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叶邦策教授 AHM:新型口服递送系统包封智能工程菌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2-20 13:1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蓝字 一键订阅


炎症性肠病( IBD )是一种 涉及回肠、结肠和直肠的慢性肠道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未能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可能最终导致致癌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工程菌疗法在治疗胃肠道疾病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直接使用时会因强酸性胃液环境大量失活,且难以实现肠道定殖。因此,发展生物相容性好,能够耐受胃内强酸性环境,实现长时间肠道定殖的递送系统,对工程菌治疗 I BD 具有重要潜力。

针对以上挑战,刘润辉教授和叶邦策教授合作研发了一种治疗 IBD 的新策略,叶邦策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 针对 I BD 的智能工程菌,刘润辉教授课题组设计了一种黏 液包封凝胶微球( mucus encapsulated microsphere MM )递送系统 MM 递送系统封装工程菌,维持工程菌在胃内的活力和肠道定殖,实现工程菌高效递送到病灶部位,且不影响生物标志物的进入和蛋白药物的释放,在炎症性肠病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为活体生物治疗产品向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12月4日,该研究成果以 “Delivery of Encapsulated Intelligent Engineered Probiotic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herapy” 为题发表在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Adv. Healthcare Mater. 2024, 2403704. DOI: 10.1002/adhm.202403704


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的 聚丝氨酸( P S er )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不引起明显的 体内炎症反应和异物反应( 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 9586- 9593 Nat. Commun. 2021, 12, 5327 Adv. Funct. Mater. 2021, 31 , 2007226 )。作者 P S er 引入到 海藻酸 A LG )中, 制备 A LG-PS er PA )凝胶微球包封工程菌。进一步地,制备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 透明质酸( HA )组成的 黏液层( E H ),构建基于黏液 - 微球的 MM 递送系统(图 1 EGCG 具有抗炎特性和 表面黏附能力, HA 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黏附性 MM 递送系统能够有效保护工程菌抵御胃内的 强酸性环境,显著提高工程菌在肠道的黏附,定殖时间超过 20 h ,且不影响生物标志物的进入和 治疗性免疫调节蛋白 Avcystatin 的释放,在炎症性肠病 动物模型中表现出优异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1. IEP-MM 设计原理图


本研究以益生性大肠杆菌 Nissle 1917 EcN )作为底盘,开发用于诊断和治疗 IBD 的智能工程菌。该工程菌能够灵敏的感知 IBD 标志物血红素,产生生物发光的同时自调控的分泌 AvCystatin 用于疾病干预。为了实现对血红素介导的生物发光和治疗剂表达的精确控制,研究者对工程菌的功能元件进行了一系列迭代优化。最终,获得了名为 EcN-LuxC-AvCys ELA )的工程菌(图 2A ),其可以灵敏的感知血红素并自调控的分泌 AvCystatin ,检测限低于 0.625 μM ,最大诱导比 167 倍(图 2B )。 ELA 发光响应的动力学显示,在血红素暴露后 20 分钟内信号快速放大,在 120 分钟时达到峰值(图 2C )。成像结果和蛋白质印迹( WB )分析表明,生物发光强度及治疗蛋白的分泌水平和血红素浓度呈正相关(图 2D )。此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 )结果表明 AvCystatin 的最大分泌量达到 150 ng/mL (图 2E )。这些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一种名为 ELA 的血红素响应型工程益生菌菌株,该菌株能够灵敏的感知血红素,产生强大的发光信号产生并自调控的释放治疗蛋白。


2. 血红素反应型智能工程菌的设计与表征


作者合成了聚 DL - 丝氨酸( PSer, Mn = 3700 Da, DP = 18, Ð = 1.12 ),然后以 2- -4,6- 二甲氧基 -1,3,5- 三嗪( CDMT )和 N - 甲基吗啉( NMM )为偶联剂将 PSer 偶联到海藻酸钠上,进一步通过 Ca 2+ 交联法制备成微球并包封工程菌,微球呈椭球状,粒径分布均匀(图 3 A-E )。扫描电镜( SEM )图像进一步显示了工程菌在水凝胶微球内的有效封装(图 3F )。模拟胃液( SGF )和模拟肠液( SIF )处理 2 小时后, ELA@PA 组的存活率达到 82.7% ,而未封装 ELA 组的存活率仅为 4.11% (图 3G )。随着 SIF 中孵育时间的增加, PA 包封对 ELA 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 6 h 时的存活率比未包封的细菌高 23% (图 3I )。连续暴露于模拟消化液后, PA 的稳定包封使细菌存活率提高了约 60% ,表明其对 ELA 的保护作用增强(图 3J )。体外黏附性能研究显示, PA+EH 递送系统在猪结肠黏膜表面非常缓慢地向下流动,表现出很强的黏附性(图 3K )。此外, PA+EH 的包埋也不影响血红素与 ELA 的相互作用(图 3L )。总之, PA+EH 的包封可以在 SGF SIF 环境中长时间保护工程菌,并维持细菌的应答能力。


