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西新闻频道  ·  南宁市市长侯刚谈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目标与计划 ·  23 小时前  
陕西市场监管  ·  安康市场监管人给您拜年啦!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农参专家直通丨杜鹰:乡村振兴的实质是对乡村特有功能的振兴

农参  · 公众号  ·  · 2025-01-18 10:30

正文



导读

农参专家直通 栏目由农参专家委员会指导。农参专家委员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相关机构院校的专家联合发起,旨在践行总书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重要指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共同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今天,栏目聚焦新华网发表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杜鹰 关于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的专题文章
杜鹰,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党组成员、副主任。现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长期从事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政策、理论研究、参与政策制定, 多次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探索宁都振兴实践——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华网乡村振兴思客会2024年11月在江西宁都举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杜鹰在会上表示,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特有的功能。乡村振兴的实质就是要把全社会发展进步所必需的,同时又面临衰败风险的乡村功能振兴起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杜鹰发表演讲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但与此同时,我国粮食进口量依然较大,全国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叠加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突显。

杜鹰强调,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首先要打牢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增强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杜鹰表示,我们不仅要有忧患意识,还要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一方面,立足国内,千方百计增加粮食的产出总量,确保粮食稳定安全供给,防止在农产品的供求平衡上受制于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从贸易端入手, 打造海外食物供应链,主动走出去,对农产品在海外的收购、仓储、加工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使这些‘海外粮仓’成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供应链里的重要一环。

通过观察各地的乡村振兴模式,杜鹰认为目前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以农产品生产为第一车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延长产业链后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这是以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主要的目的的模式; 另一类是以农文旅相结合的田园综合体模式 ,提供的是服务产品。这两类可以互补融合,形成更高级的乡村振兴模式,从而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杜鹰强调,乡村振兴特别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改变乡村资源的传统利用方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借助电商等现代技术赋能农业,通过乡村文旅发掘乡村稀缺资源,拓展农业和农村的多功能性等,都是盘活、激发和重组乡村生产要素,释放乡村内生动力的生动体现。

农村价值再发现、乡村资源再开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杜鹰认为要实现资源的再开发有三个支柱:一是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没有城市要素进入乡村,乡村资源就无法实现再发现、再开发;二是要大力培育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三是着力培育乡村技术类和经营类人才,尤其要培养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资源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的经营型人才。

如何应对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缺难题?对此,杜鹰给出四点建议:一是深入推进乡村价值的再发现、乡村资源的再开发,为人才下乡提供新的用武之地;二是畅通城乡人才双向流动的机制,打破仍然阻碍城乡人才双向流动的政策堵点;三是搭建人才下乡的引、育、用、留平台,通过“柔性引才”等多种灵活方式为乡村建设服务;四是加速落实中央政策要求,在县域建立各类针对乡村振兴人才统一招收、统筹使用的制度。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提出,我国自然资源禀赋丰富,既不能单纯学习美国的大农业发展模式,也不能一味模仿日韩的精品农业,因地制宜是各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法宝。一方面,走“百亿特色产业集群”路线,形成大品牌、大产业;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农业产业文旅,在有限的农业资源条件下通过多元化体验服务来展现农业的多功能性。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将成为县域发展主引擎

铁丁:“农业产业文旅”是“文旅产业”和“农业生产”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

【农参专访】

梁顺俭:创办牛肉拉面大学、产业惠及近10万人,兰州拉面香飘50余国的两大“杀手锏”
“染色剂”“打40多遍药”“转基因”.......看清阳光玫瑰变“毒药”的真相
“头雁故事”集锦:每一个品牌都能引领乡村的巨变
“头雁故事”集锦(二):梦想的种子开出了品牌的花
“头雁故事” 集锦(三):产业振兴,品牌强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