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灯只有圆点、箭头和数字吗?不!这些世界各地的红绿灯不要太有意思。
| 维也纳:有红有绿,有直有弯 |
维也纳的红绿灯是这种不分性别的信号灯。
不过2015年5月,维也纳47个路口的红绿灯上出现了“同性形象”。
不同于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人物的红绿灯,这组红绿灯有两个女性或两个男性的形象,两个小人都手牵手,且灯中都有爱心。
这些红绿灯一直使用到了当年6月。期间,维也纳举办多项与“包容”主题相关的活动,包括欧洲电视网歌唱比赛、欧洲最大的支持艾滋病和HIV研究的慈善活动“生命之球”(Life Ball)。
| 柏林:从东西柏林之争到城市标志 |
初次到访柏林的旅客一定会被路口的这对小人逗笑。柏林的红绿灯是一组戴帽子的小人(Ampelmann),原为东柏林所用。1961年,东德交通部委托交通心理学家卡尔·佩格劳研究交通流量加大后交通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佩格劳发现,行人对没有任何图案的交通警示灯敏感度较低,对特定含义图案的交通灯的感应度远远大于没有图案的红绿灯。另外,对于反应能力相对较弱的儿童、老人和色盲患者而言,交通警示灯上有意义明确的图案给相应的指示效果会更好。
▲“红绿小人之父” 卡尔·佩格劳
东西柏林统一后,在对东柏林的一切声讨的浪潮中,这组红绿小人也因为“东德”的标签被送进了垃圾堆。直到怀旧派的东德人将废弃的红绿灯小人从垃圾场捡回来,做成装饰品,红绿灯小人的拥护者们成立了“拯救红绿灯小人联合会”,通过各种渠道用各种极富创意的方式呼吁保留红绿灯小人这对“东德最后的标志”。
▲东西德红绿灯比较
从设计的角度讲,相对西德毫无生气的红绿灯人形标识,这对戴着帽子、形象丰满、神态可掬的东德红绿灯小人明显更惹人喜爱。并且,由于它们在身材比例上突出了手臂和腿部的动作,使得“通行”和“禁止通行”的意义更明确。同时,红绿灯小人戴着帽子的头和粗壮的肢体都大大增加了信号灯的有效发光面积。这样的设计无疑会大幅度增加行人,特别是孩子们对红绿灯接受度。
几轮讨论后,红绿灯小人终于以其显著的实用性保住了它们在德国道路上的位置。如今的红绿小人大有取代柏林熊成为柏林城市标志的势头,柏林市中心还有多家红绿小人主题周边店,从服装到餐具,食物到冰箱贴,文具到洗碗布,你能想到的纪念品应有尽有!
▲各式各样的红绿小人纪念品
| 蒙古国:骑马上路 |
蒙古国的大兄弟们厉害了,满大街跑马,见面就摔跤,射箭打招呼……
从2011年起,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换上了蒙古传统运动主题红绿灯,分别是骑马、摔跤和射箭。
虽说形象十分生动,然而也是对色盲患者很不友好了,不信我们来看一下骑马版的红灯效果:
能不能走全看马蹄子。
一度怀疑这个红绿灯是给马看的。
| 伦敦:此骑马非彼骑马 |
伦敦海德公园和温布尔登地区也有骑马的信号灯,然而此骑马非彼骑马,是英国传统的马术。同样是骑马,但却是优雅的贵族范儿。
▲超优雅!
这个更加色盲不友好的信号灯居然非常“骑士友好”。在英国有专门的人和马共用的街口,名叫Pegasus crossing。这种马术红绿灯也安在这样的路口。这个信号灯有两个控制面,一个一米多高,供普通行人使用,另一个高两米,是为了骑在马上的骑士方便按而设计的。
| 丹麦:红绿灯 一种致敬 |
在丹麦小城腓特烈西亚(Fredericia),红绿灯上的士兵形象是向1849年腓特烈西亚战争中阵亡的丹麦士兵致敬。这场战争发生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Schleswig Holstein)和丹麦之间,1781名丹麦士兵为战争的胜利而牺牲或负伤。
在丹麦,还有另一处致敬历史名人的红绿灯。这个位于欧登塞的红绿灯将大名鼎鼎的“童话大王”安徒生作为灯的形象。
| 墨尔本:这样总政治正确了吧 |
普通的人行路口信号灯长这样↓
虽然没有标明性别,但是这个标识通常被认为是男性的符号。
放在墨尔本这个信号灯就政治不正确了!为什么信号灯上不是女性形象呢?于是出现了下面这些“政治正确”红绿灯。
此举也招来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墨尔本社会花了过多的时间和金钱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上,而真正有关推进性别平等的重要问题,却鲜有人关心。
| 布拉格:引发争议的街头艺术 |
2007年,捷克艺术家Roman Týc篡改了布拉格50处标准的交通信号灯。在布拉格的主要路口,信号灯变成了遛狗,甚至是便溺的日常场景图案。Týc被控破坏公共财产,被勒令赔偿8万捷克克朗(约合人民币2.2万)和6万捷克克朗(约合人民币1.65万)的罚款。Týc同意支付损坏红绿灯的赔偿但他拒绝缴纳罚款,因此被监禁30天。
6000多名Týc的支持者签署了请愿书,要求赦免和释放Týc。一名支持者称:“捷克总统决定赦免罪犯,真正的艺术家却在监狱中。”
你最希望行人红绿灯变成什么样的呢?
●●●
新媒体编辑 /新星、朱梦依(实习生)
以上内容由《世界遗产地理》整理
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谢绝商用
想阅读完整的文章,了解更多内容,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世界遗产地理》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