3 . EH 黏液包封 PA 微球凝胶给药系统的制备与表征


为进一步评估递送体系 的体内定植效果,作者分别让小鼠口服 Cy5 ELA 以及 PA+EH 包封的 Cy5 。成像分析显示 PA+EH 在体内的肠道滞留时间延长,超过 20 小时(图 4A )。随后,我们对 ELA@PA+EH 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PA+EH 包封显著降低了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免疫识别(图 4B )。给药 5 天,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小鼠体重、肝功能相关酶和细胞因子没有显著差异, H&E 结肠组织切片未见免疫细胞浸润或其他炎症改变(图 4 C- F )。此外,作者还研究了 ELA@PA+EH 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 ELA@PA+EH 不会影响小鼠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图 4G )。同时,有益菌群的比例,如拟杆菌门( Bacteroidota )、厚壁菌门( Firmicutes )、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oidota )与对照组相当(图 4H )。 PA+EH 独特的体内滞留特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胃肠道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潜力的递送系统。


4 . EH 黏液肠道黏附试验及递送系统安全性评价


肠出血的检测在监测 IBD 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评估 ELA@PA+EH 连续监测小鼠肠道炎症进展的能力,作者建立了两个模型,在小鼠结肠炎加重模型中(图 5A ), DSS 给药第 3 天,发光信号显著增加,且随着疾病活动指数( DAI )的进展,发光信号继续增加(图 5B C )。接下来通过小鼠结肠炎缓解模型,继续研究 ELA@PA+EH 监测结肠炎恢复的能力(图 5D )。结果显示 ELA@PA+EH 能有效检测小鼠结肠炎恢复期胃肠道出血减少情况(图 5E F )。


5 . ELA@PA+EH 检测结肠炎小鼠肠道出血


基于 ELA 的治疗性蛋白的表达能力以及 MM 递送系统提供的有效保护功效和肠道黏附能力,作者通过小鼠结肠炎缓解模型评估 ELA@PA+EH 在缓解 DSS 诱导的急性结肠炎方面的疗效(图 6 A )。与 PBS DSS+ )组相比, ELA@PA+EH 治疗显著减轻了小鼠体重下降,并伴有明显的疾病指数 DAI 的降低(图 6B ),而 ELA 组和 EH 组在 DAI 方面与 PBS DSS+ )组相比没有改善(图 6C )。此外, ELA@PA+EH DSS+ )组的结肠长度与健康小鼠相当,明显长于其它治疗组(图 6D E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ELA@PA+EH 与单纯 ELA EH 治疗相比,在改善急性结肠炎方面有显著的疗效。结肠组织 H&E 染色显示 ELA@PA+EH DSS+ )组与健康组相似,肠道结构完整,杯状细胞丰富,无炎症异常。而缺乏工程菌和 MM 递送系统均未显示粘膜上皮受损,淋巴细胞浸润,肠腺和杯状细胞数量减少(图 6F )。此外,对结肠组织样本中促炎细胞 因子( IFN-γ IL-6 TNF-α )水平的评估显示, ELA@PA+EH DSS+ )组的细胞 因子 浓度显著低于 PBS DSS+ )和 EH 组( DSS+ )组(图 6G-I )。有趣的是, ELA@PA+EH DSS+ )组和 ELA DSS+ )组之间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这可能归因于 EcN 底盘和 AvCystatin 的抗炎特性。此外,作者还分析了第 5 天收集的粪便样本中的 16S rRNA PCoA NMDS 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治疗相比, ELA@PA+EH 治疗的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组成 β 多样性更接近于健康组(图 6J K )。此外, ELA@PA+EH 组显示有益菌的比例增加,有害菌比例下降(图 6L M )。这些发现均强调了 ELA@PA+EH IBD 小鼠肠道微生物结构的有效治疗。


6 . ELA@PA+EH DSS 诱导小鼠结肠炎的缓解作用


作者进一步利用 DSS 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治疗模型,研究 ELA@PA+EH 的治疗效果(图 7A )。到第 5 天,所有 DSS 处理组的体重都减少了大约 10% 。然而,在治疗后两天内, ELA@PA+EH DSS+ )组的体重减轻速度减慢,体重迅速恢复,到第五天达到与健康组相当的水平(图 7B )。此外, ELA@PA+EH DSS+ )组 DAI 较低,与健康 PBS DSS- )组无显著差异。结肠成像显示, ELA@PA+EH DSS+ )组的结肠长度比健康小鼠的结肠长度少 1/2 ,且明显长于 PBS DSS+ )组。结肠组织样本的细胞因子检测显示, ELA@PA+EH DSS+ )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图 7E-G )。值得注意的是,与 ELA@PA+EH DSS+ )组和 ELA DSS+ )组在肠炎缓解实验中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不同,在该治疗模型中, ELA@PA+EH DSS+ )组在促炎因子水平上与 ELA DSS+ )组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治疗实验中灌胃次数减少所致。从这个角度来看, ELA@ PA+EH 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可以有效地抵御胃肠道的挑战,延长细菌定植时间,从而减少给药频率,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担。同样, PCoA NMDS 分析表明, ELA@PA+ EH 处理的结肠炎小鼠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健康小鼠相近(图 7H I )。 ELA@PA+EH 导致有益菌水平升高,有害菌水平降低(图 7J K )。这些结果表明, ELA@PA+EH 处理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种群,同时为有益菌提供了更多的生存资源和环境生态位,从而促进了肠道微生物的稳态。总之,该研究结果为 ELA@PA+EH 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和恢复结肠炎小鼠有益菌和致病菌之间的平衡,在结肠炎治疗中的治疗潜力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7 . ELA@PA+EH 对小鼠 DSS 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华东理工大学 博士后邹振平、硕士研究生蔡志豪和张小芃 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华东理工大学 叶邦策教授、 刘润辉教授 、周英教授和张东辉特聘副研究员 是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等基金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hm.202403704


