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语文课,为什么值得开
●
直播打赏,需要什么样的“冷静期”
●
禁问婚育!搬走女性就业拦路虎
●
中小学开设AI通识课,要避免应试化
●
这样的校长信箱,建议更多推广
在去年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宁凌建议高校全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并提高该课程地位,规范教材和大纲,提升教学质量。日前,教育部答复了这条建议。
教育部在答复中称,目前在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专业类国标中明确提出开设大学语文与写作、大学语文等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指导相关专家组织开展调研,推动高校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或许AI能秒产万字雄文,或许表情包代替了书信往来,但“笔笔有情”才是人类最该珍视的表达。
大学语文课,未必不是一座文字博物馆,让我们即使身处算法矩阵中仍可踏入母语的河流,在经典的滋润里找回深度思考的从容。
如何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是语文教育改革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希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大学语文
不仅限于工具性内容的学习,更化作滋养学生们思想厚度和人文精神的沃土。
(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
“设置单日打赏上限”“建立消费冷静期”“控制平台抽佣比例”……两会上,围绕如何规范直播打赏,代表委员提出不少意见建议,引发网络热议。
从初衷来说,直播打赏机制为的是鼓励主播提供优质内容。
近些年直播打赏之所以深陷争议,主要是因为在利益驱动下,不少主播哗众取宠、试探下线。
挑逗情绪的话术、吵闹聒噪的氛围中,一些网友情绪上头、冲动消费。
作为新业态,直播演艺自有一套商业运行逻辑,但频出的乱象说明,仅仅在商言商、利字当头肯定是不行的。
直播不是“无本万利”的生意,需要恪守行业标准;打赏也不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行为,需要遵守法律法规。
代表委员把相关建议提案带上会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相关部门还得深入调研考察、听取各方声音、开展行业讨论,拿出一个更为细化、平衡的方案出来。
今天,以直播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我们更期待它能不断校正问题、调适规则,真正地行稳致远。
(北京日报客户端)
近日,湖南省总工会发布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提醒用人单位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其中,“除个人基本信息外,不得进一步询问或者调查女性求职者的婚育情况”引发高度关注。
很多女性求职时,总要被用人单位盘问“生育户口”。
明明工作能力不比男性差,却可能因婚育状况被拒之门外。从国家到地方也出台了多项具体规定,但一些企业就算不敢赤裸裸也在暗戳戳搞歧视。
婚育问题,依然是女性求职就业中的拦路虎。
企业揪着女性的婚育状况不放,其实是在打自己的算盘。
不管是未婚、已婚未育还是已婚已育,企业都能从女性身上挑出刺来。
在惩罚机制不够健全、惩罚力度不够大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更愿意筛掉女性求职者,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尊重女性的职业能力和社会贡献,是在帮企业揽才,也将展现企业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大格局,帮其赢得好名声。
堵住歧视的口、管住歧视的手,搬走女性求职中的“婚育”拦路虎,女性就业才会更加公平。
(北京晚报)
3月7日,北京市教委出台的《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自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全市中小学将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
将人工智能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人工智能教育,这是积极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提高学生数字素养的重要举措。
但在具体进行人工智能教育时,要转变教育与评价方式,避免将人工智能教育知识化、应试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各学科教育“抢课时”,是因为当前基础教育存在应试化的倾向。
而在AI时代,中小学教育除了知识教育,还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人工智能课
重要的不是教学生掌握知识、技术,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与创新。
学校对学生的人工智能教育,还要教育学生从“会用”到“用好”,
明确使用人工智能的规范,是促进学习思考,而不是代做作业。从以课本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因材施教。
(羊城晚报)
3月9日,陕西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在谈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山西某学校通过设立法治副校长信箱发现并处理校园欺凌等问题时,发出呼吁。
有时候孩子碰到霸凌或骚扰不愿说、不敢说、不知怎么说,
有了这样的信箱,孩子们可以悄悄写信,学校在保护好学生隐私情况下查实问题并推动处理解决。
进一步推动法治进校园,更好加强校园法治教育、保护学生权益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的作用。
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每所中小学应当配备至少1名法治副校长。通过深入学校开展法治宣讲,学生们可以学习法律知识,
面对侵害时能勇敢地说‘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合法权益。
在学校设立法治副校长信箱是一种有效探索,能为那些遭受欺凌和骚扰的学生提供便捷的反馈渠道,从而发现和解决校园内外存在的问题。
社会各界也应一道探索更加有效的法治教育方式和校园安全管理措施,为孩子们营造更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新华每日电讯)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范昌鑫(实习)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带您聚焦人民日报评论。
扫码订阅手机报,获取每周人民日报评论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