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界面文化
界面文化频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ane的小K屋  ·  资本家最喜欢的15个“经济学武器库”! ·  19 小时前  
一条漫画  ·  男子花300块怒砸豪车!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界面文化

陈丹燕:上海的时间线是未来和过去并存的

界面文化  · 公众号  ·  · 2024-06-20 10:00

正文



撰文|董子琪

编辑|姜妍


上海富有交叉和混杂的时间感,恰恰是这一点给予创作者以丰富的空间,在18日举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与城市论坛中,作家陈丹燕谈及,“这个城市(上海)的时间线非常奇怪,它走向前方的时候,是在后退;回顾历史的时候,其实是在展望将来。它是个镜像的城市。”而这是有利于创作的,她说,“因为当你看到历史是单一的、无穷无尽往既定的方向走的时候,是不能创作的。”


对此,2023年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得主、《梅的白天和黑夜》(2023)导演罗冬回应道:生活在上海,人们表面上看到的是东方明珠还有陆家嘴的高楼,可是只要走到小巷子里坐上十分钟,跟随着路人走进餐厅、公园和常去的角落,就能发现故事在慢慢地展开,“寻常人的生活从早到晚都是围绕城市的,《梅》中的宜家就是因为位于地铁交汇处,变成了聚会的地方。”罗冬说。


电影《梅的白天和黑夜》剧照


多伦多电影节执行官卡梅隆·贝利被《梅》打动,因为他也有类似的体会:城市中人们见到的大部分人都是陌生人,人们总需要了解他人,或者常常会在喧闹的人群中感觉孤独,“中国导演王家卫就以展现城市中的孤独感著称,这是一种有力的情感。”


与会嘉宾还谈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影像历史与记忆。令陈丹燕印象最深的影片是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太阳帝国》(1987)。电影改编自在上海出生的英国作家J.G巴拉德的作品。巴拉德出生于上海番禺路(恰好在活动现场上海影城附近),他在上海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占上海的历程,因此写下这部作品。写《外滩:影像与传奇》时,陈丹燕曾采访过斯皮尔伯格的中国副导演江海洋,“他们拍摄日本入侵中国、出云号进入上海整个过程,江海洋在场用大喇叭叫群众演员,让他们从外白渡桥逃难进入外滩。”《太阳帝国》强烈地影响了陈丹燕,它提供了准确的地理位置,“出云号从扬子江码头进入上海,难民潮通过外白渡桥朝延安东路跑,拍摄的角度是从和平饭店的顶楼开始。”由此,她不仅可以想象得出1937年的上海,也看到了1987年的上海。写作的夜晚,那些历史场景纷纷恢复,不同的时空又“混淆在一起”。


电影《太阳帝国》剧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