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晓玲,30岁,瑞安人。2015年,她从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考入温州市人民医院,随后被分配到该病理检验中心工作。
“病理科医生上岗都要经过3个月的培训,1个月的实习期,10个月的多科室轮岗。”柴晓玲说,要成为巨检室取材医生其实并不容易,首先是科班出身,再者要历练3年时间。目前她已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2年时间,因为每位进入该中心的“新手”都要经历取材的历练,才能为以后的病理诊断工作打下基础。
3月15日上午8时许,病理中心的“标本接收点”如往常一样给巨检室送来100多份人体组织进行取材。“如果是前一天比较晚送来,那么就用福尔马林浸泡,制成简单标本保存,待第二天取材。”
柴晓玲说,病理科医生其实每天都很忙,上午便开始取材,至少处理100多份人体组织,下午还要进行切片制作,还要对切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经过多道工序诊断分析后,打出一份病理诊断报告。这份报告,就是患者病情是否确诊的最终报告。
“2.5乘2.5乘0.3……”这是“切肉”医生之间的对话,一般人听不懂,意思是按照长宽2.5厘米、厚0.3厘米的规格从中切下“肉块”。柴晓玲说,他们干的既是粗活,又是精细活,不是每个“肉块”都可以随意切下,要根据患者临床诊断报告上的信息切到关键部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刀功”自然了得。
为了能尽快上手,初入岗位时,柴晓玲特意买来猪肉、黄瓜在家练刀工,“切的功夫,不外乎熟能生巧。”
每次取材,都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技术员搭档完成:医生取材,技术员记录。取材台上的一台显示屏和记录信息的电脑相连接,取材医生可以直接看到患者病情信息和同伴记录的内容。遇到有疑惑的地方,两人可以相互沟通交流,仿若舞台上的一对舞者,配合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