空间。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品在医疗卫生与健康领域的更加广泛深入应用一定会进一步加快。
我国医疗信息化基础设施将加速更新,辅助决策、辅助医疗等技术也将更快涌现,包括智能医疗体系和医疗数据安全等,这些都将为集成电路行业进一步拓展医疗卫生和健康信息化提供难得的机遇。
还有,世界对中国依存度提高的机会。
中国全球化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据麦肯锡的中国研究报告,在全球七大经济体中,从技术、贸易和资本的角度来看,世界对中国的依存度从2000年的0.4反转为2017年的1.2。
中国拥有全球最高效最齐全的产业链集群、全球最具性价比的制造系统,还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集成电路市场是全球最开放,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早就融入到全球最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并在这个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因而,我们必须抓住机会,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在世界市场体系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以上是对我国半导体市场机会的研判,现在再来分析一下我国的产能情况。
自《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发布,以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的实施,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尤其前两年全国各地投资兴建了一批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和封测生产线项目,这些工程建设项目大多将在2020年陆续投产、爬坡、量产。
晶圆制造根据芯思想研究院的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国12英寸晶圆产能约90万片,较2018年增长50%;
8英寸晶圆产能约100万片,较2018年增长10%;
6英寸晶圆产能约230万片,较2018年增长15%;
我国已经投产、在建和规划中的8 英寸生产线有38条。
38条8 英寸晶圆制造线中,已经量产的有19条,宣布投产的5条,在建项目有10条,规划中的项目有4条。
已经量产、实现投产、在建项目的月产能合计约为141.4万片,其中已经量产的月产能约为81.7万片,宣布投产的月产能约为22.5万片,在建项目规划月产能约为37.2万片。
中芯国际的8英寸月产能约为24万片,华虹宏力8英寸月产能约为17.5万片,华润微电子8英寸月产能约为11万片。
功率半导体方面:
8英寸月产能约60万片,2019年的实际月产能超过50万片。
预估2020年的月产能约为75万片。
华虹七厂12英寸生产线月产能规划为4万片,面向移动通信、物联网、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应用领域的中高端芯片需要。
粤芯半导体12英寸芯片生产线投产,采用130nm~180nm的平台工艺,围绕“产品差异化工艺制程”,锁定高端模拟芯片、汽车电子、生物医疗检测、5G前端模块等产品方向。
先进封装已基本实现与国际同步发展, 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已进入全球前十位,且产能快速发展。
封测产业链在协同创新发展方面也取得了良好进展。
装备材料方面,近几年取得了显著进步; 装备企业如:
中微半导体、七星华创、盛美半导体等, 材料企业如:
上海新昇、江丰电子、安集微电子等企业的产品已在先进产线量产应用,但总体来说材料和装备领域仍然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最为薄弱的环节; 据预测,我国目前晶圆需求旺盛,约需要8英寸硅晶圆和12英寸硅晶圆分别为141.4万片/月和90万片/月,加上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 尤其是12英寸产线引入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将对装备、材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装备材料厂商任重道远,需跟踪制造企业,密切加强合作、紧跟新技术、满足新需求。
产业政策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推动环节前所未有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