相关进展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ACS Cent. Sci.》:新型阳离子催化策略实现N-羧基环内酸酐(NCA)的快速可控聚合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 Nat. Protoc.:NCA敞口快速开环聚合制备多肽聚合物的方法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 JACS:N-羧基环内酸酐(NCA)开环聚合制备氨基酸聚合物的最新进展及展望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唐漾教授 Nat. Commun.:基于AI高效发现模拟宿主防御肽的抗耐药菌多肽聚合物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 JACS:化疗药物与膜裂解抗肿瘤β-多肽聚合物的协同组合可逆转肿瘤耐药性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 Nat. Microbiol.:细胞膜和DNA双靶点抗耐药真菌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 JACS:细胞穿透肽启发的聚噁唑啉穿透BBB治疗真菌性脑膜炎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 JACS:通用的一步法策略实现惰性材料表面生物活化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Prog. Polym. Sci.》评述论文:模拟宿主防御肽的抗菌氨基酸聚合物领域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周民/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 Research: 新型宿主防御肽模拟物通过群体感应干扰和单体杀菌协同模式抑制细菌性肺炎和肝炎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Sci. Adv.》:从抗菌机理角度设计β多肽聚合物用于治疗耐药菌感染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Adv. Mater.》:多肽模拟聚合物实现内皮细胞选择性功能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发现有望替代水产养殖业抗生素的生物可降解抗菌多肽聚合物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CCS Chem.》:β-NNTA开环聚合实现温和条件下β类肽可控合成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 Adv. Sci.:无规共聚物模拟纤连蛋白实现普适性结合生长因子的功能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J. Med. Chem.》:细胞穿透肽启发的多肽聚合物高效对抗侵袭性耐药真菌感染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 JACS:模拟宿主防御肽的β多肽聚合物用于治疗多药耐药肿瘤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Adv. Sci.》:微生物代谢物启发的新型抗真菌β-多肽聚合物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 Angew:短链长胍基化聚(2-噁唑啉)展现高效抗耐药真菌感染治疗效果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 JACS :设计宿主防御肽模拟物新策略用于治疗耐药菌感染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林浩东教授《AFM》:多肽聚合物掺杂的骨水泥治疗MRSA感染慢性骨髓炎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Nat. Commun.》:一步法普适性水凝胶功能化新策略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Nat. Commun.》:模拟宿主防御肽发现高效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类肽聚合物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Angew:羧酸盐作为一类引发剂可实现超快速NCA开环聚合制备多肽聚合物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在多肽合成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Nat. Commun.》:仿生启发的新一代抗植入异物反应高分子材料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Li/Na/KHMDS引发N-取代的N-羧基酸酐快速开环聚合制备聚类肽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在促细胞粘附新材料领域获得突破:设计和发现双重机理的促细胞粘附β-氨基酸聚合物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综述: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菌性能及应用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J. Med. Chem.》:模拟宿主防御肽的高效抗菌多肽聚合物展示治疗溃疡慢性感染和免疫调节功能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Adv. Funct. Mater.》综述:解决植入材料异物反应新材料策略及应用进展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蚕丝蛋白启发的一类新型高效抗粘附和抗植入异物反应高分子材料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德国应用化学》:发展新型多肽模拟物研究领域重要突破并展示治疗耐药菌感染潜力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德国应用化学》:建立条件温和、对水分不敏感的β-NTA开环聚合实现敞口制备β-多肽突破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与上海瑞金康复医院合作:发现模拟宿主防御肽的多肽聚合物对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细菌显示广谱高活性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宿主防御肽模拟多肽聚合物抗临床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JACS封面: 在生物材料表面调控细胞行为研究的最新成果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基于β-多肽聚合物的生物医用材料抗菌表面修饰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模拟宿主防御肽的β多肽聚合物构筑高效抗菌表面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模拟宿主防御肽的快速、高效和广谱抗菌β-多肽聚合物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和北京化工大学徐福建教授合作发表抗菌材料综述论文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在NCA开环聚合方法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 高分子产学研 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 几十个 专项交流群 ,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 上万名 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 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 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 ,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