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由卡西·阿弗莱克主演的两部影片《海边的曼彻斯特》和《鬼魅浮生》,刚好可以看作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
究竟,在一场亲密关系里,死者和幸存者哪个更悲哀?
在《海曼》里,卡西·阿弗莱克扮演了一个失去三个女儿的父亲。
他是那个活下来的人,所有的伤痛,都要他来背负。
他一个人搬到波士顿,做着勤杂工的工作,沉默地度日,可是伤口却又一次次将它拉回那个叫作曼彻斯特的海边小镇。
那里有温暖的阳光,也有冷冽的寒冬。温暖是气候,寒冬是心境。
这个中年男人,注定无法逃脱负罪,只得生无可恋地活着,
这是「幸存者」的悲哀。
而在《鬼魅浮生》里,
卡西饰演了一个披着床单的鬼魂C。
他和M是一对情侣,住在一座僻静的房子里。不想,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C的生命。
在《海曼》里有一处情节,哥哥去世,卡西去见他最后一面,他只是注视了片刻,茫然无措地亲吻了哥哥的面颊,便匆匆离开。
《鬼魅浮生》也有类似的情景,只不过死的人是C,前去看他的人是M。
同样,M也感到茫然。他看见C躺在病床上,全身蒙着白色的床单,安详、冰冷,无法分辨是「死亡」还是「睡眠」。
可毫无疑问的是,C确实死了。被车撞死的,头上还留着一道疤痕。
而死亡和睡眠真正的区别,是「醒来」的方式。
就在M走后,C突然坐起身来,走下病床,成了一个披着床单的鬼魂。
他回到那座僻静的房子,守候在M身边,开始了一段漫长的等待。
这是《鬼魅浮生》最为特别的地方。
我们看从前的电影,总是更关注一对情侣中活下来的那个人,看他是如何放下和前行的。
而《鬼魅》关注的,却是死去的那个人。
它采用「亡魂的视角」,拍出了一部很不一样的悼亡片。
而悼念的对象也并不是死去的人,而是「逝去的爱情」。
这场来不及告别的爱情,对活着的人固然残忍,对死去的人呢?
其实更残忍。
因为,
活着的人还有未来;而死去的人,却只有过去了。
当死亡为一切画上终点,C的生命只剩下单向的回溯。他没办法用一个新鲜的未来去掩盖过去的伤痛,他只能愣愣地沤在过去里,期待解脱。
该怎么解脱呢?
不知道。
我们只得看着这个披着床单的鬼魂,游荡在房子里,时刻守候在M身边。
透过他空洞的双眼,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的表情,他的哀伤,他落寞的身体。
这个房子的两个主人,如今只剩下一个。而他被永远埋在了这个房子的暗面,不见天日。
那薄薄的床单隔开的,是两个世界,更是所有接触的可能。
他唯一能做的,只有注视,只有陪伴。
影片中有一个长达5分钟的长镜头,始终对着女主,看她瘫坐在地上,一勺一勺吃掉了面前的巧克力派。
她在不断切割着食物,不断送进嘴中,不断咀嚼,面色清冷。
时间一秒一秒的流逝,除了这个机械的进食动作和勺子触碰盘子的摩擦声,再无其他。
悲伤就这么一寸寸地渗透进来,霸占了全部的时空。
在这个时空里,表面上悲伤的是「吃」的人,
其实更悲伤的,是站在不远处「看」的鬼魂。
他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企图用食物来消解伤痛,却彻底失败;看着她冲进卫生间,将那些无效的食物大口吐出。
他只能看着,却无能为力,这才是彻头彻尾的悲伤。
应该说,
比起《海曼》,这部电影「丧」的程度还要更深。
《海曼》中至少还有一些戏剧化的情节,来淡化悲伤的氛围。
可《鬼魅》没有,它的悲伤是从始至终的,一点一点的淤积、泛滥,积小流,成江海。
即使是拍摄这对情侣的相处,甜蜜中也弥漫着忧愁。
它就像是C和M相拥而眠时,客厅中突然响起的那一声不和谐的钢琴,早早便预示了意外的降临。
它就像是C和M关于搬家的争吵:
M问C:你想留在这里?
C:嗯。
M:为什么?
C:亲爱的,
因为这里有我们的「历史」。
是的,C说的不是「回忆」,而是「历史」,而这个词语的含义,我们要到影片结束才能真正明白。
这座房子,对于C和M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对于M,它只是个总有异响的鬼屋,是个早早就想搬离的地方;
而对于C,它却是一个留恋的对象,是一种不愿放手的执念。
后来我们知道,其实C在这座房子里,已经等了很久很久。
自M离开的那天,C就站在窗前,目送她的离开。他看车子行驶在暖人的夕阳里,一路远去。而房子里,越发清冷、阒寂,比坟墓还要幽暗。
M还会回来吗?
不知道。
但是C,愿意等。
房子相继有新的房客入住,有单亲母亲和她的一双子女,有一群年轻人在这里彻夜狂欢,有一个秃顶男人在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宇宙的永恒真理:所有记忆、存在、不朽,都是妄念,一切终将毁灭。
对于这些阻止M回来的人群和思想,C动用鬼魂的灵异力量,将他们通通赶了出去。
最终,房子破败了,再没有人愿意居住。推土机不期而至,将它碾成碎片,化作了尘埃。
C的等待,似乎也到了尽头。
在废墟中,C看见了隔壁房间那个披着绣花被单的鬼魂,她的等待要更为漫长,以至于忘了等的人是谁。
此刻,在废墟上,她终于动了念头:“我觉得他们不会回来了!”之后便魂飞魄散,被单掉落在地,瘫软作一团。
如果说「死亡」只是「身死」,那么这一刻的被单掉落,则是「心死」。
“哗”地一下,所有眷恋、期待、希望,全部消失了。
而这,也是C的结局吗?
房子倒塌后,废墟上又盖起了新的大楼。
然而,
C并没有魂飞魄散,
因为他内心期待重逢的火,还没有熄灭。
以至于当他从施工的高地一跃而下时,命运也并没有终结他的等待,而是给了他一种全新的等待方式。
就像前文写道的:死了的人没有未来,只有过去。
C竟一下穿越回了几百年前,回到了这座房子建立的起点,
用一个「初见」的方式,去等待「重逢」。
那可真是神来之笔。
而我们也终于明白了「历史」一词的含义。C从生前到死后的经历,恰恰见证了这座房子从建立到倒塌的全过程,而他和M的爱情就嵌在这段历史里,成为一个最动人也最心碎的注脚。
房子的主人一直在换,床单里,相拥而眠的人总有不同。可对于C来说,这座房子和他已融为了一体,而他身上披的床单,则是他和M爱情的最好见证。
可是,该来的还是要来,该走的还是要走。
C的等待,与其说是等待M的回来,不如说是等待一个真正可以告别的时刻。
那是什么呢?
心灰意冷?万念俱灰?死无可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